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641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2007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公众与中国书画” (项目编号:0705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菡薇(1973 ) ,女,汉,河北宁河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美术史,敦煌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本是支道林总结的北人与南人治学的两种方法和态度。笔者认为,用它们来阐释画家立意所出也非常切合。 “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2、”入选作品充分显示出南北地域差别对画家表达现实存在一定影响。本文将着重对几幅江苏入选作品和部分来自北方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证明南北地域与艺术创作存在着微妙关系,以期对艺术家的进一步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创作;评论;显处视月;牖中窥日;南北;视角;立意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2法国学者和艺术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地理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阐释。他从画派的角度论述了地域对绘画风格的影响。他说, “各个画派之间的差别在于每一派都代表一种气质,代表它乡土和气候的性质。 ” 丹纳从佛罗伦斯艺术、威尼斯画派以及鲁本斯式作品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

3、佛罗伦斯艺术家创造出细长、苗条、肌肉发达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本能与运动家的天赋:这是在气候干燥的地方,一个质朴、典雅、活泼、聪明细腻的种族所能产生的典型。 相比之下,威尼斯画家创造的是“身段丰满,线条曲折,发育很正常的形体” ,这些形体有着“丰腴白皙的皮肉,茶褐色或淡黄色的头发” ,他们爱享乐,风趣且心情愉快” ;丹纳分析道, “这是在明亮而潮湿的地方,由于气候关系而在意大利人中接近佛兰德斯人的一个种族所能产生的典型,是享乐派的诗人。 ” 鲁本斯笔下的日耳曼人则被丹纳描绘成是“北方和水乡出身的民族” ;他们“体格壮大,但还没有经过琢磨,形态臃肿,毫无规则,身体长着大量的脂肪,本能粗野、放纵、疲软

4、的肉在情绪冲动之下会突然发红” ;在丹纳眼里,西班牙画家呈现给观者的则是他们种族的典型,瘦削、神经质, “结实的肌肉受着山上的北风吹打和太阳的熏炙格外坚硬,性情顽固,倔强,内心忧郁,受着煎熬。 ” 最后,丹纳说, “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把他本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深刻。 ” 3丹纳的学说一直受到后来艺术家和艺术史家的关注,虽然不断地被争议,但同时其大胆的猜想和合理地论证也着实令人信服。 余凤高在俄罗斯缪斯一文中也诠释了地域对艺术家的影响,他依据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地理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的理论阐释,并结合对俄罗斯艺术的研究,认为, “不论是文学、音乐、舞蹈,还是绘画方面,没有人不看到,俄罗斯的这块黑土上

5、, 长育出了像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巴甫洛娃、努里耶夫、列宾、谢洛夫等多位巨人和大师。 ” 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地域对造就艺术家的性格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刘师培先生在南北学派不同论中强调地理环境对南北文风的影响。他认为北方“土厚水深” ,因此人们“多尚实际” ;南方“水势浩洋” ,所以人们“多尚虚无” 。他继承了管子水地篇的见解,用各地水土的差别来解释人们心理和性格的不同。 虽然,虚无和实际都有其种种复杂的原因,或许并非完全由自然环境所能决定。不过,将此理论用之于画,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中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自古就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自魏晋以来,南齐谢赫就把

6、“气韵生动”作为品画的最重要标准。比之骨法、赋彩、置位,气韵变成一个抽象、给品评者无限空间的标准,欲语还休。因而,4南朝艺术比之北朝,确有“虚无”气质。其实,简单地说,更尚玄妙与美感。 到了唐末五代,山水画更分成南方画派和北方画派。北方画派作品气势雄浑、大山大水,决不含糊,笔力刚劲,反映生活的面也较宽。而南方画派作品则更温婉抒情、平易而流畅。其中又不乏很多多情的场面,充斥着一些感伤情调。山水“平淡天真” 、 “峰峦出没,云雾显晦” 、 “不为奇峭之笔” 、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 。 童书业先生虽然不同意绘画“南北宗观点” ,甚至用很多精力和笔墨驳斥“南北宗论” ,

7、然而,他却致力于他的“南画”探究,提出“南画”概念。他说, “南画”这个名词, “原是南派绘画的意思,所谓南派,就是山水画南北宗的南宗,这本是董其昌等人杜撰的名词,现在原不应该再提。但是,山水画实有南北二派的画法,北方入画山多用方笔、硬笔,南方人画山多用圆笔、柔笔;用墨、设色等也不同。这主要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在人心目中的反映,表现出来,便形成南北不同的画法。历史上既有这样的事实,有实就有名,所以南画的名不可废。 ” 除了南北自然环境对画风有影响,童书业先生也认为,南北不同的经济状态和发展模式对文化重心和模式也产生了影响,比方说,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历史条件的转变,南宋以后与

8、南宋以前,南北经济、文化的盛衰是不同的。南宋以前,经济文化的重心在北方,所以画家多是北人;南宋以后,经济、文化的重心转至南方,所以画家多是南人。因此,南宋以前基本上以北画为主。南宋以后基本上以南画为主。当然,5童书业先生也强调,北人中也有习南画的,南人中也有习北画的。至于北人习南画与南人画南画、南人习的北画与北人画的北画之间有什么不同,他就没有详细论述了。 世说新语文学中有云:“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 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这段广被征引的文字则从治学的角度揭示了南北学人的不同观察视角。 支道

9、林乃当时有名的学问僧,精通佛理,亦通老庄,且言辞优美。“北人学问渊综广博” ,善从宏观着眼,支道林喻之如“显处视月” ,一览无余,这不难让人想起北方画派的山水。 “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善从小处挖掘,如“牖中窥日” ,这不正是南人艺术家最为擅长的表达方式吗?刘孝标的注释为:“支所言但譬孙、褚之理也。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间,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核,易核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 隋书儒林传序也云:“南人约简,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 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专家,曹道衡先生以诗歌为例对这种现象的剖析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他以中国古代边塞题材的诗歌为例,论述到, “因为那些诗歌中所反

10、映的边塞生活是南方人所不可能亲身经历的。因此他们也只能从汉书等古书中去找寻典故,凑成篇,毕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但这些题材,到了北方人笔下就不同了。北朝的疆域和6柔然、吐谷浑甚至西域的一些政权相连,经常发生战争。有些北方文人曾随军到过边塞,写来就感到真切。 ”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北方民歌的内容和风格和南方的“吴声” 、 “西曲”的不同显而易见。同样写战争,南朝丁督护歌:“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 ”而北方民歌企喻歌:“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栝。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两种不同情景呼之欲

11、出,南方民歌缠绵悱恻,北方民歌毫无雕琢、绝望呼喊,两者同样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同样是写景之作,像敕勒歌那样的塞外风光,也自有其魅力;而南方的子夜四时歌中“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或“青荷盖渌水,芙蓉鲜红葩”与此风格截然不同。 曹先生的研究表明,文学的技巧和手法,总是决定于它的内容的。内容不同,手法也不可能一样。B11 所以,他说,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北朝作家写出谢灵运式的山水,当然也不能想象南朝文人唱出敕勒歌B12。 虽然,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地繁荣、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但我们仍然可以察觉到不同的地域给当今画家们的创作带来的影响。在“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7

12、中,江苏入选作品有 22 幅,另外有 4 幅获金奖作品。来自江苏的一些作品和部分来自北方的作品向我们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就风景画而言,来自江苏的韩方春的寂和庄重的生生不息两幅画比较有代表性。韩方春的寂 (图一)是一件构思比较别致的作品。构图平稳而新奇,色彩协调又淡雅,画家用了中国画式的抒情写意手法“虚无”地描绘出一缕孤烟,营造出浪漫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不少遐想的空间;这缕位于画面正中位置的孤烟缓缓入云霄,是画面当之无愧的主角,即使背景中的云彩也因之而变得疏淡安静,以静制动,突显了寂的主题,真是一烟一世界!突显了南人绘画的“虚无”和以小观大。 庄重的生生不息 (图二)也显示出比较独特的视角,画家

13、则对航拍图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处理,在这里,构图、色彩得到合理的弱化。山川、河流、土地都好象与观者离的很远。自然山川的别样状态经过高科技手段和画家的艺术加工得以显现。画家似乎找到了一个特定窗口,这个窗口使祖国美好壮观之山河被浓缩成一种很容易被人理解的符号,整幅画确给人“牖中窥日”之感。 相比之下,来自北方的几幅风景画延续了中国古代北方山水的传统表达方式,大山大水,大片风景尽收眼底,画家们尽量追求那种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其中,山东李博的静山丘壑 、甘肃冷建军山村破晓、河北范淼的太行映像比较有代表性。 8山东李博的静山丘壑 (图三)用俯视的角度、统一的色调来表达静山的一种状态,展现了具有乡土和气候特征

14、的、连绵而深邃的山峦丘壑。画面显得宽阔而单纯,山石刚硬、棱角分明,和江南山的温润、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用在平原地区的山的地貌来表现大地的博大。比之庄重的生生不息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有着共同的初衷,但前者描绘的是实际的地形地貌,而后者描述的则是不同于正常视角的景致,无形中蒙上了一层玄妙的薄沙;前者是一个铺展的画面,后者则试图寻找一个窗口,尽管这个窗口可能来自于空中。 甘肃冷建军山村破晓 (图四)一画,笔触迅疾硬朗,一座雪山置于苍茫的大地上,在空气中弥漫着西北部特有的光泽粒子,早晨的光线条和衣着臃肿的牧羊人的表情使得画面表现出一种希望,荒芜中充满了生机。这幅画也让人想起古时的凉州。凉州地

15、处甘肃西部,本来比较荒凉,但自从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文化迅速提高。古时,凉州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接受印度和西域文化较多,又具有其特色。后来北朝的天文、历算、佛教雕塑无不受凉州影响。B13 这幅作品也同样展示了北方画家的视角,以及西北风景中荡漾着的特殊情怀。比之,韩方春的寂 ,前者实在,后者有夸张之后的虚无;前者以小见大,后者则充满了更丰富的视觉语言。 河北范淼的太行映像 (图五)则更令人感到画家意图通过描绘实实在在的山岭、村落和土地,以追求那种宏观和宽阔但又不失真挚的感9觉。画面漫溢,由于色调的原因,却没失于疏朗。此画同样是典型的北派绘画。 就人物画而言,来自江苏的吴晓洵信仰 、杨娌娅同学

16、和来自山西石磊的公众人物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吴晓洵信仰 (图六)运用了古典写实手法,在构图上采取分割构成的形式,塑造了身着红卫兵服饰、手持煤油灯女孩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感。画中三位女孩具有南方女子的气息。作者很显然是在通过一点来唤起人们对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追忆和反思。 杨娌娅同学 (图七)在立意上有一定特点,背景画的是一张古旧的老照片,照片上几名昔日不畏艰难求学的女士,表情从容、平静又充满思考的样子;画面前景中的主人公则是一对现代女博士做将被拍照状,笑容相异,其一笑容可掬,其一畅想连连。整幅图照片之中又套照片,时空相隔,寓意颇深;唯一不协调之处是两位新时代女博士挡住背景照片中坐地的一位女子

17、,多少显得缺乏人文感,这或许是画家有意为之的,预示着当代人的某种残缺。 来自山西石磊的作品公众人物 (图八)与前面的两幅江苏作品的传达方式明显不同,画家想通过不同的视角,描绘了包括阿拉法特、布莱尔、普京、杰克逊在内的 16 位公众人物的瞬间表情,来解释公众人物的悲喜,并表现这个时代的某种特征和人们对世的态度。与之相比,江10苏的两幅作品以点带面, “牖中窥日” ,画面力求简洁通要,而公众人物则有“显处视月”的味道,尽量铺陈种种有代表性的面目表情来阐释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问题。 通过几幅江苏入选作品和部分来自北方画家的作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南北地域差别对画风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各地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而逐渐被削弱,但地域与艺术创作仍旧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关系,这种差别对画家表达现实有一定影响。南北画家在选择题材、处理画面时,依然有他们各自的倾向,这不能不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责任编辑:高笑云)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79 页。 同上,第 279 页。 同上,第 279-280 页。 同上,第 280 页。 余凤高俄罗斯缪斯一文, 中华读书报 ,2008 年 8 月 6 日,第 20 版。 曹道衡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研究一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