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973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经济新闻图片的晚报味初探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 “新闻的面要广一些” ,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消费娱乐等各种新鲜事、稀奇事,又有局长、经理等关

2、心的经济政策和重要信息,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图片报道做到“老少咸宜” 、 “雅俗共赏” ,使八岁到八十岁、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我们的经济新闻图片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只有抓住了“广泛性”这一特征,才能使经济图片报道天地广阔、领域纵横,更具有“晚报味” ,更受晚报读者群的欢迎。 新闻摄影采访的实践使我认识到,经济摄影报道在关注社会物质生2产和再生产活动的同时,应广泛关注经济活动引起的人的情感,生活的变化与故事,即透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科技、经济与文化体育的结合部,使经济报道的内容更广泛些。如 2000 年上海建成我国首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我没有简单

3、地拍摄高架轨道的雄姿,而是从全国首条运营铁路淞沪铁路的旧址上建成了全国首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高架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撤除了原有的 58 处铁路道口,改变了市区地面道路交通堵塞的状况;高架轨道建设带动原淞沪铁路沿线危棚简屋的改造,使相关百姓的住房条件和沿线城市面貌得以改善等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连续报道,获得较好效果。这组连续报道获得了全国晚报新闻摄影比赛金牌奖和全国晚报好新闻一等奖。又如,1999 年新民晚报摄影部在策划纪念上海解放 50 周年成就报道时,突破了拍摄“城市风光”的老模式,以 50 年来经济的发展变化为主线、以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为内容,用新老照片对比看变化的形式进行报道,获得了成功。

4、这些图片报道不仅老百姓爱看,而且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通报表扬,有部分照片还被收进了上海市历史档案馆。我们对近几年国内一些优秀的经济新闻图片,如深圳 8?10 股潮 、 防假之心 、 倒闭后的滋味等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图片都不是“纯粹”的、狭义的经济新闻,但它们反映的人物和事件追根溯源均来自经济原因,故属于广义上的经济新闻。这些采访实践成功的例子同样告诉我们,经济摄影报道的题材应广些、再广些。 二、贵在拍出人的喜怒哀乐 3经济新闻通常被认为是“硬”新闻,而晚报的特点是“软” ,晚报的受众通常更喜欢看“软”报道,这是一对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是对“硬”新闻进行“软”报道,即在经济新闻图

5、片的表现形式上应想方设法突出一个“软”字。笔者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软化经济新闻图片的重要方法是经济新闻图片在表现形式上也应“以人为主” 。人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经济活动、经济动态、经济建设成果都是人活动的结果,都会在人的生活,人的喜怒哀乐中反映出来。相对而言, “见物不见人”或以物为主体,人为陪衬(如机器加人)的表现形式比较“硬” ,比较“板” 。而以人为主,突出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的照片比较“软” ,容易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亲切感,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我曾拍摄过两组同样是与鸟有关的环保题材的新闻照片。一组是报道市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法之徒非法大量捕捉、收购、贩卖国家保

6、护的野生鸟类的行动,解救并放飞了千余只鸳鸯等野生鸟类的事。在拍摄时,我注重以人为主体,处处突出人的行为、人的表情。图片报道见报后读者反应强烈,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来电。后来这组图片报道获中国晚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银奖。还有一组图片是报道一个原是三废排放的重灾区的老工业区,经过综合治理使环境改善,引来数千只野生鹭鸟在厂区内安家的事。虽然这也是一件反映上海市环境工作重大成果的重要新闻,但由于在图片画面中,只见鸟、厂房、烟囱,没有反映人的行为,人的情感,没有“以人为主” ,发表后读者反应平平,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所以我深感,要使经济新闻图片“活”起来,关键在4“人” ,不在“物” 。 三、镜头要近距离对准

7、新闻人物 新闻采访实践告诉我们,接近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晚报读者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所投入的关注程度更高些。因此,距离近则新闻价值大,距离远则新闻价值小。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新闻图片的选材时,应尽可能拍摄报道发生在晚报读者身边,并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的事情,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即晚报经济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人、事、物及报道的切入角度应贴近寻常百姓,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晚报受众更多的关注与兴趣。2001 年春,中央关于开放 B 股市场的决定公布后,激发起广大投资者极大的投资热情,我立即深入股市到普通投资者身边进行拍摄采访,发表了一组题为B 股,市停人未

8、休的新闻图片,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这组照片还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中获铜奖。另外,在拍摄中相机镜头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应近些。由于读者是通过我们拍摄的新闻图片来观察新闻事物的,我们只有近距离拍摄,才能让读者在读图时产生与新闻事物面对面的感受。因此,我们在采摄时,应在能够恰当记录新闻要素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拍摄对象。例如那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时,数十家报纸上百名记者、通讯员拍摄了大量照片。最后在中国新闻奖评奖中胜出的照片,是人民日报记者周寅杰拍摄的一位老大娘在京九列车车厢前欢笑的特写照片。那些在较远的距离拍摄京九铁路宏伟场面5的照片都落选了。又如,前文提到的深圳 8?10 股潮 ,摄影记者张

9、新民深入到抢购股票的股民中间,贴近拍摄一个年轻人为购买股票而疲惫不堪、失魂落魄的特写形象,生动地揭示了 20 世纪 90 年代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股市狂潮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组照片现已成为近年我国经济新闻图片的名作之一。 四、用当日“快照”吸引晚报读者 相对于文字报道来说,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时效性应更强些。因为大部分文字报道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新闻摄影记录的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新闻事实。从新闻摄影本质上讲,它不能事先“预演” ,不允许事后补拍,也不应等已拍摄下来的新闻事实变成“昨天”或“日前”之后才见报。新闻照片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见报的话,那么它的新闻价值,会比文字新闻减退得更快(不是

10、指新闻照片的历史价值) 。其次,就晚报特点来说,由于它是下午出报,如果当天上午拍摄的新闻图片不能当天见报的话,那么当读者次日才看到时,不仅是“昨天”的,“过去”的,而且他们可能已从上午出版的日报、晨报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照片,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对于我们晚报来说,经济新闻图片也应大力倡导“当天新闻” , “几小时前的新闻” 。反之,经济新闻图片很可能失去新闻价值,变质成为审美价值也不大的经济图片。1982 年 9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在新华社的大力支持下,首次于当天抢发大会会场的传真照片和消息。使当天的6新民晚报销路大增并首次突破 100 万份。新华社还专门为此发了消息。如今新民晚报已能抢发发生在当天上午 12 时前的重大新闻照片。晚报是下午出报的, “今天”的新闻照片唯我独有,迅速抢发当天上午的新闻“快照”能对晚报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应当成为晚报摄影记者的自觉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