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9227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摘要 与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功能、目标单一不同,财政政策功能、目标可分为二。政策功能应有两个:一是保持经济稳定,一是恢复经济稳定;与此相适应,政策目标也有两个:一是反垄断,一是促就业。这种功能、目标:分法,不仅可减少学理争论,而且对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制定实施,乃至中国目前一些现实问题解决,都可提供一个很好指导。后危机时代财政政策不同于此前,其过渡时期特,最决定了财政政策任务是双重的。既要运用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又要运用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唯有如此,经济运行才有可能稳定,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词学理争论 财政政策 功能 目标 后危机 中图分

2、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9005506 众所周知,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也影响到经济稳定的效2果。其实,在两大学派碰撞中,如果依据它们针对的问题原因,将政策功能、目标进行二分,很大程度上可避免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偏颇。由此,对处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对抗国际金融危机中,史无前例的 4 万亿扩张性财政政策无疑起了很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复苏,对后危机时代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也提出了新要求。以下仅从财政政策功能、目标二分法视角,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

3、面,探讨中国财政政策双重任务。 一、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目标问题 (一)财政政策功能二分法 财政政策是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宏观经济政策是用来稳定经济的,至于如何稳定经济,不同学派观点不一。凯恩斯学派(财政派)认为:放任市场不能实现经济稳定,因而需要政府干预:而新古典学派(货币派)则相信:自由市场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因而不需要政府介入。尽管两派主张相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两派都同意:基于经济波动所为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代价,政府有责任为实现经济稳定创造前提条件,只不过做法有别。凯恩斯学派主张以动制动,即逆经济风向行事;而新古典学派则主张以静制动,即以不变应万变。对此,弗里德曼声称:两派的论战是“

4、假论战,非论战” 。其实。从学理上说,两派并非经院经济学,都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双重检验,皆闪烁着真理光耀,但也投射出谬误阴影。像凯恩斯学派那样,完全肯定政策有效性是错误的,虽说政府3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熨平波动,但基于信息、激励、不确定时滞等等原因,政策本身也有引起更大波动的可能。而像新古典学派那样。完全肯定市场稳定性也是不对的,一则垄断存在影响到经济自身稳定,二则是经济受到外来冲击时。自身很难完全消化经济波动。因此,单纯穿上某一学派理论的紧身衣都是片面,甚至是危险的,它既限制了政策作用发挥,也难以实现经济稳定。现实可行的做法是兼收并蓄,根据引起波动的不同病因,将财政政策基本功能进行二分,因症

5、施治。 由于经济波动原因有别,据此,我们可将财政政策功能一分为二:一是通过稳定财政政策消除威胁经济自稳定机能的垄断,将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维持下去;二是通过再稳定财政政策对抗外来冲击,将偏离稳定状态的经济复位。这种划分绝非语言上标新,而是一种政策构想上立异,它可有效吸收两派之长。避免之短,从而使财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稳定财政政策思想是基于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机能,因此,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必须消除垄断对市场稳定机能的危害。在一个垄断充斥的经济体系里,缺乏准确反映资源稀缺性的价格信号,缺乏生产和消费自由,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的滤波器机能也就无从发挥。由于维护竞争是市场经济“圣经

6、” ,因而通过稳定财政政策维护竞争也就具有长期性、一致性,显然也就没有紧缩和扩张性之分。稳定政策持之以恒,能够稳定人们预期,进而稳定经济,反之,如果人们预期不稳定,经济运行就会紊乱无序,经济也就难以稳定,所以,稳定财政政策的长期性、一致性非常重要,被称为“稳定政策之稳定” 。 4然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过分高估市场的稳定机能,面对外来冲击激起的经济巨浪,仅凭市场滤波器难以吸收消化,此时需要出台紧缩或扩张性再稳定财政政策对冲。 再稳定财政政策思想是源于市场自稳定机能有限性,当经济面对外力的强烈冲击时,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偏离稳定的经济复位。由于一国经济易受外来因素冲击而导致失衡,如战争、自然灾害

7、、贸易保护、资源短缺、政治动荡等等,因此,经济遇到外来冲击,常与冲击形成共振,使市场滤波器超载,波动衰减时间会大幅延长,经济和社会损失会急剧增加,此时就需要再稳定政策的对抗冲击。与稳定财政政策不同,再稳定财政政策实施具有短期性、机动性。应对外因所致的临时性经济失衡,这种纠偏特点决定了其实施具有短期性,逆经济风向相机抉择,这个操作原则决定了其实施具有机动性。尽管学者对关于市场能否实现稳定的问题存在分歧,但是无论是对凯恩斯学派,还是新古典学派来说,再稳定财政政策都是必要的,因为当经济遇到外来冲击时,需要再稳定财政政策对冲以恢复稳定。 总之,稳定财政政策功能是维持稳定,而再稳定财政政策功能是恢复稳定

8、,这种一字之差政策划分绝非文字游戏,而是吸收了不同宏观经济思想养分,体现了一种经济宏观政策的重构。根据经济波动不同原因,制定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避免在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宏观经济政策走极端,宏观经济运行走刀锋。 (二)财政政策目标二分法 5前面分析可知,经济稳定时,需要稳定财政政策维持,经济不稳定时,则需要再稳定财政政策纠偏,然而,如何理解经济稳定很重要。垄断存在使得市场调节失灵,自然危及到经济稳定,失业和通胀的存在同样使得经济时冷时热,导致经济波动。显然,作为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目标应是双重的,即用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用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在大多情形下,经济呈现稳定状态

9、,稳定财政政策功能就是保持这种稳定状态,由于垄断是经济稳定的天敌,因而稳定财政政策目标就是反垄断,这也是政府的天职。 市场稳定机能的核心是竞争,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大力倡导反垄断。垄断抑制了市场调节机能,这可从垄断成因和行为两方面看出。1.垄断成因是进入障碍,而进入障碍限制了厂商投资和居民就业,从而抑制了产出、投资和就业增加。2.垄断行为是限产保价,垄断价格偏离了由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使得价格作为市场配置资源信号失灵,实际上也使得生产成本失真。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前者具有自我调节依据,而后者属于盲目人为调节。市场竞争提供了真实生产成本和消费偏好信息,而且竞争越充分信息

10、越真实,市场调节也就越有效。而计划经济无竞争,也就无真实成本和偏好信息,政府成了一个万能垄断者,如此调节也多是在“一个脑袋思维,一只手指挥”下进行,盲目性极大。 垄断使市场机能麻痹,商品和劳动市场供求失衡。因此,稳定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消除垄断,促进竞争,通过强化竞争提高商品和要素价6格弹性,通过降价竞争增加消费和要素需求,使价格逼近生产成 本,特别是通过消除进入障碍,可以驱动稳定经济的最重要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增强市场稳定机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稳定机能的增强,反过来又可增强再稳定财政政策有效性,毕竟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对象主要还是市场,那么市场机能越灵敏,再稳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在

11、特殊情形下,经济遭受外来冲击时会剧烈波动,出现通胀和失业,此时就需运用再稳定财政政策进行纠偏。然而,纠偏的准星再稳定财政政策目标,需要专门分析。 一般经济稳定衡量包括了一个目标序列,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然而这些号称神秘四角的目标很难同时实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政策目标的矛盾性。由于四个目标之间相互牵扯,冲突难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说明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间的矛盾。二是政策作用的有限性。即使四个目标不冲突,由于政策能够针对的经济变量有限,一个政策也不可能同时实现四个目标。丁伯根指出:你可以安然地接受这样一个命题,为实现 N 个目标,就必须有 N 个政策。据此,在宏观经济

12、政策只有财政和货币两种主要工具,却要面对四个目标情况下,就存在一个目标选择问题。此问题非常重要,这不仅事关社会目标实现,而且涉及政策角色分工。 从实现社会目标来看,在设定再稳定财政政策目标时,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稳定后面的社会目标问题。单纯追求 GDP,往往容易患上有经济增长无社会发展的“发展病” ,这警示我们在选择政7策目标时,一定要明确经济稳定的最终目的,即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一定要树立一个理念,即注重对社会大多数人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属性,经济过程应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由此,社会发展目的决定了经济稳定最终目的,经济稳定只是实现社会

13、发展的手段,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因此,选定经济稳定目标要有利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那么,社会发展包括哪些目标呢?按照注重市场调节与社会和谐的德国经济学家观点:对于这一问题。在科学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自由、安定、公正是社会总目标或基本目标。由此,如何选择经济稳定目标,实现自由、安定、公正就大有讲究。在经济稳定目标序列中,相对说来充分就业与社会总目标联系最为密切,究其原因可以很多:一是失业率的增高会恶化收入分配,影响社会公正;二是失业率的增高容易滋生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激进倾向,影响社会安定;三是失业率的增高限制了就业者和失业者自由选择职业,影响社会总效用水平的提升。因此,在

14、确定经济稳定目标时,理应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 再从政策作用分工分析。就政策作用效果来说,财政政策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其目标应瞄准充分就业。经济学家早已形成共识,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相对有效;失业由需求不足所致,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减少失业作用较好,特别是在经济遭到较大外来冲击时,更是如此。此时,在人们悲观的预期下,尽管价格和利率很低,但消费和投资依旧难以增加,需要政府增加支出。一方面恢复人们信心,一方面拉动需求。因此,从政策分工考量,再稳定财政政策目标理应盯8住充分就业。 其实,从单纯理论分析看,经济增长并非经济稳定的目标,个中原因很多:一是经济增长只是一个中间目标。在国民经济

15、运行中,由于政策手段和稳定目标之间存在着很长的因果链,即政策手段一策略变量一中间目标变量一目标变量一稳定目标,产出只是此链的一个中间目标,并非可调整目标。二是经济增长被包括在充分就业中。宏观生产函数Y=f(N?K)清楚表明:充分就业之前,就业量 N 增加。产业 Y 必然增加,而不是相反。充分就业之后,产出 Y 的增加则取决于竞争导致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针对反映增长和就业关系的奥肯定理,美国经济学家凯斯对美国的增长和失业关系研究发现:产出增加引起的就业增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损耗,两者关系并非奥肯定理所言那般。H”其实这里损耗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收入的增长,劳动价格提高,厂商必然

16、会用资本替代劳动,结果导致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有限。三是经济增长目标本身无法说明经济稳定。由于通胀与失业成因不同。可容忍物价上涨率与可容忍失业率两者对应的产出,根本不可能相同。如此产出增长多少才是稳定?无从知晓,这也说明经济增长目标无法描述经济稳定。按多恩布什的观点,经济稳定的过程也就是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的过程。只有在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基础上的增长,才是稳定的增长,或最佳的增长,此时无论增长高低,经济依然是稳定的。 显然,如果再稳定财政政策瞄准经济增长,实属张冠李戴,不得要领,而且这种目标错位也不利于经济稳定。 9二、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双重任务 依据经济波动的原因,将财政政策功能和目标

17、进行二分,对于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益处非浅。后危机时代主要特点就是经济有所企稳,但又未完全稳定。这一特点决定了此间财政的政策任务与此前不同,如果说此前的重点是要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纠正经济失衡的话,那么现阶段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国内经济趋于稳定,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因此,此间财政政策面临的任务也是双重的,既需要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也需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 (一)利用稳定的财政政策反垄断 在中国,由于缺乏运用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的意识,致使稳定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很大。改革以来,尽管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时至今日,垄断现象依然横行,利益集团更是霸道,表现在许多行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投资需

18、求弹性受限;户籍制度桎梏犹在,劳动供求弹性受限;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阴影未散,产品供求弹性受限。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减损了社会福利。而且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稳定的机能。 目前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垄断市场,其垄断价格持续多年大幅上涨。就与进入障碍有关。地方政府作为土地的实际控制者,形成资源控制型垄断,以极高价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在开发市场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开发商又将含有高地价和暴利的房价销售给土地真正所有10者买房人(因为名义上土地还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并非政府所有),结果政府和开发商皆得暴利,这种所谓“双赢”主因还在于市场垄断,也即土地市场完全垄断和开发市场不

19、完全垄断,这种垄断使得“很多开发商自己都说赚钱赚得不好意思了” 。其实影响中国经济稳定的房价泡沫很好刺破,也即放开土地和开发市场。当然,这里的问题是政府自身的垄断如何反? 再如,在技术上早无问题的三网合一,在中国却是步履维艰。由于推动三网融合不可避免地牵扯到现行体制下既得利益的分割,结果相关主体为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直到现在也无改观。由此说明经过 30 年改革开放,垄断集团利益已经凝固成坚冰,其固有的高收入极大地拉大了收入差距。早在 10 多年前,朱?F 基总理就说过: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扫地都不扫。而现在的央企垄断地位更高了,垄断利润更多了,对基尼系数连续多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推动很大。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反垄断工作成效不大,也说明后危机时代反垄断工作依然十分艰 巨。 无论如何,政府应该一以贯之地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总额和结构,惩罚垄断,扫除进入障碍,激励竞争,如此,既能增强市场自稳定机能,又能增加社会福利。 (二)利用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 1.调整再稳定财政政策目标。 如前所述,再稳定的财政政策目标是促进就业。然而,长期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