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困难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185-01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和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教育在影响大学生就业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视。本文主要从高校不断扩招、教育与实践的关系等角度来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这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教育来研究改变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更好地完善教育内容及方法,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目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
2、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而且所学知识陈旧,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一旦踏入社会就显得能力较弱,视野狭窄,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且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把薪酬、工作环境、以及岗位的稳定性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统治下,大学生的思想同化了,也变得僵硬了。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探讨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2一、高校不断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据统计,到 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 15%, 进入大众化阶段1 ; 2003 年是高校扩招
3、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2002 年的 14 万猛增到 2009 年的 611 万, 以平均每年 20%以上的速度激增, 2010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 630 万。而社会的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却远低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可见,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当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诚然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然而当高校的过度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失衡后,反思教育及社会的责任就理所当然了。因为是教育造就与培养了他们,然而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却变成了“多余的人” 。 二、教育与实践相脱离对大
4、学生就业的影响 现实的教育实践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但不管怎样,教育的过程是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而如今的教育教学却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应当在避免应试教育制度的不足和充分发挥应试教育行为的长处方面有大的作为。单纯注重书本知识教育造成了如下不良后果: (一)将书本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 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老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这种唯书本知识马首是瞻的知识教育,必然造成知识与文化的分离。老师学生只看到知识而看不到创造知识的人,及其蕴含知识的整个文化。一些教师把自己的教控制在3死“牵”硬
5、“填”的讲授上 , 对学生实行一种讲说式的“知识灌输” ,很大程度束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仅仅只读了几本书,而不会做人,不会与人相处,不懂得合作,纵使你是天才,社会也难以认可。 (二)教书与育人的分离 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精心传授,而忽视人的主体性。我国长期遵循的教育价值理念是社会本位论,因此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中央集权似的趋同,教育俨然成了一种森严的政治体制:教育官员、 校长惯于用行政命令的口吻对教师们发号施令;教师们也习惯了课堂的权威,在他们的课堂里听不进半点不同意见。结果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建构知识的自主性被磨灭,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些学生由于只能就事论事,照
6、本宣科,没有一点原创的能力与实际操作的能力,又不能接受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那只能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毕业即失业。 三、可行的教育救治之路 (一)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话 高校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的出路问题加以考虑。高校可以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根据从企业得到的信息进行专业调整,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的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间壁垒,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高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4高校要紧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7、 调整专业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注重理论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三)塑造完善的大学生人格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市场。是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要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的依法监督力度,排除随意的
8、、人为的不公平因素;要切实采取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打通地域、行业的界限,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社会要推进从业形式契约化、法制化进程。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现在和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相信在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作为肩负祖国未来建设使命的大学生必定能够克服自身就业时的不利因素,发挥好自身的优点,顺利的就业,更好的进入社会工作。此外,我们也期待国家尽快地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5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凤银,黄仕军. 大学生就业难的教育原因论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07( 11) : 74-78. 2 王茜.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的高校教育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240, 243. 3江苏将采取多项措施帮大学生就业N.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200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