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师合唱中的运用摘要:合唱是中等师范学校艺术幼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试图从奥尔夫教学法中借鉴对中师艺术幼师专业合唱教学有启示意义的因素,文章分两部分论述。首先介绍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最后分析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师艺术幼师专业合唱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分别从节奏朗诵、嗓音音响、听力训练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中师艺术幼师合唱;创造性运用 合唱这门艺术形式形成于中世纪欧洲宗教音乐,主要源于教堂的宗教唱诗活动。又分别与两大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大教派,对合唱的审美标准存在着差异,我国主要受后者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合唱
2、这门课程在我国大中专院校越来越得到重视。 奥尔夫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理论,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汲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养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中,中师艺术幼师合唱教学科学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理论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Carl Orff,1895-1982)1924 年创立,20 世纪 50 年代,奥尔夫于19301935 年间撰写的五卷学校音乐教材正式出版,形成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材被译成 27 种文字,风靡 50 多个国
3、家,80 年代由廖世雄教授引入我国,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试验、传播和推广。他将音乐作曲与音乐教育二者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教育体系,并成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特点有: (一)综合性:奥尔夫通过原本的音乐即语言(诗歌、朗诵)、音乐(唱、奏)舞蹈、戏剧紧密结合的形式去找回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感觉。同时教学中唱、奏、舞、戏等综合教学使学生在音乐课上能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即兴性:奥尔夫指出:“ 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育,” “即兴的目的是达到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因此,他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
4、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的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在音乐方面探索式的学习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最核心。 (三)易于启蒙:奥尔夫用最基本的音乐元素、素材,对儿童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发明和设计以敲击方法来演奏音乐的乐器。更加以在设计上的精致、使用方便和适用于教学而很快闻名世界,这些乐器也有“奥尔夫乐器”之美称。 3(四)本土化:他强调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别的文化,这是一种对待世界不同民族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所以奥尔夫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热爱本土,本民族文化同时
5、尊重世界各地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师艺术幼师专业合唱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 (一)对节奏朗诵的运用。 在合唱实际教学中,节奏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有的老师能经常注意学生演唱时的音准,但却很少注意节奏,认识不到节奏不准确也是导致合唱音高不准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合唱时音高不准常常和节奏有关,当节奏上的问题解决了,因节奏而造成音高不准的问题自然也更容易解决。目前中师艺术幼师专业合唱课为了使视唱练习生动活泼有趣,老师们在使用常规训练的手段之外,还采用不断变换节奏的视唱方法,即事先根据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好一个音乐片段,在这些片段上加入节奏、节拍、小
6、节线,让学生练习,唱熟后,再将原来的节奏、节拍、小节线擦去,重新划上不同的节奏、节拍、小节线,不断更新、变化,最后唱回原作品。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学过的节奏、节拍,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学习新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很快学会新的难度更大的或艺术水准更高的合唱作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便是:节奏第一。节奏乱则音乱,无节奏便无音乐。因此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结合语言的4韵律、动作的节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中国的汉字在朗读过程中,富有韵律节奏感。教师在合唱教学时若能能充分挖掘语言节奏并加以运用,一定能事半功倍。 例一、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 4/4 | | 我们
7、都 是 神 枪 手, 每 一颗 子 弹消灭一个 ?q | 敌 人; 按节奏朗诵把握律动之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或舞蹈加强节奏,使幼师专业学生在朗诵(或演唱)时,边跳边拍手、拍腿跺脚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艺术幼师专业学生对这样生动的教学方法反响热烈积极,并能很快的掌握。我观看了中国和欧美的很多合唱表演影像资料后,发现中国与国外许多国家的合唱表演直观上的差别就是他们在演唱时更放松,有些队在演唱时还边跳边拍手、拍腿跺脚等,特别是欧美现代风格的合唱团。 (二)模仿自然界声音的嗓音声响。 嗓音声响,即把声响用嗓音模仿出来,用以加深对听到的声响的感知力,同时也是对想像
8、能力的培养。从比较单纯、熟悉的声响如动物叫声开始,发展到对比较复杂的声响的模仿。 在中师艺术幼师专业合唱课中可创造性的尝试为某一设定的主题内容配嗓音声响。这种教学可分小组进行,每组一个主题,让他们尝试用嗓音声响“说”故事,也可加入表演如:“雨天行使的汽车、 ”“暴风雨、 ”5“婚礼”等等,编出的故事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如混声合唱野蜂飞舞的排练就可以运用此方法,作品中描写野蜂飞舞时的画面,就是借助各声部层次分明的模仿自然声响的哼鸣声来表现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哼出音高来那效果就没有这样逼真生动形象了,当学生把自己的嗓音当作一件神奇的艺术乐器时,那它的表现力将是很奇妙的。 以即兴的嗓音
9、声响来表现合唱中的艺术形象画面,这对没有这方面基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在具体训练中,或每组发一个声音,或一人一组任意发一种声响,由学生去控制音量的大小,可即兴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和音”效果。这种教学活动要注意提示双方需互相配合;与声音相配合的动作变化过程不可过快,以免相互动作跟不上,做动作必须依整体而动,不能自己随心所欲而动,且要努力反映所给主题的声响特征。声响即兴当然也可按照一种多声部的节奏谱“唱”出来,每个声部发不同的声响,这种方法因没有音准上的困难,可以看作是提前进入“合唱训练”,是很好的教学形式。 嗓音声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是: 第一,它是合唱教学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用
10、模仿的形式开发自己的嗓音,仔细聆听它发出的音响,其中包括伪装自己的声音,让别人猜是什么声音,以增强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第二,探索嗓音的表现力,挖掘它的各种可能性,把心里想的通过嗓音来表现出来。 第三,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培养观察力。 第四,合唱前过多的训练容易损害声带。合唱的训练时间一般比较久,声6响的训练却是一种嗓音和精神上的放松。 第五,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更好的培养教育对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集体相互协同的能力。 (三)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主要是 70 年代之后由奥尔夫的继承者按照奥尔夫的教育观念,发展的新内容和新方法。主要通过手势动作培养听力、听觉记忆力和领悟理解力,把
11、动作教学从原来只重节奏感的训练中开拓出来,成为新的音乐要素,成为音乐能力全面开发的新的音乐教育手段。奥尔夫关于听力训练的理论在中师艺术幼师合唱教学中给我们拓展了新的思路: 1.扩展听力训练素材范围。 听力训练的原材料已从乐音音响扩大至生活周边环境的音响。人的认知本来就是就是从一些大的明显的差异来对比,如对音高的听辨。如果让队员们从自然声响中较明显的高低声响着手可能更容易掌握,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洞察力。这为中师合唱欣赏素材的拓展提供了思路。 2.动作的参与。 音乐的体验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动作参与对听力训练是一种有力的补充,能促进听觉感受更敏锐、更细微、更深刻的发展。其次是在合唱的教学方法上,在
12、合唱具体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动作亲自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开拓了新的思路。 3.开放式的听力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听力训练,不但有开放式的观念,而且在听力训7练内容上,更强调从对音乐诸要素到音乐的结构、风格、主题内容、音乐思想这样一个大结构系统中去组织教学,其中“音乐”的选择又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包括了各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从传统音乐、欧美古典音乐到各国现代派音乐、五花八门的通俗音乐等。面对这些风格迥异甚至审美观念完全不同的“音乐”,要学生通过听去寻找它们的共性与区别,从而再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加深理解。 三、结语 合唱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艺
13、术育人创作活动,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同时又是一项需相互协作配合的集体艺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合唱教学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种富于创新的音乐教学方式来提高中师艺术幼师学生合唱演唱和实践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中师的合唱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将多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融合到传统的合唱教学中,将新的教学法与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为中师艺术幼师合唱教学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2002 年 2杨立梅、李妲娜编著: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0 年 83李妲娜编著:奥尔夫教
14、学法M中国函授音乐学院(内部教材) 4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 5宋文红等编著:现代创造教育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齐易、张文川著: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年 7吴跃跃著:新版音乐教学论J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8 月一版 8李金波著:高校大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9郭声健著: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一版 10蔡觉民、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5 月 11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