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141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科学素养对新闻工作者而言,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着人类自身。新闻作为社会的真实反映,不能漠视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二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当今时代新闻工作者履行职责的必备工具。 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本质上是唯物的辩证的,是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形成正确哲学思想的基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科学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精神,科学研究之以科学调查和科学实验为依据、尊重前人创造、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新闻工作者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

2、、勇于创新、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职业要求,是大有裨益的。 80 年代末,伪“气功大师”张某曾以“耳朵认字” 、 “瓶内取物”等“特异功能”唬住了不少人。一些媒体不惜篇幅参与“造神” ,个别领导也甘心为其“护驾” 。骗子们还千方百计扯上科学的大旗,然而科学家何祚庥等人不仅不“赏脸” ,还提出了公开质疑。在受邀之后,他们本着科学的态度来到表演现场,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检验真理。果然,在这些科2学家严格设计的科学方法检验下, “大师”露出了马脚所谓“特异功能” ,不过是一个魔术而已。骗局被戳穿了, “神话”破灭了, “造神”的媒体好不尴尬!回过头看,媒体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缺乏科学精神、科学信念,以致不能透

3、过现象看到本质,而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 90 年代初,这“功”那“功”的攻势很猛,而且都想借媒体壮声势。株洲的新闻界就经受了一次考验。某“功”把表演送到了某报社的门上,并要求报道。个别同志对他们表演的“功法”深信不疑。尽管那时上级对这类报道有纪律约束,仍有编辑因为“面子”加上“信服” ,将某“功”送来的其他刊物宣扬其“神功”的文章,作为文摘稿在报纸上登了出来。多数记者看到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虚假、迷信和反科学。观看的结果是找到了批评的“靶子” ,紧接而来的是该报一篇揭露某“功”欺骗性的长篇批评报道。报道获得了许多读者的称赞,也惹恼了某“功” 。信徒们大队人马找上门来,要求报纸更正、道歉,并扬言若

4、不如此,就要向报社“发功” 。报社从老总到一般记者绝大多数态度坚决:报道以科学为根据,符合事实,做得好!至于“发功” ,大家只将其当作笑谈。报社因前一篇文稿受到批评,却因后一篇报道受到赞扬。 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有赖于编辑记者的素质和态度。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是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应有之义。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 “法轮功”显然是荒诞不经的,却有如此之多的人身陷其中,这中间多数人是因为科学上的无知。 “法轮功”祸害的深刻教训之一是,新闻媒体宣传科学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在“法轮功”的鼓噪中,个别新闻媒体的参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科学素养的欠缺是这些新闻工作

5、者陷入其中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新闻工作者若不提高科学素养,即使不在“法轮功”上迷眼,也难免在别的什么“功”上面、在其他方面的舆论导向上犯错误。大跃进时期的“放卫星” ,后来的“特异功能” 、 “水变油”等闹剧中,都有某些新闻媒体及记者忙碌的身影,就是明证。 科学素养给了记者一双慧眼 科学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发明、创造都可能给人以兴奋、惊喜,科技本身已成为重要的新闻。然而,只有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能真正跟科学和科学家交朋友,从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发现新闻,做好科技报道工作。新近科学考察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新闻事实来源于科学家的一篇考察报告,但报告中并没有说这是“世

6、界第一” ,是阅读报告的记者从文章数据中发现了这一新闻。如果记者没有扎实的地理学知识,是不可能发现这一重大题材的。英特尔公司的奔腾 III 处理器序列码可能导致用户泄密,在中国发布时,生产者竭力掩盖缺陷,媒体反应也是轻描淡写。光明日报记者杨谷凭着自己较深的计算机知识和新闻敏感,写出了奔腾 III、WIN98,埋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的报道,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许多这样有价值的新闻就可能失之交臂。 科技报道是面向普通读者的,负有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的重任。成4功的科学报道必须深入浅出,准确而又吸引人。这就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把

7、握。新华社记者吴小军采写的重大科技新闻科学家说,地球上第一枝花盛开在中国 ,就是一篇深入浅出的好文章。报道说的是,中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 145 亿年前的火山灰里发掘出了 8 块被子植物化石,这是有确凿证据的地球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说“被子植物” ,普通读者没几个懂:若说“花” ,恐怕没几个人不懂。被子植物就是显花植物,或说有花植物。记者为了写好这篇报道,跟踪科学家孙革的研究,学习、请教、采访时间长达 4 个月,掌握了有关知识。报道以“花”代称“被子植物” ,以科学家形象通俗的口气来叙述新闻事实,不仅体现着记者的知识素养,也体现着严肃、求是的科学精神。报道被国外媒体广泛采用,也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好评

8、。 遇疑先“求是” 如果以为科学素养只是从事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的需要,那就错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没有哪个领域能抵挡科学技术的影响和渗透,没有哪条战线的新闻报道不会涉及科学技术,以至于伪科学也纷纷借了“科学”的旗子招摇过市。记者没有一定的科学头脑,就容易被形形色色的伪科学所蒙骗,甚至为其摇旗呐喊。现实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去年,某市近郊农田里的水稻染上了稻瘟病,这本来十分正常,对付这种病,技术上也不算难。然而,某电视台报道说,某村的稻田里发5现了一种“怪病” 。本来对稻瘟病司空见惯的农民,这一来倒被闹糊涂了,于是他们纷纷结伴跑到区、市政府来,要求“帮助解决问题” 。由于记

9、者编辑头脑中缺乏科学知识,一个简单问题弄出了不小的麻烦。结果,该媒体受到了市领导的严厉批评。一个有科学素养的编辑记者,遇疑先“求是” ,自己不懂就会请专家解答,就不至于犯这类常识性错误。 去年五六月间,某市几家媒体先后报道:一民工发现一只“奇蛙” ,此蛙“能爬墙,会变色” 。然而,几家的报道都止于猎奇。至于“为什么”,无一给出答案。其实,该市某大学里就设有动物专业,还有专业研究脊椎动物的博士。他们说,这种蛙名叫“大树蛙” ,它的爬墙、变色习性并不奇怪。如果媒体、记者头脑中有“科学”这根弦,有“求是”的精神,让专家来说出个究竟,既符合新闻规律,又是对受众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 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是

10、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寻根究底、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当我们面对自己或受众未知的东西时,报道奇闻轶事或新的发现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尽量说清楚“是什么” 。科学没有定论或有争议时,要将多种观点一起告诉受众;科学尚不能解释时,未知就说是未知。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科学精神,应取的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欠缺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因为科技知识的欠缺造成报道错误增多。一位新闻专业毕业的记者在作农业报道时,遇到了“土壤容重”这个词。在稿件中他将“容重”想当然地写作了“容量” 。 “容重”是土壤学中的一个概念,意为单位体积的土壤重量,与“容量”含义不6同。这个词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有些生僻,但作为一名农业记者,应当先把概念弄懂再写稿,将概念变成通俗的表述。这也是个科学态度问题。谁也不能“万事通” ,但对自己写的东西应当基本弄懂,这个要求不算太高吧? 在新闻实践中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偏差:爱把什么都往“高科技” 、“高新技术产业”里放。某个企业生产中用了台电脑,在记者笔下就成了“高新技术企业” ;某个产品技术含量比以往提高了一些,便一概称为“高科技产品” 。这也是对科学技术及其体系、科技发展及其动态缺乏了解的缘故,也是科学素养欠缺的表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