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纲六纪”与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摘要作为记录东汉白虎观会议的重要文本, 白虎通义在继承先秦尤其是西汉儒生社会秩序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变迁提出了“三纲六纪”思想,发展完善了儒家的社会秩序观。一是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控制的范围;二是突出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六纪”从属于“三纲” ,而“三纲”之中“父子、夫妇”又从属于“君臣” ,有利于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三是强调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主导作用,在标示社会等级的“名号器物” 、 “礼乐制度”等方面,赋予道德意蕴。此外,
2、白虎观会议综合当时流行的各种理论、学说及文化资源,并采用皇帝“裁定”的形式,使这一思想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至上性。因此, “三纲六纪”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深深影响古代中国的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 关键词儒家 社会秩序 白虎通叉 三纲六纪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3003806 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有秩序才能长久存在,无秩序则不能正常生存。产生于春秋末年“天下无道”(论语?季氏)时代的儒家, “正是以建立秩序为终极关怀” 。一般认为,对社会秩序的追2求是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儒家具有一种天然的“秩序情结” ,不仅有明确的秩序诉求与实现路
3、径,而且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儒学研究的深化,特别是社会学、政治学方法运用于儒学研究之后,社会秩序成为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而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对东汉白虎通义提出的“三纲六纪”思想在儒家社会秩序观发展史上的地位仍没有给予应有重视。 一 东汉建初四年(公元 79 年),章帝召集群臣儒生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议而不决者, “亲称制临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虎观会议。会议记录由班固进行整理,称为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 、白虎奏议 、 白虎通)。该书汇集了关于社会、政治、礼仪、风俗、制度、伦理等 43 条名词的解释,罗列了今古文经学各家及谶纬观点,系统地阐发了“三纲六纪”的核心理念。
4、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对“三纲六纪”这一关键词作了详细解释。“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这是“三纲六纪”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次被提出来。事实上, “三纲”与“六纪”在西汉时已分别出现。 “三纲”由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首次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3并运用他构建的阳尊阴卑和天人感应理论来论证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 “六纪”由贾谊在新书?激俗中提出:“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所设也。 ”
5、贾谊认为,除了要理顺君臣父子关系外,还要理顺其他六种关系。 白虎通义不仅把“三纲”与“六纪”统合起来,而且还“援纬证经” ,援引礼纬?含文嘉中的话对“三纲六纪”进行诠释。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对“纲纪”进行解释,以揭示“三纲六纪”的丰富内涵。 “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 ”陈立疏证曰:“郑笺云:张之为纲,纪之为理。 说文?糸部:纲,纲?也。纪,别丝也。 书?盘庚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罗网有纲纪,纲举而纪不乱,而万目以张,喻人三纲既举,而六纪自不乱,而庶务亦举也。 ”“
6、纲” ,原指网上的总绳, “纪”则指网上的小结,提起它们就可以整齐快捷地带动起全网。在这里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纵横交错,好比一个大罗网,这个罗网有纲绳,有网扣, “三纲六纪”就是它的纲绳和网扣。只要抓住了纲纪,就可以统领一切,治理天下。 综观白虎通义 , “三纲六纪”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在所有社会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其次是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六种关系,而且前者统领后者、后者从属于前者。 “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师长,君臣之纪也,以其皆成己4也。诸父、兄弟,父子之纪也,以其有亲恩连也。诸舅、朋友,夫妇之纪也,以其皆有同志为己助也。 ”(白虎通
7、义?三纲六纪)陈立注曰:“此谓六纪以纪三纲,意三纲为纲,六纪为纬也。 ”因此,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当首先解决好这三种关系,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二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时,要贯彻等级贵贱的原则。臣下要尊重和服从君,为君效忠;子女要尊重和服从父,为父尽孝:妻子要尊重和服从夫,为夫服务献身。而在处理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则要按照“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的要求去做。上述二三种主要关系和六种次要关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主导关系,一个是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一个是父子为主的家庭、家族血缘关系,即过去学界
8、所谓的“君统”和“宗统” ,而师长和朋友从属于这两者。因此,用君权来统领政治关系,用父权来统领血缘关系,就成了社会秩序的核心环节。 二 为了说明“三纲六纪”是万世不移的法则, 白虎通义以“论语、 孝经 、六艺并录,傅以谶记” , “?a 括纬侯,兼综图书” ,对其进行了多重论证。 用阴阳五行来附会三纲,发挥了董仲舒“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的观点。阴阳五行这种既有一定科学成分、又搀杂着5神秘色彩的理论,在汉代是一种颇流行的观念。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说:“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 ”这就把君臣、父子、夫
9、妇的关系说成是阴阳、刚柔相成相配的关系。阳尊阴卑、阳刚阴柔、阳上阴下,因而三纲得以成立。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比附,又用五行与天组成三个阴阳对子:“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木者少阳,金者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将归者人,不嫌清浊,为万物。五行所以二阳三阴何?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白虎通义?五行)五行自为阴阳,土尊,故配天,由此形成天土、火水、木金三个阴阳对子,以此来配君臣、父子、夫妇,这样就把自然规律与社会人事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五行与阴阳都是气:“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10、 ”(白虎通义?五行)五行是天意化生万物的基本元素,三纲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具有了神圣的意义。这种简单比附,在思辨理性尚不发达、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的汉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用天、地、人来比附三纲。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曰:“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君臣法天, 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象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 ”君臣之间的尊卑等级关系,取法于日月之象,日伸月屈,日阳月阴,故君为臣纲。其下日月篇亦引春秋纬?感精符曰:“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 ,也是讲君臣法天、取象日月之意。父子之间的关系则取法于五行6相生, 五行篇云:“五行所以更王何?以其转相生,
11、故有终始也。 ”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喻父生子、子生孙。夫妇之间的关系取法之于阴阳交感和节气变化, 春秋汉含孳说:“水火交感,阴阳以设,夫妇象也。 ”(太平御览卷 520?宗亲部十?夫妻) 通过文字训诂的方法,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对社会主体名号进行解释,论证了君臣、父子、夫妇以及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之间的关系。 “君臣者,何谓也?君,群也,群下之所归心也。臣者,坚也,厉志自坚固也。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子者,孽也,孳孳无已也。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显然,这种所谓的“训诂”大
12、多牵强附会,并不都是真正文字学意义上的训诂, “只是他们借以表达思想、传递政见的工具” 。 白虎通义的字词训诂主要采用声训方式,据粗略统计,全书声训有 300 条以上,占全部字词训诂的百分之八九十。虽然不少训释穿凿附会,与汉代其他训诂著作中的声训相比可信者不多, “但却具有历史的理性 ,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理解、观念形态诸端” 。H 所谓“历史的理性” ,当指现代看来有点荒诞的训诂在当时同样获得文化认同的社会效果。 白虎通义在全面论证“三纲六纪”合理合法性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君权和父权的至上地位。 其爵篇中开宗明义指出, “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这是说天子的爵
13、位直接来自上天的赐予,“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白虎通义,三正)是宗法等级制中最高7的一级。自天子以下,不论是按公、侯、伯、子、男划分的诸侯系统,还是按公、卿、大夫划分的官僚系统,这些爵位都是天子所有,由天子赐予,臣下不得自封。天子除这个爵位外,也称帝王,或自称一人。 “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臣下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 ” (白虎通义?号)只有天子是站在宗法等级制的最高峰、惟一发号施令的人。 白虎通义?封公侯认为,天子是“有土之君” ,天下的土地都归他所有。他可
14、以自由处置这些财产,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 “天下太平,乃封亲属者,示不私也。即不私封之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海内之众已尽得使之,不忍使亲属无短足之居,一人使封之,亲亲之义也。 ”“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示与己共财之义,故可以共土地。 ”天子还可把土地分封给无血缘关系的有功之臣,君臣之间形成一种完全的主从关系。 “受命之王,致太平之主,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皆封,所以褒大功。盛德之士亦封之,所以尊有德也。以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世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功成封七十里,公功成封百里。 ”(白虎通义?
15、考黜)由于臣下的爵位和土地都是来自于天子的赐予,臣下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都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君臣之间是一种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 为强化君权君威, 白虎通义?谏诤对臣子应遵循的准则做了严格8规定,要求臣对君必须“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去而不讪,谏而不露” ,应善于扬君之美,隐君之恶,归功于君,揽过于己,并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人臣之义,当掩恶扬美” ;“善称君,过称己” ;(白虎通义,五行)“士行耿介,守节死义,不当移转也” ;“君之威命所加,莫敢不从” 。(白虎通义?瑞贽)君臣之间只有君主绝对地支配臣下,臣下对君主表示绝对地效忠。这种归功于君、揽过于己的政治观念,就是后世“臣罪当诛,君王
16、圣明”思想的前身。 在古代,父权也就是族权,就家族而言叫父权,就宗族而言叫族权。东汉时期,豪族有了很大的发展。豪强统治者一方面利用政治经济势力使大批的同宗族人沦为徒附、宾客;另一方面又利用宗法血缘关系加强控制,为阶级剥削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纱幕。有学者将这种利用族权维护皇权的做法称为“拟宗法化” 。 白虎通义?宗族揭示了“宗”与“族”的等级实质与道德内涵。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
17、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宗族通过大宗和小宗的隶属关系,把许多个体家庭联系起来,组成为一个宗法血缘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方面讲亲疏嫡庶之分,奉行等级制原则,另一方面又利用自然的血缘感情来调剂,创造一种恩爱和睦的气氛。 在父权与君权发生冲突时,父权要服从君权。 “亲亲”是为“尊尊”9服务的,君权至高无上,所有臣民都要服从君主, “不以父命废王父命” 。(白虎通义?五行)“父煞其子当诛何?以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皆天所生也,托父母气而生耳。王者以养长而教之,故父不得专也。 ”(白虎通义?诛伐) 三 白虎通义?三军不仅提出“三纲六纪”思想
18、,论证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等级关系,还特别重视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对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进行了全面阐述。 白虎通义认为,人为天所生而又像天,所以人是“天之贵物” 。但是,人又是禀阴阳二气而生,这就使得人的情性中包含着贪、仁两种因素。 “性情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故钩命决曰:情生于阴,欲以时念也。性生于阳,以就理也。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白虎通义?性情)这是说,人生于阴阳二气,阳气成性,阴气成情;性为理为善,情为欲为恶;阳气表现为仁,阴气表现为贪。这样,在白虎通义看来,人是由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的情
19、与性的混合物。人有先天的“五常之性” ,具有成德成善的可能性,是王者能够“以纪纲为化”的内在根据;同时,人又具有先天的情感欲念,所以“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象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白虎通义?五经)为王者以“三纲五常”教化民众提供了人性论根据。就实质而言,这一套理论只不过是董仲舒10“中民之性”必须“待渐教训而后能为善”(春秋繁露-实性)的人性论的变体而已。 白虎通义阐释了“五常”之道的内涵,具体规定了臣下履行“五常”的要求,片面地强调臣下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突出了对君权的维护。 进而, 白虎通义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器物名号、礼仪制度等许多问题上都涂上了“五常”等道德 色彩,
20、具有重大意义。如论者所说:“通过一系列道德化的解释使得本来并无多少道德意蕴的礼乐制度和名号器物充满了浓厚的道德气息,从而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假相 ,一方面从道德上加强了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具有特定道德意蕴的名号器物对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也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规范和引导,最终使得儒家的礼乐教化得以实现。 ”正是由于道德的渗透,使得标示尊卑贵贱等级的“三纲六纪”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 “以德行修饰等级,这也是整个汉代统治的特色” 。 在个体生活方面,一个人的姓氏名字只不过是“把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符号” ,但在白虎通义?姓名篇里,姓名都是人伦道德的承载者。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 ”“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所以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在白虎通义看来,姓氏名字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区分人群,而在于“表德” ,其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