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半身“着中山装”下半身“穿休闲裤”一、党报要闻版的“双重压力”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人们常常把要闻版(头版)比喻成“会客厅” 、“脸面” ,甚至还有“窥一版而见全报”之说,虽有“以貌取人”之嫌,但也颇有道理。 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能否将所载新闻信息最大化、最优化地传递,能否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下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是看要闻版能否打起旗帜带好头。这是因为,通过稿件的长短搭配、轻重处理,报纸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要闻版更是直接地、集中地体现了一张报纸的读者定位、价值取向、风格特点和办报质量。 对于党委机关报的要闻版来说,所要承担的压力比一般
2、都市报、晚报更沉重。作为一级党委的机关报,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党和政府的声音,重要会议及领导人的活动,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等,都是必须大力报道的。党报要闻版不但要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党和政府对各种新闻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作用。 同时,对于进入市场竞争的党报来说,如何尽力满足读者的兴趣需2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眼球,最大限度地占领媒体市场,扩大党报的覆盖面,促进报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和必然选择。面对市场竞争,
3、要闻版就站在了最前沿的阵地上,为了抗衡,为了制胜,要闻版就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让读者欢迎的风格。 二、党报要闻版存在的问题 内容和形式是版面的两个主要元素。纵观当今各级党报,要闻版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归纳起来,主要“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贴近。党政新闻长期占据头条位置,连篇累牍,会议报道、工作总结等充斥版面,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往往难觅踪影。新闻的有效信息往往淹没在冗长的文字里,让读者望而生畏。 二、不美观。彩色印刷使报纸的版面变得鲜艳生动富有活力。但色彩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与新闻的表现力成正比。有的报纸就像一个爱美而又不会打扮的女人,患上了色彩“饥渴症” ,由于缺乏色
4、彩使用的研究、探索和定位,版面缺乏主色调,秩序混乱。 三、不生动。新闻报道往往具有固定的写稿思路和报道模式, “千稿一面” ,称之为党报“八股”并不过分。一些本来是读者非常愿意了解、事关百姓生活的重要政策、精神等报道,权威性和可读性严重对立,来头大,口气硬,文风差,似文件又非文件,似新闻又非新闻,激发不起3读者的阅读欲望。 三、避免走入三个极端 要想协调好“党” 、 “晚”关系,就要避免报纸走入三个极端。 第一、极端市场化。要闻版直接演化成“整版导读+大照片” ,放弃党报作为舆论先锋的职责。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都市报、晚报为了突出要闻版的冲击力,将整个版面腾空,让位于一张大图片
5、,加上字号较大的新闻导读,把报纸最重要的新闻承载阵地变成了“菜单” 、 “目录”甚至是“海报封面” 。这样的要闻版没有多少“含金量”,既挤占了版面的有效空间,又弱化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 第二、极端喉舌化。要闻版仅仅作为党委政府文件传达、政务活动的干部报、黑板报,完全放弃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纸使命,通版都是领导讲话、领导会见、机关活动、干部风采之类的硬性大块文章,没有顾及和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阅读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久而久之,读者对报纸失去了阅读兴趣,党报不但没有更好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而削弱了宣传效果。 第三、极端混合化。要闻版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不注重稿件重
6、要性的层次,不讲究版面美感的设计和展现,只是一味地向上取悦于党委、政府,向下讨好于普通市民,结果党委领导的讲话是头条,杀人放火的社会新闻是倒头条,内容反差极大,品位难以平衡。 4四、如何协调“党” “晚”关系 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合肥晚报在吸取国内党报和都市报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办好要闻版的思路上半身姓“党” (穿中山装) 、下半身姓“晚” (穿休闲裤) ,在采编要闻版稿件时既要考虑党报性质,又要考虑晚报特色,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发布权威新闻。党报具有同城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权威性,这权威性就来自于党报性质。因为党报是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发出的声音代表党委、政府,所报道的政治新
7、闻更准确、更权威。我们认为,读者不是不喜欢阅读党政新闻,而是不喜欢阅读没有新闻价值的党政新闻。什么样的党政新闻有价值?涉及到党政领导干部变动的新闻、关系百姓生活的政策制定的新闻,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举例来说,今年 4 月,合肥市委书记职务变更,新书记即将上任。作为党报, 合肥晚报率先得到了权威消息,及时地将这条新闻抢发出来,并以整版介绍了新书记的工作学习经历、工作特点和方法等。这条新闻吸引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因为新市委书记的到来,会给合肥经济社会建设带来哪些变化,读者希望阅读,也在思考。 第二、改变写稿思路。作为党报的要闻版,会议新闻和领导人的活动少不了。要从会议报道和领导人的活动中抓到活鱼,
8、就要求记者编辑树立新闻意识,舍去会议程序和一长串的名单,从读者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新的切入点、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浩瀚庞杂的会议内容和领导活动中“沙里淘金” ,捕捉新闻点,放大新闻量,让政务新闻成为5群众关心的“百姓新闻” 。例如,去年 7 月份合肥市召开人代会,市长在作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年初曾向全体市民公开承诺年内将办十件实事,一年时间过半,十件实事正按序进行。政府工作报告虽仅这一句话,但编辑部组织记者编辑将十件实事的完成进度、完成效果、未完成原因、责任单位以及应对举措逐一报道,有事实、有图表、有分析、有议论,还有百姓点评,把一组枯燥但事关百姓的数字做得生动形象,得到了政府和市
9、民的交口称赞。 第三、规定报道字数。从宣传效果的角度考虑, 合肥晚报规定,市委市政府布置工作的新闻不得超过 500 字,主要领导参加的活动的报道不超过 300 字,市委副书记下基层检查工作的报道在一版不得超过 250字,其他副职领导参加的公务活动等的报道全部放在二版,而且字数不得突破 250 字,如果突破,写稿记者将受到经济处罚。这样既可腾出版面来刊登读者关心的热点新闻,又不影响党政新闻的信息传播。 第四、敢于干预生活。舆论监督是媒体干预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对于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和不道德行为,有选择地加以曝光,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往往能有效地促进问题解决。舆论监督报道
10、是合肥晚报要闻版下半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天都有。在这些报道中,要求记者敢于直面现实,抓住重要问题,大胆地为老百姓鼓与呼,做到“监督不添乱、解决不包办、到位不越位” 。 举例来说,2004 年 7 月刊发的“全天候”巡警又现街头市民说,走路购物放心多了一文,在偷盗抢劫案件频繁发生、老百姓担惊受怕的时候,报纸传递出这一则消息,无疑如饮甘露。 6如果说,巡警又现街头的新闻给人以喜,那么, 几千人哄抢永丰水库鱼在头版刊登,则是报之以忧了。几万公斤鱼三个小时被人哄抢而空,怎不叫承包人呼天抢地? 头版还出现市人大领导怒斥“地头蛇” 这样的文章,揭露了“地头蛇”横行霸道、扰民欺民害民的罪恶行径,引起市
11、人大领导的重视,加大了铲除“地头蛇”的力度。 又如, 大哥大官司,赢了?输了?报道了一民警白拿白要白用手机,还不愿意交手机费。打官司,这位民警虽然赢了,却不光彩。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又刊登了“大哥大官司”债仍未还 ,进行跟踪报道。后来再次发表“大哥大官司”主角有话 ,在媒体的强烈关注下,白拿白用手机的民警终于把手机还给了主人,而且还受到了记大过处分。这一组报道反映的虽然是区区几千元手机费官司,但由此却折射出一种腐败现象,揭露了一些人蛮横无理的嘴脸。现在人们最痛恨的就是腐败,报纸就此做文章,必然引起读者的关注,也完全符合党中央的战略方针。 由于报纸要闻版办出了特色, 合肥晚报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自 2002 年以来,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分别以 25% 和 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作者系合肥晚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