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意义摘 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音乐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学校的美育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开展各项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以及整体的协作能力。也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树立学校的形象。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育;美育;爱因斯坦;编钟;开普勒;节奏 根据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扩大文化视野,提高艺术素质,弥补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某些缺陷,除了在第一课堂中开设若干音乐选修课外,在第二课堂中也应该开办一些音乐讲座,讲
2、授有关音乐知识,开办一些各种类型的音乐培训班,组织各种活动团体,如小乐队、合唱团等等。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感教育是世界观的教育的主要方法。 ”而音乐又是美育的代表课程,因而,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中适当地讲授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也符合青年学生教育的规律。 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点对学习音乐意义的粗浅认识与体会。 一、在生理与心理上意义 2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般左半脑为“语言脑” ,有语言与计算等逻辑机能。右脑为“音乐脑” ,有情绪、感情、美的意识等非逻辑机能,主管形象思维,负有直观的音乐信息传入。左脑工作时右脑休息,右脑活跃时左脑安
3、静,加强音乐脑的机能那就等于提高语言脑的工作效率。 当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音乐爱好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爱因斯坦不仅是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幼时被认为是个迟钝儿,功课经常不及格。他妈妈想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教他拉小提琴。果然他着迷似的练琴,进步很快,十四岁时登台演奏获得很高的评价,音乐启迪了他的灵感,使他产生了求知的渴望,为他打开了通向科学的大门。1912 年 8 月的一个早晨,他一面走向钢琴一面对妻子说;“我有一个奇特的想法, ”然后就坐下来弹琴。大约弹了半个多小时,他就钻进了楼上的书房,一个多星期未下楼,当他再下楼时,把几张稿纸在妻子的眼前摊开,上面写着一些奇怪
4、的数字算式,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 爱因斯坦常对别人说:“我在音乐上的成就比在科学上的成就更大。”他演奏小提琴、钢琴的水平都很高。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与音乐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也是当代的一个典范。 近代不少著名的物理学家如波恩(诺贝尔奖获得者) 、普朗克都是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化学家居里夫人也是音乐爱好者,特别是俄国的鲍3罗丁,起初他是一位化学教授、博士,只有星期天去搞他喜欢的音乐,人们叫他“星期天音乐家” ,后来成为俄罗斯音乐史上著名的强力集团成员,墓碑上一面刻着他发明的化学公式,一面是他的音乐作品的主题。 我国,在当代的科学家中,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对音乐都很有研
5、究。而著名音乐家中赵元任、马可、李伟、张肖虎、朱逢博等,又皆出身于工科院校,其中奥妙不也耐人寻味吗? 上述现象,在科学上是可以得到解释的,根据前苏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一切生理心理机能,均有其节奏规律。就学习生活而言,注意的? 笤绞谴 诓欢显硕?的多变状态,注意就越有“深度” ,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对注意力的一种刺激或给养,特别是当心理上形成“豁然开朗”状况时, “灵感”也就随之而来。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音乐即可以使他们在科学技术、学习生活中得到休息松弛,也可以形成脑力上的刺激或给养,为进入下阶段的科技学习提供有力因素,而由于大脑抑制中心的更替,导致神经兴奋的再现,能促进理解和分析
6、能力,发挥学习思考效率,甚至有助于“顿悟”和“灵感”的形成。 再说,音乐是一种十分强调创作的艺术。作曲是创作,演奏演唱也是创作。前者是“一度创作” ,后者是“二度创作” 。当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后,创作的欲望必将油然而生。这种有利于求知探索的欲望,如果“感染”了青年学子,势必使他们的学习工作,达到空前的崭新境界。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既要培养大量的基层优秀的技术人才,更希望能培养出敢想敢干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才。 4爱因斯坦的切身体会是,文艺作家给他的启示比任何科学家更多,他的结论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他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是知识进化
7、的源泉。音乐为爱因斯坦闯开科学大门辅展了道路。 美国在 1957 年发现人造卫星方面落后于前苏联时着了慌,美国专家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改进艺术教育,而首先是音乐教育,才能赶上或超过前苏联。 现在欧美各国,工科院校开设音乐很普遍。在美国现有的二千多所大学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学生在其中选修音乐课,而且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 二、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中,人们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六种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中把“乐”
8、列为第二位。把音乐作为所有艺术课目的代表。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记) 。主张建立心灵秩序的“乐”与建立社会秩序的“礼”互相配合,认为“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孔子的理论不仅为历代所尊崇奉行,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尤其邻国朝鲜、日本等国,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欧洲早期教育家柏拉图把音乐和体育看作是发展青年身心的两种教育科目。中世纪欧洲的“四学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将音乐5和理科课程看得同样重要。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重视音乐。首先,因为它是进行精神教育的有力武器。好的音乐作品都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乐观进取的精神。例如国际歌 、 义勇军进行曲 、 黄河大合唱 、
9、志愿军战歌 、 团结就是力量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歌唱祖国 、 社会主义好等等,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它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政治上精神上给人们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再比如龙的传人 、 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国 、 英雄赞歌 、 今天是您的生日 、 共和国之恋等等这些优秀歌曲也大大激发和提高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不仅如此,在平时,参加音乐活动那严格的音准和节拍的训练以及合奏、合唱中乐手、歌手之间的默契的合作,既能培养他们的整体的协助能力,一种团队精神、一种集体荣誉感,又能培养人们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以至爱国主义的思想。 另外,音乐是最有代表意义影响广泛的美育教育项目,是审
10、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学习音乐,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大青年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具有“音乐之耳” ,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独立自觉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当前的形式,相应党的号召,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才能陶冶高尚情操,丰富校园生活。学习音乐对职业院校来说,是非常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6三、在科学上的意义 由于音乐和科学在客观上已具有各种各样的渗透交错现象。特别是今日知识爆炸时代,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交叉综合的各种不同学科中进行。因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学
11、习音乐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比如电子合成器,这种乐器是现代科学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典范 ”产物,正因为是运用了现代电声模拟合成电脑控制技术,才使它具有无比宽广的音域和绚丽多彩、变幻无穷的音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电子合成器的丰富表现力。 1978 年湖北考古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古墓时,出土一套重五千多斤,用铜合金冶炼制作的保存完好的编钟,共六十五个,每个钟上铸有铭文,这些编钟按其不同的形制和文饰,分为钮钟、甬钟和钟,顺次挂在大钟架上。 由于音节的结构和今天的七声音阶相同,并有变化音,而且在中心音域内有着完整的半音阶,每个钟都能准确地敲出两个不同高度的声音,使之能奏出繁杂乐曲
12、,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出音律完备的编钟,在世界乐器史、乐律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从出土的编钟可见,这在二千五百年前勤劳而智慧的我国人民,在乐器制造的金属冶炼上就掌握了合金配方和腊模铸造技术。我国古代在青铜铸造技艺上就有了高深的造诣。尤其在钟的内部不同部位剔凿槽沟,来校正钟的音调的创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达到音阶非常准确,是很不简单的事,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由于该钟的发现,我国的古代音乐史与世界古代音乐史有关的篇章要重写。世界上认为编钟是与金字塔和长城等齐名的人类八大奇迹之一。因而,从事冶金、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如果他们对音乐一窍不通,
13、他们能造出像编钟这样高级的乐器吗? 音乐与科学的真正内接点到底在哪里呢?这应当从它们的内在规律中寻找。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可是人们对他如何发现这些定律的情况就不一定了解。说起来有意思的是这一伟大发现,是受了家乡巴伐利亚民歌和谐曲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 所谓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就是大自然内在规律所表现出的一种协调及节奏。因为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节奏的世界。音乐的节奏,实际上可分解为“速度”与“节拍”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它反映出各种成分在时间上的划分,也既是同等距离单位的交替。开普勒抓住了这一点,大胆发挥他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证明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和木星这些运
14、动着的星是有其固定的节奏的,而且与一定的和声规律一致,本身也可以说是一首歌。 ?奏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而天文、建筑也讲究节奏和错落有序的旋律。音乐强调和谐,数学、物理也强调和谐;地质、化学都讲究逻辑思维,而作曲的织体、曲式不仅是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更是与形象思维的高度结合。 早在十七世纪前,在欧洲有人提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十九世纪8的浪漫乐派就认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建筑形象很像音乐,它以建筑形象的均衡与稳定,对比和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的艺术法则,构成一种与音乐共通的美学信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也要求我
15、们在看待各种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 ,这就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看待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依据。 难怪,德国大诗人歌德说他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会感到了音乐的旋律。 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音乐,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等等。 因而人们得出:建筑=(科学+技术)艺术的这一公式。 四、学习音乐的现实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增加了人们对美的爱好和对音乐文化的追求。 现代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每个人也都想生活的更
16、快乐、更美好、更有意义。 如果你不会识谱唱歌,不懂音乐,那只有永远羡慕他人而自己则遗憾终生了。 当代青年学生,他们喜欢美,讲究美,追求美,并渴望得到美的享受,何况今天的青年学生是未来美好世界的创造者。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与栋梁之才,实属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民9族素质的一项重大措施。因而通过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可以造就一代具有敏锐的认识美、感觉美、鉴赏美、表现美,以及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和建造美好世界的开拓型人才。 我国素有“文明故国,礼乐之帮”的美称,有着古老而深厚的音乐传统的民族。在摆脱物质贫困之后,正在向着精神文明,建立和谐社会,发扬自主创新的高峰攀登。一个
17、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前进的时代,正在来临。 最后,用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做结束语, “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 2 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年. 3 李德胜编著 .音乐知识手册.海潮出版社,2002 年. 4 刘再生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年. 5 王次主编 .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6 秦关根著 .爱因斯坦.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 7 吴泽义等编著 .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人民出版社,1988 年. 8 波果斯洛夫斯基等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魏庆安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