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235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与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华文化与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华文化与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华文化与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华文化与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华文化与水水是自然的元素,也是生命的依托。人类对于水的需要,就如同一切生物体对阳光与空气的需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文化,是在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有了保障之后,才在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可以说,中华早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得益于绵延千里滔滔不绝的黄河与长江水。 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乃至古老的中华文化历史从一开始便与这两条江河结成了一种不解之缘。在近两百万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就形象地展示了处于蒙昧阶段的华夏先民在选择居住场所的景象。黄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和丰

2、富的资源慷慨给予了华夏祖先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使得中华民族至少在一万年以前就结束了自己的蒙昧时代。中国文明是一种农耕形态的文明。华夏先民在结束蒙昧时代后的早期社会活动,是以农耕为主的基本生存生产。现代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七千多年以前,中华民族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牧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冲积平原肥沃而疏松的土地,便于引水灌溉的有利条件,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等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华夏先民们在铜石并用或青铜时代,就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剩余产品,开始迈上文明时代的旅途。 在中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江河湖2海等多种自然形式存在于中华大地的水,为中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

3、证,为华夏先民的生存与生产带来了众多的有利之处,但江河湖海定期或无常的泛滥,也使华夏先民饱尝了水患之苦。当农耕生产的形势得到稳定和发展之后,随着生存发展带来的物质条件的高要求,华夏先民就不再满足于完成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产了。滔天洪水留下的惊心动魄的记忆,激发出了中华民族最初的意识觉醒,终于勇敢而坚定地迈出了向大自然挑战的第一步。他们转而以主观能动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水,从而求得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中华古代文化依托人与水的密切关系而产生、发展的极好例证。鲧窃息壤为民除害,触犯了天帝的权威,以致牺牲了性命。但他仍不屈服,又生出禹来继承自己的遗志,终于消除了

4、水患。正是向自然挑战艰难而又必然的第一步的迈出,使华夏先民摆脱了对环境的单纯依赖;也正是这智慧和果敢的第一步,揭开了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史的新序幕。 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是极高的。中华古代的文化命题差不多就是从“水”开始的。譬如说,中国国家和法律的起源就与水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 “法”字是由“水” “?D”“去”三部分构成,许慎说文解字十部上“?D”部说:“?,刑也。平之如水,从水。?D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D、去。 ”“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起源, “从文献与考古结合考察,洪水与治水传说是至关重要的” , “所以,中原地区的文明

5、起源要从洪水到治水谈起” 。前面提到的鲧禹治水的故事,技术层面上是肯定3禹“导流”的思路,精神层而上是推祟鲧的反抗精神和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风亮节,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表述中华民族在治水过程中已经开始形成本民族的宇宙观,那就是“以柔克刚” 、 “顺势而为”的思想和性情。最显豁的例子,有左传子产谏君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有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都是以水势来喻民情的。 在中国,水作为人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哲人们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和自我进化的同时,也通过多彩的文化内容表达了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先秦渚子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

6、精辟论见,堪称华夏文化的思想宝藏。老于是把水放在哲学层面上来看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认为世上具有最高道德境界的是水,甘处最卑地位的也是水。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作出具有军事学意义的论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管子则从人文角度打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从水的特征上看出了人的品行,并进一步看出了为政的奥妙:“大水淖弱以清,而好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告子在论及“性无善无不善”时,曾巧妙地以

7、水作喻:“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五分于东西也” 。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见大水必观焉”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4水。 ”水为何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呢?靳怀熔在孔子与水中认为:“孔子的乐水 ,绝不仅仅是陶醉、流连于水的自然之趣,他主要是通过对水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从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也就是说,孔子对水的感悟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构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大厦为切入点的。 ”“孔子通过对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或从社会历史的层面,或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或从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阐发了自己

8、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而以此业把握、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规律。 ”“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孔子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这是孔子对消逝的时间、人事与万物,有如流水般永远留不住而引发的哲思,它既有因时光流逝、功业未成而导致的深沉感叹,又具有对时间、永恒、变化等物质运动的抽象哲学问题的沉思带来的哲学感悟。 ” 水对于中国文学的启迪是巨大的。一部中国文学史,有着湿漉漉的水意,充满了对水的柔性,水的灵性,水的奔放浩瀚的描写、吟哦与歌咏。人类的心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气质、人格,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意识与哲理的升华,甚而包括人生所特有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都被以水为载体而表达得淋

9、漓尽致。中华民族的诗歌是从水边开始的。 诗经是我闲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主要取材于民间风情的诗歌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典而优美的农耕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的发展史。 诗经中的优秀诗篇,无论是歌咏爱情,还是描写现实,或者是感怀思乡,都明显地表现山寓情于水、以水传情的文化取向,遂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优美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给后5人留下最悲怆的水畔文学的是屈原。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生命为诗的伟大诗人的产生,其实也是和水密切相关的。是水的灵性触发了屈原汪洋奇诡的天才创造力,从而使仙给中华古代文学留下了那辉煌绚丽的诗篇。至于其后的汉代乐府、魏晋诗歌、唐诗宋词,以至明清小说,也无不在描情写意上,因水得势,借水言志,以水传情,假水取韵。 自然赋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摆脱蒙昧寻求真理与科学时,中华民族从来就未曾留远离水的影响。无论是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生成与辉煌,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尤其是对于水的认识理解和利用中。水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成为中华儿女情感心绪的寄托物。随着中华历史的不断浈进,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水必将在中华文化的进程中演绎出更加丰姿多彩的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