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合素质测试缺陷争鸣平台 其实,我认为 CCTV 钢琴小提琴比赛甚至比 CCTV 青年歌手大奖赛还有意义。相对于声乐,器乐更加“阳春白雪” ,更值得也更需要向千家万户推广与普及。因此,比赛开始以来,我间或会看上一会儿。 2008 年 12 月 23 日晚的比赛是“四进三” ,也就是说该场比赛将淘汰一名选手,其余三名则进入最后的决赛。比赛包括演奏、技能技巧与综合素质三个环节,后两个环节满分分别为 2 分和 1 分。这是开赛以来我第一次从头至尾看完,却发现其中的素质比赛环节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不科学的考题与不严谨的过程,严重影响了甚至直接左右了比赛的结果。 第一,各选手所遭遇的题目难度系数差距太明显
2、,严重不平衡,这会直接导致比赛不公平。比如,某一个选手所需回答的问题,竟然就是他所参赛曲目的作曲家的国别。就这个选手而言,这个题目显然太容易,而且知道这个曲目作曲家的国别,对他的演奏的风格把握也还有帮助。但是这个选手竟然还没有回答上来。而第三个出场的钢琴选手所需要回答的问题竟然是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作时间。注意,不是创作年代,更不是风格分析。尽管是作为选择题的三选一。这样的题目我确信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包括西方音乐史的教授们以及坐在台上的2那位评委也不一定回答得了。这不是什么耻辱,而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比较丢人的是这个题目本身,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假如真正要标准答案,比赛所提供的三选一
3、,则没有一个答案是“标准”的,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创作时间的标准答案是 1862-1863 年。 第二,比赛过程比较随意。除了“口问口答”特别是其中的“口问”环节会导致选手所面对的比赛环境不平等外至少也像青歌赛那样把题目用屏幕打出来啊,判分也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比如,第二个出场的钢琴选手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李斯特创作了几首钢琴协奏曲?”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很不科学的题目,但选手倒是回答得“很全面”:三首,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与乐队“死之舞” 。但评委公布的标准答案是“两首” , “死之舞”不算。这样说当然也对,但是评委随后竟然又随手给了该选手 0.75 分,也就是给了满分的四分之三。比赛岂
4、能这么随便,尽管我恨不得给这个选手满分。至于诸如题库怎么产生?是等额题库还是差额题库?各选手所答题目如何抽取?由于没有说明,也就不追究了。 好在素质比赛从来都是“点缀” ,从来无关大局尽管我们从演奏界到理论界包括现场点评专家口头上都认为素养对表演艺术很重要。 但是,就是这 1 分已经彻底改变了今晚比赛的结果。请看四位选手的名次与成绩: 除了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素质比赛”这一环节的1 分以外,第二名与第四名总差距只有 0.96 分,第三名与第四名的差距3只有 0.58 分,而第四名就是那个第三个出场的钢琴选手,他需要回答某一个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他的“素质”比赛是 0 分。第二名也
5、需要面对一个比较“混乱”的题目,但他回答得非常好,但按照比赛他又应该得 0 分,但评委又给了他 0.75 分。如此看来,这么精彩、这么重要、这么“央视”的比赛,是不是就已经被这个很不“素质”的“素质比赛环节”完全搞黄了?就因为这区区 1 分的随意处理,这第二名到第四名怎么重新排序的可能性都有可能。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目前这个推理还是在第三名的素质分数记不太确切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看完比赛会“激动”地写这篇业余的文章,而提前充分准备,否则真应该全程录下来。好在央视一定有录像的。 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今晚的“第四名” ,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无情、偶然地淘汰了。 是的,没有任何一次比赛或考试特别是艺术类的比赛或考试是绝对公平的,但追求尽可能的公平,最起码避免明显的缺陷与失误,则是艺术学、管理学、考试学所必须担负起的学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