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观察力之我见 合肥西园新村小学 吴艳霞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此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性,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官去接触、认识,思考客观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观察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分多看、多写、多思三步进行培养,效果颇佳。第一步:结合课文,解放眼睛-多看我觉得观察力培养的第一步应该让学生明白:我可以观察些什么?作为老师应该在课内抓住一切机会,解放学生的眼睛。上苏教版第三册秋游 、 云房子 、
2、 夕阳真美等一些自然景物文章后,让学生明白春夏秋冬、雷电雨雪等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去观察,从而进一步认识美丽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上口语交际买文具和买菜后,让学生明白商场和菜场等市场可以去观察,比如注意观察别人怎么买,怎么说,到菜场里你还看到些什么蔬菜,是什么样; 在学完蚕姑娘 、 美丽的丹顶鹤等文章后,让学生明白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以去观察,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爱吃什么同时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每周在班级开 20 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经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视野拓宽了,也就慢慢养成处
3、处留心观察的习惯了。第二步:结合课文,学会观察-多写所谓学会观察,即让学生懂得观察时既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特点观察,指导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在老师的鼓励下,让学生持之以恒,这样一来既提高表达能力,更是培养观察力的捷径。如苏教版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月亮湾 ,学习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观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点下,总结出景物描写还可按按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等顺序观察。在学生们对景物观察掌握一点方法后,趁热打铁,进行巩固练习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可以观察随着季节的变化观察自己家周围景物的变化,也可以自己养一些植物写观察日记,老师在中途多鼓励,多
4、指导,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我班的沈心怡同学于 3月 8 日开始养了一盆“迷你乐园”蔬菜,里面有青菜,豌豆,绿豆,蒜;沈心怡同学精心培养,仔细观察,写了几篇很生动的观察日记,没想到一连几天的阴雨天,3 月 23 日她伤心地发现自己种的蔬菜已死了,她不仅记下了腐烂的蔬菜什么样,什么味,更把自己难过的心情记录下来。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又养了一盆“跳舞草” ,后面观察得也特别仔细。有些同学外出玩后,对于旅游景点的描述也是条理清楚,有声有色。看到学生们一篇篇的小日记不禁让人对这些二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刮目相看。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观察的对象。 蚕姑娘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
5、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学会后让学生了解了写蚕的顺序(生长顺序或时间顺序) ,同时让学生了解四个阶段都是抓住蚕眠,蜕皮的特点来写。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让学生明白课文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了丹顶鹤的色彩美,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写了它的形体美和体态美,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小动物的观察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我又亲自指导学生写一篇可爱的小动物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小动物的样子怎样指导学生说?在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带两种动物到课堂虎皮鹦鹉和乌龟。指导时,我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以虎皮鹦鹉为例,把鸟笼防在讲台上,问:这只虎皮鹦鹉给你什么印象?一两句话说说。有
6、的说“虎皮鹦鹉真漂亮” ,有的说“虎皮鹦鹉小巧玲珑” ,有的说“虎皮鹦鹉叫声清脆,全身绿绿,我真喜欢它。 ”再分组仔细观察,第一组观察鹦鹉的头部,第二组观察身体,第三组观察尾巴,第四组观察爪子,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分组说说各自观察的结果,可以加上合理想象,最后让学生按从整体到局部,从头身尾脚的观察顺序,抓住各部分特点连起来说说,写下来。通过以上的课内指导,延伸课外,让学生借鉴这种方法把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动物以观察日记的方式写下来。我班张子同学通过亲自养蚕写了十几篇观察日记,描写细致生动。其他同学也都写了不同动物的观察日记,同学们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到课外观察,把自己的新观察、新发现以日记形式记下来,
7、有一个观察写一个,有几次发现就写几次,观察日记主要是让学生持之以恒,在这期间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情况,这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四得” 。第三步:结合课文,提高能力-多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需要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本质,研究归纳事物的规律,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何引导?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我还是结合课文进行培养。如学习晚上的太阳一课,写了爱迪生动脑动手用油灯创造“光明” ,救了母亲。学完很多同学质疑:用镜子反射的光真有那么亮吗?针对学生的质疑我让学生做了实验,一是太阳光的反射,二是蜡烛光的反射,并写
8、下简单实验报告。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们通过实验不仅进一步认识到爱迪生用智慧救了母亲,同时实验后还发现了问题,最主要有两点:1 为什么反射的光亮?2 为什么蜡烛的反射光会有光圈?学生此时探索知识,兴趣浓厚,我顺势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第二天,当反馈信息时,学生们的回答更是让人吃惊,不仅找到答案,甚至还说出了一些专业术语。如在观察植物时有人问:种大蒜时选择不同的地方,生长速度一样吗?观察动物时有人问:金鱼为什么总吃不饱?蚕宝宝只吃桑叶吗?蛾产卵之前为什么要尾巴对着尾巴?在观察中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式也不断改进。最后大家还总结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询问父母、查书、上网等。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学习、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素质。作为教师,在低年级阶段紧密结合课文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