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908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185-07 (注:作者简介:张国安(1964 ) ,男,汉,安徽贵池人,扬州大学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先秦礼乐文化研究。 摘 要: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 “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 “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关键词:大司乐;师保;周礼 ;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

2、:A 2Da-Siyue and Shi-Bao One of identifying Yue-Guan cultural sources ZHANG Guo-an 一 周礼 “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以今言之,大司乐乃以乐官的身份行周代国立大学校长的职能。 周代实施学校教育应该不成问题。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郑国子产不毁乡校的记载,乡校亦即乡学,说明周代早就开始实施学校教育。王制云:“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有学者据甲骨文、金文资料认为:“商代贵族已有学校教育” ,周代制度更加完备, “礼书所说的西周小学、大学的制度,并非出于虚构。

3、 ” 1 (p664-667)?当然,与现代的学校不同,周代的大学也是天子群臣行各种礼乐之政的场所。礼乐等政事安排在学校举行,贵族子弟观摩、参与礼乐活动,这也是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周代的学校教育是行政与学政一体,政教合一。但无论如何,既然设立学校,负责学政的校长是必设的。问题在于校长是否由大司乐这样的乐官来担任,还很难断言。 俞正燮在君子小人学道是弦歌义 2?一文中认为, “通检三代以上书,乐之外无所谓学” 。如果用这样的观点去看的话,乐官治理学政,理所当然。而事实又不尽如此。尽管礼乐是周代贵族子弟学习的主3要内容,但射、御等教学内容亦并非可有可无。即便以礼乐为重,在周礼中亦应该安排典礼之官“大

4、宗伯”通掌学政,以只有中大夫级别的“大司乐”担此重任显然不合乎情理。 以乐官治理学政并不是周礼独家之言, 礼记?王制曰: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斋戒受谏。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

5、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 礼记?文王世子曰: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龠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4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 ”世子之谓也。王制 、 文王世子述及的都是周初及早期制度。由两篇文献看来,作为天子职官,大乐正与大司乐职能相仿,只不过同官异名而已,孙诒让以为大司乐即礼记大乐

6、正 3?,但细读材料便会发现: 1、大乐正为司徒属官,而与司马官联(王制2、3 条) ;2、从世子的教育看,大乐正又与所谓“父师”联事(文王世子 ) ;3、大乐正可直通天子,地位应该很高(王制1、2 条) 。在周礼 ,大司乐与司徒之属官师氏、保氏,司马之属官司士为官联。由此可看出“大司乐”与“大乐正”同中之异。 乐正之名还可见于吕氏春秋 、 国语 。 吕氏春秋?仲春:“上丁,命乐正入舞舍菜” ;吕氏春秋?仲夏:“命乐师修鼗鼙鼓” 。 国语?晋语:“赵宣子请师伐宋,召军吏而戒乐正” 。此处“乐正”或即“大乐正” , “乐师”即“小乐正” 。其中“乐师”名与周礼同。 诗 、书 、 左传皆不见大司乐

7、与乐正名,在国语中其例亦罕见,但以师命名的乐官常见。春秋时的乐官有大师、小师之别,与周礼同。也有直接称“师某”例。以师相称的乐官多见于诸侯国,除晋师旷等少数大师乐官外,大多数师官,地位都很低贱。此外乐官也称“伶人” ,如左传?成公九年所记载的郑人向晋侯所献之楚囚、 国语?周语中的周王室乐官伶州鸠。但“伶”未必是乐官名,为乐官世姓亦有可能。伶5州鸠的官职其实相当于大师。概言之, 周礼中,以“师”为乐官类名是符合东周实际的。但仅就传世文献看,东周所有师类乐官,都很难看出与大司乐、乐正好相当。 从名义看,乐正亦即乐官之长。 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 ”。卜正即卜官之长,亦即太卜。或许

8、乐正与卜正一样,只是泛名,未必就是专门职官名。大司乐亦可如是观,换种说法,大司乐固为乐官之长,但并不排斥大司乐可长他官。 二 东周时期,乐官大多以师名,但称师的并不一定就是乐官。兹举两例: (楚)穆王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潘崇,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左传?文公元年 ) 宣子于是乎为国政,制事典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陀,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左传?文公六年 ) 潘崇既是楚子的老师,又是宫廷卫队长。大师贾陀与大傅阳子共执晋国国政。 礼记?文王世子曰: 6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

9、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 ”语使能也。 可见,春秋诸侯国亦行“师保”制度,此大师位居“三公”之尊。潘崇与贾陀作为大师,显然不是一般所谓的乐官。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乐官亦参与军务。由上面所举国语?晋语例可证。兹再举一例:楚人伐宋以救郑姜氏使师缙示之俘馘。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师缙是乐官。 周礼中的乐官行军务之职事是有所据的。 师类职官是西周时期最重

10、要也是最常见的官职之一。仅西周铭文,所发现的师类职官的材料就有一百条以上。张亚初等对这些铭文作了归类研究后发现,师官职掌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为军事长官,率领军队,参加战争。 72、为周王的禁卫部队长官。 3、为周王出入王命,巡视地方,在锡命礼中作傧右。 4、为王之司寇与司士。 5、为王管理王室事务。 6、为王管理旗帜。 7、为王任教育之事。 铭文中的师官包括“师氏” 。其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师”的领导,与大师同义;一种是泛指军队的各级负责人及其所属士兵。 4(p3-6)?不过,说“师氏”作为“师”的领导即“大师” ,还值得商榷。张、刘的结论是依师簋 (夷王时器)得出的。 师簋云:“

11、王乎作册尹克册命师曰:?溆诖笞螅?官司丰还左右师氏。 ”郭沫若以为其中“大左”相当于宋国官制之左右师,师为左师 5?。张刘不从郭说,并认为“如果依郭说师铭文以官司丰还左右师氏为句,那么师是左师、右师之长,即师地位相当于太师” 。 4(p19)?既然师为大师,此处师氏无论理解为某一级军事单位即“军队的各级负责人及其所属士兵” ,还是某一级军事单位的长官,师氏都不可能是大师级别的职官。师氏作为职官屡见于诗 、 书 ,如:诗?小雅?十月之交 “隅维师氏” ;诗?大雅?云汉 “趋马师氏” ;书?牧誓 “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书?顾命 “师氏虎臣” 。以上师氏显然是某个军事单

12、位的长官。 周礼有师氏职官,其职能是: 掌以?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8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重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 依周礼 ,师氏既是行政官员、教育官员,也是军事官员。作为军官,相当于王家卫队长。铭文中掌管王家卫队的师官多见。 师酉簋铭文云:“王呼史墙册命师酉:司乃祖啻官邑人、虎臣、西门夷、秦夷、京夷、夷” ;师询簋铭文云:“今余

13、令女嫡官司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秦夷、夷、师?、侧新华夷、由夷、成周走亚、戌秦人、降人、伏夷。 ”师酉、师询为父子,作为师官所统帅的对象都是邑人、虎臣以及众多的夷族部队。其官司显然与周礼师氏相当,如果不能断言即为师氏,但亦可肯定是王家卫队军官。许卓云认为师酉、师询所统帅的部队乃周代军事组织中按其族类编组的特种部队。这支特种部队“除了诸夷种部队外,邑人可能指周人的常备军,虎臣则是卫士。加在一起,几乎是周王直属武力的全部或大部了。 ”6(p220-221)?若许氏推断不误的话,再结合师员簋铭文“官司邑人、师氏” 、 书?顾命 “师氏虎臣”等材料,似可以说“师氏”作为组织单位与诸夷种部队是重合的

14、。白川静以为西周师氏是殷商后裔,编为特殊师旅。由于他们有殷商先进文明遗产,其长老也就担负了宗教圣职及周代贵族教育的工作。(注:白氏观点源自许卓云著西周史 ,见该书第 225 页。师氏编制包括殷商后9裔以及服务于殷商的诸夷族是极有可能的。但师氏编制中的夷族并不全部源自殷商,而包括了先周就已开始的历次征服中所降周的夷人,周原甲骨文所见师氏名号就说明这一点(注:参见陈全方等著西周甲文注 ,学林出版社,2003 年版。 。师氏编制包括乐官也是可以肯定的, 师酉簋铭文中的“师?”极有可能是乐官(详见笔者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一文) 。 周礼中的“大司乐”机构所以庞大至极,原因就在于它从属于师氏编制。师氏的长

15、官亦名为“师氏” ,师氏未必由周人担任,但其上司为周人可能性极大。 由师簋铭文看,师氏有左右师氏,其上司师依张刘说即大师。杨宽先生的观点是师为大师之在左者。 7(p527)?“西周担任太师之职、称为卿士的执政大臣,同时往往有两人。成王时,太公望和周公旦同时为太师。厉王的卿士有虢公长父和荣夷公,幽王的卿士有虢公鼓和祭公敦。 ”1(p356)?铭文中大师前有冠以伯仲例,如师询簋询自称“伯大师小子” 、 柞钟 “仲大师右柞”等。西周大师有两人是可以肯定的。看来师官居左大师,是大师的副手。凡师官与大师皆有上下级关系。铭文中的“小子”即大师的部属之意。 8(p84)?整体上看,西周大师作为军事统帅、师官

16、为武职殆无疑义。但见于铭文中的师官,其职掌遍及王朝军事、政治、文教等所有王朝事务,此一现象说明了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军政合一”的特点。 “西周之所以会产生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因为当时军队是征发国人编制而成的, 国人的军队编制是和乡邑编制相结合的。 ”1(p332-333)?所以“邑人” 、 “司徒” 、 “司马”等都有军事职能,行政、文教官员都是军事长官。值得注意的是,军队10的最高统帅是大师。依杨宽的研究,大师与大保,原来只是贵族家中的保育人员,是族中的长老,由此演化为专门的职官,仍具有长老监护的性质。政治上的长老监护制度,商代就已出现。西周初期,师、保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并成为年少国君的监护者

17、。 1(p315-321)?作为监护者的师保,其基本职能应该是教育职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故礼乐教化、军事技能的培养都应该是师保的职责。既然如此,西周最有可能掌国学之政的非大师、大保莫属。这在文献也是能找到根据的, 文王世子所谓“乐正司业,父?司成” ,说明“父师”参与国学事务,地位高于乐正。其实, “父师”即大师。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 ,“师尚父”即大师姜公吕尚。 书?毕命:“王若曰:呜呼!父师。 ”蔡沈书集解说毕公为大师,故称为父师。 诗经?大雅?常武:“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 “大师皇父”即南仲,宣王时官为大师。 三 如果事实上认定作为“父师”的大师担任周代国学的校长,那么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掌国学之政,是否还有根据呢?换种说法,铭文中的大师(非周礼盲乐官)是否也是乐官之长呢? 在众多的有关师官的铭文材料中,能肯定与乐官有关的只有两条:辅师簋 、 师簋 。 辅师簋: 王在周康宫,各大室,即立。荣伯入右辅师。王呼作册尹册令,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