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解释学:史学史研究突破藩篱的理论探索摘要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再现历史真实,是历史编纂的根本任务。后现代主义思潮挑战传统史学,提出关于历史真实检验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在史学史研究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作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的当代学术回应,历史解释学将在史学史研究实现理论突破中承担重要使命,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史学史 后现代主义史学 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原理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8)03-0109-02 曲笔、直书、史才、史学、史识、史法、史德、史意、体裁、体例等关键词,都是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理论性思维的总结;历史客体、历史文本、范
2、式、重演、移情、道德律、长时段、主体性把握、历史效果等关键词,则是西方史学史上具有理论性思维的总结。中国传统史学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以撰写信史为编纂目标,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侧重于总结和探索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彰往察来的历史智慧,十分注重发挥史学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西方史学则往往和哲学打通,长于引入理论思维,常有颠覆性的理念问世,引人反思。 由于时代背景、政治立场、认知水平等等原因,导致曲解和误解历史的严重后果,确如后现代主义史学所抨击和批判的那样普遍存在。由2于缺乏具有深度、系统的专业理论,中国史学史研究在理论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和基础阶段。诸如历史学学科属性的科学说、艺术说、综合说等几十
3、种不同说法,各异其趣,莫衷一是。研究者无所适从,不明所以。由于研究者们将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具体的历史理解和解释本身,没能就历史理解和解释的思维内涵和理论形成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未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武器的力量,造成历史学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停留在个别的、琐碎的、片面的、非科学的状态。所有这一切,结果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研究者被汪洋大海般的史料所淹没,无法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侦知历史发展的动向,无力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洞察历史演进的轨迹:二是研究者被强烈的思想偏见所影响,不能从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真理,无法在相互对抗的学术交锋中廓清真伪是非。这两者均与历史研究的终极
4、目标相违背,即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获取精神资源,从丰富多彩的历史研究中获得真知灼见和智力支持。 上世纪末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史学领域,一时间波澜叠起,争论纷然,后现代主义史学大张旗鼓,大行其道。中外史学史研究结论表明,历史研究者在历史叙述和历史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元素均离不开历史事实,历史学最直接的研究目的是获得历史真实,最终极的研究指向是历史真理。问题是,到底以什么标准来检验研究者获得的历史真实?围绕这个根本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史学实践,各派理论观点争论激烈,辩难不息。后现代主义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亦为历史真实的获得与检验标准的问题,只是后现代主义史学强调和坚持以下与众不同的3观点:
5、 历史消逝之后,过去与现实相联的纽带和关键在于研究者,研究者或者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与历史真实性不能划等号,两者只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历史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融为一体,就能够达到历史真实的境界。所谓表现形式,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叙述之外,不存在什么客观历史。衡量历史研究是否真实的标准,来自历史叙述这一实践活动的效用,历史叙述的效用如何,取决于读者在他们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对政治、社会、文化、伦理等等的要求、态度和选择。历史文本的真实与否,要由读者的理解结果说了算。后现代主义史学因此强调理解的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创造性,由此发展出微观史学、生活史学、环境史学、文化史学,以及交叉学科、跨
6、学科研究方法和全新的研究范式。 后现代主义史学质疑传统史学关于历史知识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各种理论,挑战现代历史编纂学的基础,颠覆既有的历史观念,这一理论可谓来势强劲,难以阻挡,也使人们对历史真实给与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只有建立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之间有效、科学、可靠的关系,才能达到历史真实,这是历史研究者尤其是史学理论研究者不可回避、亟需破解的难题。将这一难题称为史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可能也不为过。要想接受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挑战,走出困境,在后现代主义史学内部绕圈子可能无济于事,必须另辟蹊径,而历史解释学则可能为解决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找到对策,成为史学史研究突破藩篱的理论支持。 历史解释学就是
7、一种旨在避免误解历史,达到正确理解历史、科学4解释历史的学科门类,这是一个正在悄然兴起、有着光明学术前景的历史学理论研究新领域。史学史研究除了将自己推向理论高度,别无他路可以突破藩篱;除了积极进行理论综合和创新,无法从根本上面临各种挑战和解决自身问题。 古今中外的历史学研究和著述,大多不出以下范围,即对于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遗存的考察和发掘、历史轨迹和历史真实的再现、历史场景和历史面貌的叙述、历史现象和历史奥秘的揭示、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阐述等等,而所有这一切,均以历史的理解与解释为根本、核心和关键。如果历史研究者在探索、理解和叙述历史的同时不能对其作出有效的历史解释,那么,他们就未能真
8、正完成使命。这一认识,越是到了当代,越显得突出和强烈。当代历史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历史解释学提升研究境界、层次和理论含量。 作为历史学基础的历史理解是一个突破口,理解需要不断地重新返回历史现场和历史实际,是获取历史真理必然要完成的重要和持续的任务。通过历史文本、历史遗存等流传物,客观地理解成为可能,对于历史流传物所折射的人类历史实际的解释也成为可能。 历史解释学着重研究历史认识的特性和逻辑,剖析历史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探索并运用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原理、方法、规律,提高历史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历史解释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围绕历史知识、历史真实、历史真理、历史精神、历史意义和历史智慧等领域,最终揭
9、示历史的奥秘。 尽管以往对于历史的解释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中外历史学界并5没有发展出一门完整的、独立的历史解释学。西方关于历史学理论研究的结果显示,经历了从思辩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历史哲学,迄今仍然未能真正打通历史客体和认识主体之间的通道,对于重大理论问题仍然未能达成一致的、有效的共识。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年鉴学派史学、新文化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微观史学的兴起。历史学理论研究表现出异军突起、各领风骚的兴盛景象。但是,各派各持所见,纷乱扰攘的局面也促使历史研究者们开始注重历史知识特性、历史解释机制、历史思维形式等历史解释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建构。 历史解释学的发展渊源有自。古往今来,中外大批历
10、史研究者曾在这方面倾注心血,进行了富有创见的不断探索,提出种种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有:经验性解释,常识性解释,寓言式解释,假设性解释,因果解释,实用解释,多元解释,以某一观点为中心线索的解释,根据统一模式进行的解释,科学解释(从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范式、逻辑、定律、规则等出发所作的解释),文化解释(从哲学、宗教、文学、美术等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规范、道德信仰等智力和艺术普遍水准出发的解释),专业解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社会科学领域和角度进行的解释)关于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学说,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尽管这些学说和观点并非完
11、全正确,但因其独到和新颖,富有学术价值,激发了新的研究兴趣。 中外历史学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显示,历史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理解与解释的模式、视域、思想、观念、理论、方法的改变、6突破、推进和创新。如何吸取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正确分析、批评、借鉴、吸收各种史学思想,在新的科学成果、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基础上加以发展,实现历史学理论上的革命性飞跃,形成科学、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的当代学术回应。 我们在研究中总结和发现了历史解释的十个基本原理,即历史原生态复制原理、历史事实趋真原理、历史文本语言转换原理、视域融合原理、历史线索突破原理、历史现象层深入原理、历史解释循环原理、历史思维抽象原理、历史重构原理、历史智慧内化和转化原理等等。由于历史解释学着重对求证历史真实的各种理论的探讨,对历史意义科学阐发和价值判断理路的分析,对历史思维和历史认识有效边际和性质的定位,对历史智慧内在机理及其时代转换路径的剖析,以及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从而,最终可以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寻找对策,为当代史学史研究提供新的专业理论,进而即可带动史学史乃至历史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