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初探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14-02 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形成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当时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女性主义者为了寻找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现代女性主义基于马克思女权主义对女性社会地位和性别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了更为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将从对马克思女性主义的理论探索、社会各个流派对其的态度以及女性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身份认同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
2、资本主义对造成性别不平等有重大影响,也正是借助于包括性别等级制度在内的社会不平等,资本主义不断强化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巨大的控制力量。所以,要彻底批判资本主义,是绝不能缺少女权主义参与的,更不能缺少消除性别不平等这一目标1。 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的起源进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本身是无法消除资本主义压迫无产阶级解放的;资本主义制度消除,男女不平等也就消除了。要彻底消除这些压迫,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各地区和国家都得到推进,才可能最终达到性别平等。 2二、各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态度 1.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争议 妇女本身能否成为一个阶级?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妇女可以把她们
3、自己看作工人阶级。因为,如果她们强调家务劳动对她们而言可以成为一份真正的工作而得到承认,这样的话女性便可以获得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 恩格斯在私有制、家庭与国家的起源中提到,私有制妇权制关系密切,阶级压迫的缩影即为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男性为资产者,女性为无产阶级。傅立叶也曾提到“某一社会的发展,是女性走向自由的程度决定的。妇女的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标准。 ” 如何解决阶级身份归属问题,关键在于定义两种阶级关系:个人的经济阶级和家庭阶级。但是,个人的阶级身份更大程度地依赖于教育、生活方式、社会身份和社会联系。因而弗格森认为,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工资劳动、家务劳动和社区生活中劳动的性别和种族分工。随
4、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女性的就业、怀孕、生育状况和社会福利制度不断改善,女性在社会上的主体身份将更多地源自于性别阶级关系,而不是家庭阶级关系,甚至有许多女性面临着失去家庭阶级关系的可能性2。 虽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对于女性本身能否构成为一个阶级存有争议,但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女性主义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发展到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后现代3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思潮。它吸收了以往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经典理论的精髓,同时又深受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响,在关于男女不平等关系等问题上采
5、用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妇女的解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反思和批判的理论特点。 第一,大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都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包含女权的理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讨论过劳动力的性别分工以及妇女的无偿家务劳动问题,但这一问题并未列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之中,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大男子主义的倾向” 。第二,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不去注意妇女的压迫只把他们的注意力聚集在经济、政治领域。第三,少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虽然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包含了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她们却对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不认同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性别压迫产生的根本条件,但也不否认这些因素在性别压迫中所起的作用3。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
6、门地分析妇女的压迫问题,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都不断地阐述了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并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相当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的态度和认识是偏颇的、不全面的。 3.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吸取激进女性主义关于父权制的观点,认为要将阶级观点和性别观点都要结合起来。父权制由激进女性主义代表人物4米利特提出,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男性统治女性,二是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如果不在父权制的意识形态系统
7、有所突破,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不但没有获得真正解放,而且还忍受着双重负担的压力。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实践中 1.面对国际化和本土化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于欧洲,第三世界女权主义和全球女权主义等流派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新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马克思精神或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除却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国际化和本土化要面对的,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及当前不同的社会状况。基于这些差别,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解读与实践将永远是异质的、非同一的。在此意义上,本土化的过程和结果自然也是多样、多元的。 2
8、.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早在 20 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中国, 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关注女性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以各种方式翻译或介绍西方女性主义著作,让女性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中国女性主义者意识到,要建构起中国的女性主义,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女性主义,如对婚姻自主权、教育权、人格独立等的关注。 首先,女性的解放,首要条件是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女子上学堂,和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和5男子接受共同的教育。在制度的改善和体制的转变上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其次,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主义,除了提出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
9、的权利外,特别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女性在人类历史中往往担任男性之外的“第二性” ,因而唤起女性的独立人格意识是女性主义的关键。诸多此时期在中国受到推崇的文学作品开始反映对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 再者,控制出生率的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也在中国逐渐渗透,它挑战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国女性价值权利。马尔萨斯等对人口控制的例如避孕等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传到中国,在中国的社会为中国妇女选择人生新的自由开辟了新思路。4 此外,马克思的女性主义让当时的中国民众越来越多地相信社会主义的实现的现实性。妇女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社会压迫。因而,妇女的解放必须要消灭阶级统治才能实现,而这种实现就
10、是要求有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妇女真正社会平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 四、结论 在对马克思女性主义的研究中,马克思女性主义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有区别的。女性本身在身体和思想方面都与男性有本质的区别,因而无法判定所谓真正的完全的平等。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并非是为了追求对男性地6位和身份的挑战,浅显地认为女性主义就是女性占社会主导地位,忽视或轻视男性的社会地位,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都相信, “妇女受压迫并不是个人蓄意行动的结果,而是个人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产物。 ”即认为要清除对女
11、性的压迫,就必须对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开展批判,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根本性指向。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资产阶级在制度上和阶级上的一种批判,女性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对于社会制度的根本上的转变的思想,即其根本即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消灭和取代。 参考文献: 1王宏维.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学习与探索.1002462X(2009)04000105 2李晓光.阶级、性别、种族与女性身份认同.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0073698(2009)o300540 3王淼.介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黑龙江社会科学.10074937(2007)03002004 4尹旦萍.西方思想的传人与中国女性主义的崛起.武汉大学学报.16727320(2004)0,1 0,182 06 5董美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山西大学学报. 10005935(2009)0200230 7作者简介:何依茜,女, (1986.2) ,汉,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 09 级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