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由中央歌剧院创作的霸王别姬10 月 12-13 日在北京天桥剧院上演,编剧王健、萧白,作词王健、作曲萧白,导演曹其敬,指挥俞峰。 序曲响起,音符紧张短促,是大军压境之脚步,是兵刃相见之铮铮;大幕拉开,战车军旗,弃轮折戈,是血腥大战的遗物。合唱开始,项羽兵将涌出,手执火把,烧毁咸阳宫。两幕歌剧霸王别姬的第一幕叫作“火烧咸阳” ,是毁灭之点题,预示了毁灭的开始:项羽被胜利冲昏头脑,弃秦都途凯旋,短视小见之智商暴露;他居功自傲,烹煮秀才、残害俘虏,做人之兽性暴露;他不听韩信忠言劝告,反让韩信遭受羞辱爬出宫门,狂妄和愚蠢同时暴露。紧随落幕,项羽转身发力,天幕整面大墙坍塌!创作者
2、们寥寥几笔,将项羽英雄武夫的个性与必然毁灭之逻辑交代得清清楚楚。 第二幕称“十面埋伏” ,韩信大军把楚王兵马团团围于乌江边,是时项羽灭顶之灾来临。韩信有心让虞姬、项羽逃出,而虞姬拒绝了妹妹虞姝的帮助。随后,项羽拒绝渔夫渡江。虞姬、项羽高歌几曲,先后自刎江边。韩信赶来,看到的是项羽虞姬的尸体。此时,舞台正中平台升起,满台芦花陪衬两人遗体,合唱飘出,是李清照诗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落幕合唱为这部歌剧点题,体现出剧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符合历史对项羽这一人物的传统评价。对照第一幕戏对项羽人性弱点的暴露,创作2者在第二幕戏中,肯定了项羽虞姬之爱情,肯定了项羽愧对江东父老羞
3、愧之心的萌发,向善之心的一点觉醒。项羽之死很必然,项羽之心可理解,项羽其人是可信的。编剧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与戏剧升华。同时,对手韩信的形象也不落俗套。作家把韩信“胯下之辱”搬到项羽这里来受,戏剧逻辑上和人物性格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韩信有正直忠诚之一面,但绝不“愚忠” 。项羽韩信两人都不是概念化的人物,编剧对人性善恶之发掘是可信的。加上虞姬、虞姝两个主要角色,作家在追求舞台艺术真善美的同时,毅然翻开了历史人物内心世界光明的一页。 歌剧剧词出色,格律诗为主加长短句,大量采用四言体短句,语言干练简洁、清楚明白,接近汉语歌剧歌词一流水平。 霸王别姬唱段简练、形象基本准确,伴奏富于动力且
4、戏剧性强烈。余峰棒下乐队,扬鞭催马,速度决不拖沓。尤其是霸王别姬上半场音乐,合唱、独唱与重唱,每个唱段毫不?嗦。开场合唱有气势,韩信众将上场,或独唱或重唱,个个激情满怀,角色投入,毫不示弱;俘虏合唱一段,旋律流畅紧凑,男女四重唱的完成也干净利落。相对而言,下半场戏与音乐略显拖拉,尤其项羽虞姬自刎前的唱段有些拖拉,篇幅过长,没有见好就收。 13 日演出 4 位主要演员孙砾、沈娜、于爽、牛莎莎表演到位,情绪投入,尤其扮演韩信的演员于爽,声音与角色吻合,表演恰到好处,舞台形象准确。寻找演员们表演的不足,是对唱腔旋律的熟悉不够,力度有余、音准不足,激情有余、声线不足。寻找原因,可能是演员对唱段3与伴奏
5、并未完全熟悉,内心缺乏音乐结构,缺乏声线把握。尤其当歌唱旋律缺乏乐队直接跟随的情况下较为明显。此外,乐队速度偏快也可能导致演唱搞不定旋律线条。这是一部新歌剧上演必然面临的问题,准确的音乐与戏剧节奏只能在舞台表演大量的实践中逐渐解决。相对独唱而言,合唱与重唱旋律完成的质量要好一些。指挥与演员仔细琢磨唱段的音乐结构,把音乐速度与戏剧节奏调整到最佳状态仍有必要。 至于音乐旋律线条本身是否需要调整修改,应该是音乐表演的音乐诠释完全到位再说。从创作上可以肯定的是,音乐展演戏剧是基本成功的。听说作曲家对这个戏的思考有 18 年之久。这部歌剧音乐始终紧贴戏剧且推动戏剧发展,器乐伴奏始终充满活力。音乐的一些不
6、足是旋律琅琅上口的不多,宣叙调少数拗口(当然有演唱的因素) ;角色音乐主题个性不够鲜明,或者说重复贯穿强调不足;或者说作曲家在强调音乐变化、冲突与戏剧张力的同时,忽视了主题重复贯穿在整体结构中的巧妙设计。当然,作曲家审美取向不在乎旋律盘旋空间,让普通观众过耳不忘又是另外一码事情。 霸王别姬的舞美设计让普通观众难以挑剔。无论灯光布景还是服装设计,洗炼、简洁有效果,两个场景支撑了两幕戏剧。尤其第二幕芦花江岸配合大色块的灯光处理出色,结尾平地推出项羽虞姬遗体造型,配合歌声,最后点题,给这部歌剧落下了意味深长的一笔。 霸王别姬中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问题不是简单一个“知羞耻”的问题,是今天表演历史人物有何意义的问题,是舞台剧如何关照人性反省人之命运的问题。 4这部歌剧彰显出国家级院团创作表演的一流水平和实力,显示出创作人员强强结合的成绩,显示出中央歌剧院演员与乐队歌剧表演的实力。这部歌剧通俗易懂,同时具备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让当代观众重新获得剧场审美的愉悦,拉近了观众与歌剧的距离。 显舟/文 费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