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580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关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 ,近年逐渐成为讨论热点。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亚格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中宣称,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死亡,最后一代是二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 ,即面对公众发言,为公众写作。结合目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现状,我想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公众关心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在各种公共媒体和讲坛上发表评论的知识分子” 。自“非典” 、 “孙志刚事件” 、 “黄静事件”发生以来,知识分子在媒体上论政立言,各大媒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知

2、识分子议政局面。本文将结合 2003 年重大新闻舆论监督事件,对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特点及作用作一论述,希望能为公共知识分子在今后的日子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一些启示。 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几种形式 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舆论监督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但由他们参与的舆论监督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力度和深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公共知识分2子参与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事前提出预警 在“两会”期间,新任总理温家宝提及的“黄宗羲定律”,使“两会”代表、媒体、学术界纷纷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负担问题。该定律大致意思是: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

3、过不止一次,像唐朝时的“两税法” 、明朝时的“一条鞭法” 、清代时的“摊丁入亩”等等,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在这场讨论中, “黄宗羲定律”的命名者、清华大学秦晖教授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秦晖教授曾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结合当时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对改革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预警。如今秦晖教授针砭时弊总结出来的“定律”被总理“旧话”重提,表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对中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可以预测,这种影响将会随着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而在针对农村的新政中凸显出来。 二、事后对

4、新闻事件进行非制度化的参与 所谓非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公众舆论在每一桩公共政策和重大行政事务上对政府的认同、批评和互动。这一类事件很多,例如,2003 年1 月 21 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山西临汾阳泉沟煤矿隐瞒矿难死亡人数的报道。事情发生在 2002 年 12 月上旬,栏目不断接到观众来电,反映 12 月 2 日上午,山西省临汾阳泉沟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3故。事故发生后,当地有人不让新闻单位报道,也没有如实向社会公布死亡人数。记者赶往临汾进行调查证实后,进行曝光。报道引起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表示将对这起事故彻底查清,严肃处理,把调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死者及其家属、对社会有一个

5、严肃的交代。展江教授曾这样说过, “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媒体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公共信息的平台。媒体的首要功能是进行环境监测,并把观测到的东西告诉公众。 ”而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新闻敏感是媒体实行环境监测功能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另外,在非典时期,连续几个月关于疫情传播的不实信息,令危机处理中的政府形象在国际舆论和中文网络世界中招致极大压力。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蒋彦永医生,从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道德与责任感出发,在时代周刊发表北京“非典”疫情的证言,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促使政府切实有效地采取了防范非典的各种措施。 山西临汾阳泉沟煤矿爆炸中的报道人员和非典事件中的蒋彦永医生用他们的行动对

6、“知识分子”的含义进行了最好的诠释。现代的知识分子应当是一种不依附权势、具有道德勇气、能坚持独立思维、敢于直言的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当然,在公共知识分子对新闻事件非制度参与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被打击的危险。也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危险,他们的知识分子形象才更让人敬重,更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三、针对事发原因进行制度化参与 4所谓制度化参与,即从体制和制度方面发表意见,从而推动制度改革。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公共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孙志刚事件”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说明。2003 年 3 月 17 日,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广州因为没

7、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在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件后,5 月 16 日,许志永、俞江、滕彪三位青年法学博士以普通中国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5 月 23 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 5 位著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再次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这些公共知识分子运用他们的知识与胆识,在加速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步伐的同时,推动了中国民主和法制向纵深发展。 公共知识分子参

8、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虽不同,但他们表现的精神品质却是相同的。 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与作用 中国十分需要有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维护光明和正义,揭露黑暗和邪恶。面对社会转型期的腐败和践踏自由、民主、法治的现象,承担监督批判任务的公共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5一、具有丰富学识,引导舆论富有理性、建设性 公共知识分子掌握着丰富的知识资源,他们是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精英,知识是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手段。2003 年 2 月24 日上午,湖南省湘潭市教师黄静被人发现裸体死于其工作的小学宿舍,全身覆盖折叠平整的棉被,遗体(双手、双腿、胸、颈等)有多处伤痕。当晚,其男友姜俊武曾在

9、其宿舍留宿,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重大犯罪嫌疑。此案发生后,派出所的警察没有深入细致地勘察现场,就以死者身上无致命伤为由,排除他杀,不予立案,并证明姜俊武不在死亡现场,不需负法律责任。事情发生后,江西教师徐建新和北京记者朱寅年在网上联合发起了“关于黄静案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和教育部的呼吁书” ,6 月初将此签名呼吁书送达了公安部和教育部。6 月 16 日,记者朱寅年在现代教育报上率先对此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报道,艾晓明、萧瀚等学者也纷纷著文评论此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促使黄静案进入了立案侦查阶段。姜俊武被湘潭市公安局以涉嫌强奸(中止)罪移送湘潭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黄静案中,一批关注社会

10、问题和公众权利的公共知识分子推动了黄静个体权利的保护和申诉行动的进程,使该事件从开始的愤怒、声讨发展为对“自侦自鉴”误区的讨论。新闻舆论监督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凭藉公共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所具有的造诣而展开。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使舆论引导向更富有理性、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二、正义感与责任心使其成为调节政府与民众的纽带 6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只具备一些知识技能,并把其全部的兴趣局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公共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专业以外,还必须具备一种关怀精神,关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超越个人私利之上的。这种关怀源于一种社会责任

11、感。 因此,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他的职业与良心,使得他必须对社会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他们要写文章,要批评时政,要参与政治变革,这些都是体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也是知识分子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山西临汾阳泉沟煤矿隐瞒矿难死亡人数的事件就不会被曝光, “黄静事件” 、 “孙志刚事件”也许不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正义感与责任感应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高尚追求。 公共知识分子与政府一样,都迫切希望国家富裕起来,因此政府也越来越乐意倾听一些学者对于经济、法制、政治方面的建议。例如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对改革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建设性预警的秦晖教授,从一个知识分子起

12、码的道德与责任感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因此在调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三、经济独立、思想自由使参与舆论监督成为可能 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公共问题发表评论,除了具有丰富知识与强烈责任感以外,一个更为基础的条件是其经济独7立。底层的劳苦大众面临生存的现实压力,既没有空闲也没有机会去关心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的事情。而公共知识分子不一样,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社会问题。公共知识分子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知识将成为财富的真正源泉。在信息社会,他们是信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自

13、身的条件,使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对社会持批判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知识分子会有更多的选择,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当然,只有经济独立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能保证公共知识分子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制度条件。在专制条件下,这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很难生存的。现阶段民主与法治的环境,为公共知识分子们拥有思想自由和发表见解自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公共知识分子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孙志刚事件” 、 “山西临汾阳泉沟煤矿爆炸事件” 、 “黄静事件”之所以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其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参与当然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媒体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发言的载体,这些新闻事件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社会效果

14、,解决起来也会相应缓慢许多。那么媒体与公共知识分子在新闻舆论监督事件中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新闻媒体公共知识分子发言的载体 “黄静事件”发生后,徐建新和朱寅年利用网络媒体发起了联合签8名呼吁行动,随后,e 时代周刊、凤凰卫视、潇湘晨报、东方早报和千龙网等多家媒体陆续进行了报道,从而进一步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还有“孙志刚事件” ,自 2003 年 4 月 25 日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这一案件以来,全国多家知名媒体陆续发布了相关报道,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报纸,连同国内各大网站(如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 ,紧密追踪事件进程,积极配合公众讨论;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新闻媒体在为死者

15、争取一个说法的同时,引导公众去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 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意见表达的平台,是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公共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为公众传播社会事件的信息,而且还设置公众关注的话题,提供双方对这些事件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媒体,也就谈不上公共知识分子意见的形成与交流。 公共知识分子发言新闻媒体深化报道、吸引受众的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注重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在人民网上,你可以在它刊载的每条新闻后面看到读者反馈的提示;新浪网等更是依靠公共论坛来吸引网民,互联网正在成为促进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推动剂。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导致公共媒体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产

16、生了许多人们平常关注不多、研究不够、难以应对但现在又急于了解的事件,因此对公共知识分子参与讨论这种热点问题的需求急剧增加。以上种种9都促使媒体建立这样一个交流发言的平台,形成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 。这既是广大公众的迫切期望,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中求生存的一种对策。2003 年公共知识分子就新闻事件参与舆论监督,也许由于其自身的因素,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成熟,但他们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群体,必将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将使社会的运作更加理性有序,社会环境更加健康安全。 注释: 苏力:遭遇哈姆雷特 , 读书2002 年第 5 期 秦晖:“农民负担”问题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学生农村调查报告之分析(四) , 改革1997 年第 2 期 展江:中国媒体:责任与方向 , 南方周末2003 年 2 月 2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