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8836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网络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这是值得关注和反思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几乎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社会性原因,都是某种或者某方面社会矛盾通过网络文本的具象化呈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本身的转型和结构性演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结构性的调整和复杂的资源再分配现象,各个层次的社会矛盾成为这种转型和结构性调整所积聚的地火般能量的显著表征。特别是近年来风行的各种 Web2.0 社会性应用功能和平台,为这种社会内部积聚的能量和张力的释放提供了某种渠道。网络群体性事件正是这种社会张力爆发和释放的一种形式。 对

2、大部分普通公众特别是网民而言,网络空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关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甚至唯一的“空间” ,网上活动和线下活动一起,才构成他们完整的日常活动全貌。通过各种用户自创内容(UGC)包括博客和论坛的发文、新闻背后的评论、各种网上内容推荐、网络调查参与等人数比例不断扩大、重要性和活跃度不断接近整体社会民众总况的网民群体,正逐渐成长为懂得借助网络空间表情达意、了解社会丰富全貌的公民。可以说,去中心化、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网络舆论正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变动最直接、最原始的晴雨表。这种晴雨表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天气”并不一定很客观、正确,但却往往是最直接、生动、鲜活的,是任何希望真实地了解“吾国吾民”的人们

3、所不能也不应该绕2过或忽略的参考指数。而网络群体性事件正是社会舆论借助网络空间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它在短时间内以正反馈式的方式汇集、积聚了大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借助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螺旋式互动,不断释放、放大其社会影响力,从而直接对相关事件本身的演变产生影响,对事件相关的社会上层建筑进行拷问、产生冲击。在以“和谐”和“稳定”为首要执政价值取向的当今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其不可遏止的社会显著性,成为诸多社会力量进行话语抗争和权利抗争必然诉诸的方式之一。 稳定与均衡 无论是生物个体还是社会系统其要正常生存和运转,任何系统其机体各组织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系统的稳定,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协

4、作是前提条件。因此,就社会系统而言,以和谐和稳定作为系统的重要价值取向是理所当然的。 与稳定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均衡。与“稳定”这一概念相比, “均衡”可能是一个更为中性和科学的概念。均衡是指一切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平衡、势均力敌的状态。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均衡有两类,即稳态均衡和非稳态均衡。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稳态均衡是指那些一旦暂时失去均衡,不借外力能够很快回复均衡的系统状态;非稳态均衡则指那些一旦失去均衡,整个系统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混乱和崩塌的暂时均衡。两种均衡的示意图(见图)。 3物理世界的现象服从一系列基本的定理或规则,包括能量最低原理。所谓能量最低原理,是指一个系统的不同状态,相比

5、而言,能量最低的状态最稳定;系统总是循能量最低的演变轨迹进行演变。就系统变化的可能性而言,能量最低原理表明,一个系统积聚、累积的能量越多,一个看起来均衡的状态,其成为非稳态均衡的可能性就越大,系统发生演变、调整的压力和要求就越大,因为只有通过系统的演变和结构调整,有关压力才能得到释放,才能回复能量较低的状态,从而由非稳态均衡转化为稳态均衡。 其实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系统。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的稳定同样是一种均衡,可以分为稳态均衡与非稳态均衡。作为一个系统,社会和人体一样,通常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暂时的失衡和不稳定是很正常的:系统的常态通常是一种所谓的“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社会

6、系统具有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所以即使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突发性事件或危机事件,但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而言,一般总能从容的应对,保持系统总体的均衡。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中很多日常事件和危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和处理,则系统内就会积聚起一定的称为舆情民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积聚和消减是无时无刻的,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子系统,其能量的总体积聚水平是增大还是消减,一方面固然取决于社会本身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视乎社会系统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疏导、泄压渠道。 至此我们可以重温一下经典传播学理论中有关媒介的社会功能的相4关结论。在诸多媒介的社会功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社会的监

7、督、警示作用,并提供一种释放社会张力的渠道,让各种社会力量至少理论上如此可以不平则鸣。在个体心理治疗中,诉说和表达本身具有减压的效果,其原理类似中医中面对体内积郁的邪气所采用的泄法治疗手段如刮痧、拔罐、针灸等。媒介正是一个社会可资利用的压力减排系统。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一针见血的指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当社会本身出现问题、蕴含危机时,防民之口,犹如防川,只能得到暂时的平静和均衡。这种非稳态均衡,随着内部矛盾和压力的累积,维系稳定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促发系统剧变的可能性则会越来越大,并且

8、一旦失去均衡,其破坏力会很大。因此,从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就系统的总体价值目标而言,非稳态均衡是十分危险和短视的。我们应该追求社会的稳态均衡,一种动态平衡。 如前所言,新媒体恰恰给普通民众提供了最直接和方便的表达、参与、抗争的平台和渠道;这种公民表达、参与和抗争,从暂时和局部看,也许具有某种“乱象”的特点:但从长远看,恰恰是有利于系统的真正稳定和可持续平衡的。新媒介应该成为社会稳定的关键功能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言,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至少揭示了可能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适时而有效的让公众的情绪得到一种宣泄,部分释放了社会压力。 5守土有责与匹夫有责 笔者在一篇研究网络舆情的论文中,

9、把网络舆情分为两类:网上各种新闻媒体即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的媒体的网上新闻发布平台所体现的对某些社会事件和热点的总体看法,以及通过网民意见所反映出来的人们对某些社会事件和热点的总体看法。前者可称为“网络新闻舆论” ,后者可称作“网民意见舆论” 。 网络群体性事件常常表现为网民意见舆论,当然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网络新闻舆论也可能起到或推波助澜、或互为制衡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网络新闻舆论和网民意见舆论并不完全一致。 随着近年来“维稳”成为一种执政迷思,守土有责的说法也应运而生。但这样的思路总是有“被动应对”之嫌;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路在操作上有演变成追求僵死的、机械式的“不出事”常常表现为一种非稳态

10、均衡为底线目标的危险。其实守土有责这种提法有很大问题,它把现今很多社会事件、包括媒体事件本来复杂的社会成因简单化、条块化。由此,守土有责常常实际上会演变为不负责任、不计后果。 这就重新回到了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媒介是连接公众和政府信息和意见沟通的平台和桥梁,也是普通民众了解、参与社会事务的场所和渠道。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媒体的确担负着保证社会平稳演进的巨大责任,但这种责任的担负有赖于其对社会进行有效监督和情绪疏导这样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或者普通的民众、网民,面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的确是匹夫有责。6但这种责任的担负需要落到实处,落到源头上,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管理措施上。在这方面,两位业已去世的智慧老人的话是可以长久作为我们的警言的:一是小平同志说过的话:“一个革命的政党,不怕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怕的就是鸦雀无声。 ”一是著名学者季羡林的名言:“歌颂是爱国,批评也是爱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