1、1是华丽转身还是理性回归?为适应传播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避免同质化竞争以及电视节目内容低端化倾向,2009 年 5 月 1 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正式改版升级为零距离 。 从理论上说,改版升级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它是电视栏目在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调节,是在渠道过剩、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传播背景下,通过调整、改变电视栏目内容和结构来引导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引起受众察觉的电视创作和播出行为。但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城市化和媒体多元化的环境中,作为一档具有深远影响的电视节目,无论其需要怎样的自我提升、自我转型,要想延续过去所拥有的辉煌,需要回答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这次改版
2、是华丽转身还是理性回归?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的改版升级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 新视角下的民生新闻 一厢情愿地赋予民生新闻过高的道义和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它不切实际的期望,在收视率导向下,它很可能根本就无法承载“民生”所承载的深刻含义。当我们从最初的狂热中渐渐冷静下来,用理性的眼光审视2这类新闻节目时,就会发现,它所展现的内容与其所标榜的精神品质之间迄今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这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性的内容、以收视率为导向来运作节目、肆无忌惮的商业包装三方面。 民生新闻的根本依然是内容为王 置身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电视媒体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新
3、闻立台,但不是民生新闻立台 新闻立台是中国电视台的基本游戏规则之一,此规则尽管表现方式会随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中国电视新闻的热点、难点、敏感点、利润增长点有多少与时俱进,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最能代表新闻立台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仍然是当年焦点访谈的栏目用语: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新闻之本,立台之本。这里,我们想对火爆的民生新闻提出这样的追问:民生新闻能否容纳“民生”的真正含义?民生新闻的代表作是哪些?有多少民生新闻达到了新闻精品的标准?具体来说,中央政府极为重视的“三农”问题,民生新闻投入了多大的热情?类似焦点访谈披露的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受贿案这样的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新闻,我们有多少作为?接近事实真相从质疑和现场开始,我们又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 2.新闻的娱乐化不是世界电视新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3进入新世纪以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在一个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事实面前黯然失色,这就是“911”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美国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世纪性的难题:美国人惹谁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人恨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安全何来娱乐?在严酷的事实面前,美国三大电视新闻网的新闻观有了重大转变重新重视“硬新闻”,重视以严肃客观的态度报道“硬新闻” 。对此,美国电视新闻的著名主持人丹?拉瑟一语中的:“几分钟之内,硬新闻卷土
5、重来” 。这些年来,尽管美国三大电视新闻网都充斥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但重新注重有价值的严肃新闻的制作和报道,则是有目共睹的。 国内最近出现的各种社会事件也值得民生新闻反思。瓮安事件、重庆的哥罢工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杨佳刺警案、邓玉娇刺官案等发生在各地的这些真正由民生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事件再次表明,很多需要我们民生新闻去深度关注和舆论引导甚至帮助的群体,如下岗失业工人、失地农民、农民工、退伍复员军人、底层知识分子、拆迁居民、离退干部等“弱势群体”被漠视,取而代之的是永不停息的娱乐化新闻。其实,作为媒体,其基本的职能之一就像约瑟夫?普利策形容新闻记者是船头?t 望者一样,“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
6、察一切,审视海上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而不是用娱乐因素来麻痹人民的感觉器官。 3.民生新闻应当认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4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新闻受众层次低是其致命处之一。有数据表明,南京零距离的收视主体中,中老年观众和低收入人群占据了一半以上。这一问题表明:“如果一味停留在民生新闻上面,疏于对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等主流新闻的改进,忽视为本地不同的收视人群提供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体验,在新闻的差异化和梯度开发方面乏力难行,地方电视新闻就完全可能是偏废的、不健全的,从而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支持。 ”新闻传播的导向是中国电视的底线,电视新闻的本质不是娱乐和低端。 “主流新闻的边缘化”和“边缘
7、新闻的主流化”都是不正常的,而所谓“新闻的娱乐化”则更是民生新闻改版应回避的区域。 结语 国外电视媒体发展的历程表明,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产品,其发展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开播 7 年的南京零距离为了防止“7 年之痒”,它需要改版升级。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令人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它表明南京零距离的实践者们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把节目办得更好。忧的是,民生新闻是否会在商业利益和收视率的压力下,继续以“关注民生”为借口,将“三贴近”方针庸俗化,把娱乐化扩大至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利用技术手段,把改版升级当做其华丽转身的途径而不是内容为王的理性回归,从而使电视全面丧失内省精神和批判意识。如果出现这种华丽转身而不是理性回归的情况,可以预见,即使低俗化、娱乐化等因素已经退场,在貌似灿烂的表象下,民生新闻也将因为异化的观众而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 5(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