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法初探随着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但是现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特别是近年来,外来工子女更多的成为学校的主要的生源,这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更加欠缺,为了让他们能较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程序化
2、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一、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自主阅读,并总结出下列五个步骤: 1 预读。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2(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2 抄读。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1)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3、2)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解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4 品读。
4、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5 诵读。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3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
5、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5)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二、在教法上,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言
6、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2 “点”:教师适当的“点拨” 。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 , “虽”古义为“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 ;“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 , “没有”的意思;又如:陋室铭中的4“何陋之有” ,是一个典型的倒装句式,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为“有何陋” 。像这些例子,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宜过多地讲语法特点,只要让学生了解该词在本文中怎么理解就行了。 3 “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
7、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 。再如:“见二虫斗草间” ,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 。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分,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 ,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原文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
8、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 “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笔者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 ;“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 。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5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 ”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
9、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 “他看到了什么景物?” “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 ,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
10、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以上活动,宜采用边读边议的形式进行。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讨,又要有原则性、有重点地指导,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 。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5 “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6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 “怒” “哀” “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己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由于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所以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一来,学生爱学、乐学,成绩自然会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