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发展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747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具发展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具发展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具发展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茶具发展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具的发展之道,是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繁趋简,从古朴、富丽再趋向淡雅的返璞归真的过程,从茶具就可品出时代的茗韵。据史料记载分析,在汉代茶具已问世,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中提到的“烹茶尽具”,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有关“茶具”的记载。但当时还基本停留在与食器、酒器混用的阶段,自成体系的专用茶具还没有诞生,这一时期为茶具的萌芽阶段。及至晋代,士大夫们嗜酒饮茶,崇尚清谈,促进了民间饮茶之风的兴起。到了唐代,稳定的社会,安乐的生活,文人雅士的提倡,使得饮茶风气十分浓厚,朝野上下无不饮茶。白居易曾坦言:“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品茶成为士大夫追求雅趣、以茶会

2、友、精神享受的时尚,各种茶宴、茶会的相继出现,标志着饮茶已发生质的变化,品饮结合的艺术升华,对专用茶具的呼唤都将茶具在历史上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茶圣陆羽是这场革命的倡导者,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套从煎煮、点试到饮用、清洁、收藏一应俱全,内容丰富的茶具,并总结前人用茶、煮茶、制茶、饮茶的方法,写出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茶叶专著茶经。从此,一套古朴实用而又妙趣横生的茶道文化得以形成,中国茶具文化的里程碑树立了。到了宋代,华丽的点茶法的流行、金银具的盛行、黑釉建盏的不可一世,子民们郁郁不得志之余,一门心思置身于“斗茶”的游戏之中,这对茶具如醉如痴、魂系梦牵,及宋人对茶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深深影响了近邻日

3、本,逐渐日本茶道追名于世。明清返璞归真的茶风,为茶具走向辉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茶具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并达到顶峰,景德镇甜白瓷和青花瓷铸就了瓷业的一段辉煌,宜兴紫砂茶壶更是庞大茶人的至宝。在品饮香狗急跳茗的同时,欣赏精致可人的茶具,实属一次从艺术到心灵的震撼。纵观茶具发展的脉络,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也有不同。如唐代以饮用煎茶、饼茶为主,饮茶方式多为煎茶法。时至宋代,人们尚饮饼茶,改为点茶法,并出现了斗茶和分茶,并以茶汤“面色鲜白”、乳花“著盏无水痕”为判定标准,改唐碗为宋盏。明代后促进了散茶的改进,受清饮之风的影响,唐宋用于炙茶、碾茶、煮茶等的茶具不再需要,而转为注重通过冲泡体现茶叶新绿本色的茶

4、具,多为白色或淡色。同时,茶具的质地也随历史而演变,有:一、金属茶具: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本世纪 80 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成为金属茶具中稀世珍宝。从元代以后,金属茶具逐渐消失,用其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现因密闭性好,具有防潮、避光性能,多制成贮茶器。瓷茶具青瓷茶具: 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在宋代时达到鼎盛,远销各地。明代其亦以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 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 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白瓷:早在元代远销国

5、外,具有坯质致密透明,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同时,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颇具艺术价值。适合冲泡各类茶叶。3)彩瓷:青花瓷尤为瞩目,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能平添其魅力。明代,景德镇成为主要生产地。清代,青花瓷在发展史上进入另一个历史高峰,康熙年间烧制的,史称“清代之最 ”。 紫砂茶具 :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目前紫砂茶具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点。 漆器茶具 :清

6、代,由福建福州制作的脱胎漆器茶具使其局面出现转机。其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四只茶杯,存放于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色泽光亮,明镜照人;又不怕水浸,耐碱腐蚀。竹木茶具: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 28 种茶具,多数为竹木制作。其来源广、无害无污染,就是不易长久保存。直到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由内胎和外套组成的竹编茶具,能有效保护内胎,减少损坏,泡茶后不易烫手,且色调自然富含艺术价值。玻璃茶具:我国于唐代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虽造型原始,装饰简朴,质地显混,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

7、的琉璃茶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 搪瓷茶具:清代乾隆年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成为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茶具的发展历程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如唐代邢窑的白瓷茶具与越窑的青瓷茶具成为南北方的代表。渐渐地,它不仅是饮茶时所必需的器具,更是茶文化发展传承的载体,是茶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在茶具背后,有着道不尽的故事与沧海桑变的历史。也正是这些,使今人在把玩茶具及日常品饮中,赋予茶具丰富的思想内容,使得品茶的趣味更加深沉。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8、。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静课,可虚怀若谷,内敛含藏,体道入微。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遇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写的是夜之静。清代郑板桥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写的是心之静。的香涩,世人共识,都市与乡野,高明同凡夫,皆品一样的滋味。饮茶若能心无旁骛,只凭嘘呵咂咽,便可化解人间的纷纭或冷漠,手上的温馨熨贴着不尽的情怀,融在暖暖的茶水里,漫漫和骎骎的时光都藏于胸腹,惟感觉未起的点就是未达的终,短暂的存在就是刹那的永恒,这山山水水从来都是天长地久的安居乐业。茶异于酒,同是醉,茶是信任,酒是胡话。相逢相庆宜饮茶,即使分离,也哀而不伤,因为明净,怨而不亢,因为厚道;茶别于水而不忘本,润肺腑,涤郁结,人情味十足,茶浓茶淡,心意盎然,简直是一纸前人序言今人续文的佳作,天不荒地不老,全无烂柯之虞。那茶,洋溢着沧桑对青春年少的追忆,无声无息的往事,历历在目,梦一般的可及不可触,在缥缈的香涩中萦绕,在莫名的心绪里飘逸,久遣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