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丁道尔--启示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0050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7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丁道尔--启示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20丁道尔--启示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20丁道尔--启示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20丁道尔--启示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20丁道尔--启示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启 示 录目 录编 者 序 .1第一版作者自序 .2第二版作者自序 .3简写一览 .4导 论 .6 启示录释经派别 .6 启示录与一般启示文学 .10 作者 .12 成书年代 .17 资料来源 .20大 纲 .21注 释 .25 前言(一 120 ) .25 序言(一 1 3) .25 问安(一 4 8) .26 第一个异象(一 9 20) .29 达信与七个教会(二 1三 22) .33 致以弗所教会信(二 1 7) .34 致示每拿教会信(二 8 11) .37 致别迦摩教会信(二 12 17) .39 致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二 18 29) .43 致撒狄教会信(三

2、1 6) .47 致非拉铁非教会信(三 7 13) .49 致老底嘉教会信(三 14 22) .51 天上的异象(四 111 ) .54 七印(五 1八 5) .59 封严的书卷(五 1 4) .60 犹大支派的狮子(五 5 14) .62 第一印(六 1 2) .66 第二印(六 3 4) .69 第三印(六 5 6) .69 第四印(六 7 8) .70 第五印(六 9 11) .71 第六印(六 12 17) .73I 插曲(七 1 17) .74 第七印(八 1 5) .80 七枝号(八 6十一 19) .82 第一枝号(八 6 7) .83 第二枝号(八 8 9) .83 第三枝号(

3、八 10 11) .84 第四枝号(八 12) .84 飞鹰(八 13) .85 第五枝号(九 1 12) .85G 第六枝号(九 13 21) .89 插曲(十 1十一 14) .93 第七枝号(十一 15 19) .104 七个预兆(十二 1十四 20) .106 身披日头的妇人(十二 1 6) .107 撒但被摔于地(十二 7 12) .110 撒但与妇人和她儿女争战(十二 13 17) .112 从海上来的兽(十三 1 10) .114 从地中上来的兽(十三 11 18) .118 锡安山上的羔羊(十四 1 5) .121 地上庄稼的收割(十四 6 20) .123 最后的七灾(十五

4、1十六 21) .130 前述(十五 1 8) .130 . 第一碗(十六 1 2) .134 第二碗(十六 3) .134 第三碗(十六 4 7) .135 第四碗(十六 8 9) .136 第五碗(十六 10 11) .136 第六碗(十六 12 16) .137 第七碗(十六 17 21) .140 全能神的得胜(十七 1二十 15) .141 大淫妇的刑罚(十七 1 18) .141 巴比伦的审判(十八 1十九 5) .149 羔羊的婚筵(十九 6 10) .158 最后的全胜(十九 11二十 15) .160 新天新地(二十一 1二十二 5) .170 “神 与他们同在 ”(二十一

5、1 4) .170 善恶之别(二十一 5 8) .172 圣城(二十一 9 21) .174D “在那里没有黑暗 ”(二十一 22-二十二 5).177 尾声 (二十二 6-21) .180注: .185编 者 序 1编 者 序原先的丁道尔圣经注释是为了帮助一般的圣经读者而编,著重经文的意义而不涉入学术性的钻研,尽量避开“过度专业性及蜻蜓点水式两种极端” 。许多使用过这套注释书的人都认为它达到了编写的目的。然而,时代改变了,这套曾经服务优良、造就多人的注释书,似乎已不如以往贴切了。新知识陆续发现,对圣经批判的讨论不断进行,一般人读经的习惯也改变了。在编写原先的丁道尔注释时,一般人普遍使用钦定本

6、圣经,因此我们可按钦定本来注释;但是目前情况不复当年。重修这全套注释并不是项轻易的决定,然而就目前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新的需要得由新书来提升服务品质,至少需要全然重修旧书。所以我们保留了原先注释的目标,新的注释不致太精简或太冗长,其解经性重于讲道性。我们不含括全部的圣经批判问题,然而作者对新约学者们一般注意的问题也都留意到。当他们觉得某些问题必须正式提出时,就会在引言或注脚中予以讨论。新的注释书其意不在于作批判式的研经,而在于帮助非专业的读者更明白圣经。我们不假设每位读者都具有希腊文的知识,所以书中讨论的希腊文都有音译;每位作者都必须使用希腊原文圣经作他们注释的根据,但作者可自由选择他使用的

7、现代译本,我们也要求他们在选用的译本之外注意现行通用的各种译本。我们谨推出新丁道尔圣经注释,希望它和原先此套注释书一样,蒙神赐福使用,帮助一般读者更完满、更清楚地明白新约的意义。主编 莫理斯(LEON MORRIS)2 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第一版作者自序启示录是一本很难懂的书。书中象征是属于第一世纪的,自然不易为今人所了解。既不了解,二十世纪的人索性置之高阁,认为不合时代,启示录因而大受忽略。这真是不幸得很,因为启示录中的权力神学正是合时不过,权力问题正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这本注释尽力将启示录的象征解释外,更试图以书中扩息应用到今世的问题。启示录有许多我无法解答的难题,但我希望在我能

8、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少能将书中要义向读者阐明。研究启示录的难题之一,就是解经派系的众多,议论纷纭各执己见,认为只有自己的解释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我花了不少工夫阅读并衡量各派的理论,但有关启示录的著作真是不可胜数,我不可能全部通晓,只能说在我努力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实在获益不少。多方研究的结果,我仍无法全心全意的拥护任一主流学派,但我必须声明,我的异议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轻妄之举。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多方多人协助,除一部分在注脚中列出外,不可能全数一一列举,只能在此笼统的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筹划历经多年,因此我有机会反复的思考书中各问题,但本书的执笔往往是仓促片断。身为校长,繁忙的校务缠身,著作只能忙

9、里抽闲,也是无可奈何的,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多多包涵。在此我还得特别向总编辑和出版社致谢,他们老早已将此书托付于我。因此早有权利向我索稿,但对我的耽延仍一再宽容,我十分感谢。莫理斯(Leon Morris) 第二版作者自序 3第二版作者自序启示录注释第一版出版后,我有机会听取不少读者的意见,并阅读继之而出的有关著作,实在感到幸运。近年所看过令我得益最多的注释包括 Beasley-Murray,Mounce, Ladd, Sweet 等人的注释。今日欣逢拙著再版,正好给我机会将所学到的新知加入,并将原版之朦胧欠缺处,澄清并补充。新版中的圣经版本我改用新国际英译本,因此有不少零碎的改动。新国际译本

10、不够表达希腊原意时,我便用自己的译文,相信不会给读者带来任何困难。新版的变动虽不少,但只是为了增进本书的用途,并没有变更原著的基本立场。莫理斯4 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简写一览 Abbott Edwin A. Abbott, Johannine Grammar (Black, 1906). Alford Henry Alford, The Greek Testament, vol. IV (Rivingtons, 1875). ANF The Ante-Nicene Fathers (Eerdmans reprint of the Edinburgh edition, n. d.). A

11、S G. Abbott-Smith, A Manual Greek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T. second ed. rev. and augmented by F. Wilbur Gingrich and Frederick W. Dank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Barclay William Barclay, The Revelation of John, 2 vols. (Saint Andrew Press, 1960; Daily Study Bible). BDF F. Blass and

12、 A. Debrunner, A Greek Grammar of the New Testament, trans. and rev. by R. W. Funk (Cambridge, 1961). Beasley-Murray G. R. Beasley-Murray, The Book of Revelation (Oliphants, 1974; New Century Bible). Beckwith Isbon T. Beckwith, The Apocalypse of John (Baker reprint, 1967). Caird G. B. Caird, A Comme

13、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Black, 1966; Black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Charles R. H. Charles,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2 vols. (T.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Colclasure Chuck Colclasure, The Overcomers (Nelson, 1981). EB E

14、ncyclopaedia Biblica (Black, 1914). ET The Expository Times. Farrer Austin Farrer,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Oxford, 1964). Ford J. Massyngberde Ford, Revelation (Doubleday, 1975; Anchor Bible). Glasson T. F. Glasson, The Revelation of John (Cambridge, 1965; Cambridge Bible Commentary).

15、 Goldsworthy Graeme Goldsworthy, The Gospel in Revelation (Paternoster, 1984). GNT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being the text translated in The New English Bible,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Textual Notes and Appendix by R. V. G. Tasker (Oxford and Cambridge, 1964). HDB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16、 of the Bible, 5 vols. (T. rev. ed., 4 vols. Eerdmans,1979-). JB The Jerusalem Bible, 1966. Jeske Richard L. Jeske, Revelation for Today (Fortress, 1983). JTS The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Kepler Thomas S. Kepler, The Book of Revelation (Oxford, 1957). Kiddle Martin Kiddle, The Revelation of S

17、t. John (Hodder, 1940; Moffatt New Testatment Commentary). Ladd George Eldon Ladd,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John (Eerdmans, 1972). LB The Living Bible, 1972. Love J. P. Love, I, , John, Jude, Revelation (SCM, 1960;Laymans Bible Commentaries). LSJ H. G. Liddell and R. Scott, A Greek-English

18、Lexicon, new ed. rev. by H. S. Jones and R. McKenzie, 2 vols. (Oxford, 1940). LXX The Septuagint Version. M James Hope Moulton, A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vol.l, Prolegomena (T. vo1.2, Wilbert Francis Howard (ed.), Accidence and WordFormation (1919) vo1.3, Nigel Turner, Syntax (1963). MM Jame

19、s Hope Moulton and George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Hodder, 1914-29). Moods Ernest de Witt Burton, Syntax of the Moods and Tenses in New Testament Greek (T.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MS (S) Manuscript (s). NBD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ed. J. D. Dougl

20、as et al. (IVP,1962). Newell William R. Newell, The Book of the Revelation (Moody,1947). Niles D.T. Niles, As Seeing the Invisible (SCM, 1962). Orr Robert Wallace Orr, Victory Pageant (Pickering Torch Bible Commentaries). Rossetti Christina G. Rossetti, The Face of the Deep (SPCK, 1911). RSV Revised

21、 Standard Version, 1946-52. RV Revised Version, 1881. S Bk Herman L. Strack and Paul Billerbeck, Kommentar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and Midrasch, 4 vols. (C. H. Becksche, 1922-28). Simcox William Henry Simcox,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Cambridge, 1894; 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

22、nd Colleges). Smith J. B. Smith, A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 (Herald, 1961). Sweet John Sweet, Revelation (SCM, 1979; Pelican Commentaries). Swete Henry Barclay Swete, The Apocalypse of St John (Macmillan, 1907). Stoffel Ernest Lee Stoffel, The Dragon Bound (John Knox, 1981). TCGNT A Textual Commen

23、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Bruce M. Metzger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71). TDNT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trans. Geoffrey W. Bromiley of Theologisches Wrterbuch zum neuen Testament, 10 vols. (Eerdmans, 1964-76). Tenney Merrill C. Tenney, Interpreting Revelation (Eerdmans, 1

24、957). TNTC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Torrance Thomas F. Torrance, The Apocalypse Today (James Clarke, 1960). Turner N. Turner, Revelation in Peak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ed. Matthew Black and H. H. Rowley (Nelson, 1962). Walvoord John F. Walvoord, The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 (Marshall,

25、 Morgan and Scott, 1966).6 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导 论 启示录释经派别众所公认,整本圣经中最难懂的书卷之一就是启示录,或作启示书(Apocalypse) ,因 apocalypsis 乃是希腊原文启示录一书的头一个字。书中充满了奇异的象征,如多头多角的怪兽,以及海水三分之一变成血(八 8)等难以想象的超然现象。现代读者只觉启示录十分奇怪,对解经家们一套套空想的预言理论,更不感兴趣。这些理论之虚构天才只有其荒诞程度可与之比美。正因如此,除了个别的章节诸如第七章有关子民得赎的异象,以及末两章的新天新地,绝少有人想到要看启示录。我们知道要尊敬启示录,因为它是圣经的一

26、部分,但我们对书中神秘色彩的内容却感到局促不安,于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只有约翰福音或罗马书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这真是遗憾的事,因为启示录中许多教训正是针对着二十世纪的时弊 1。圣经英译者腓力斯(J. B. Phillips)告诉我们,翻译启示录时使他经历到无比的兴奋。他觉得自己几乎飞离了熟悉的今世时空,而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境界里,那境界不是虚无飘渺的世界,而是充满了神的荣美和公义的永远国度 2。研 究 启 示 录 最 要 注 意 的 是 不 能 一 刻 忘 记 书 中 一 再 强 调 的 永 恒 。 启 示录 的 教 训 对 我 们 这 一 世 代 可 谓 空 前 的 重 要 。 今 日

27、列 强 的 一 切 决 策 都 直 接影 响 到 每 一 个 市 民 。 我 们 尽 管 对 所 有 主 义 理 论 都 不 感 兴 趣 , 但 我 们 喜 欢也 罢 , 不 喜 欢 也 罢 , 我 们 的 命 运 就 是 无 法 不 受 莫 斯 科 和 华 盛 顿 的 影 响 。我 们 怀 疑 自 己 是 否 就 是 列 强 手 中 的 抵 押 品 。 世 上 没 有 一 个 人 愿 意 看 到 核战 的 大 灾 , 连 执 政 掌 权 者 几 乎 也 不 愿 意 , 但 我 们 是 否 无 法 避 免 成 为 核 战的 牺 牲 品 呢 ? 我 们 的 政 治 家 , 权 力 不 管 多 大

28、 , 好 似 也 无 法 控 制 世 上 的 恶势 力 , 然 则 这 些 恶 势 力 真 的 是 魔 鬼 撒 但 的 力 量 吗 ? 启 示 录 的 信 息 正 是 针导 论 7对 这 些 问 题 。 当 初 启 示 录 的 对 象 就 是 一 小 群 处 境 困 难 、 心 中 充 满 疑 问 :“究 竟 是 谁 在 掌 权 ”的 人 , 启 示 录 就 是 向 他 们 解 释 权 势 的 问 题 , 因 此 启示 录 不 愧 被 誉 为 “权 柄 的 神 学 , 虽 然 权 柄 是 带 着 爱 的 , 因 为 书 中 大 获 全胜 的 是 被 杀 的 羔 羊 3。这个观点不是传统的看法。

29、历代的解经家对启示录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各派的一些摘要:a. 已过派(The preteristview)以第一世纪的教会为启示录之始与终,认为全书是针对当时教会之遭遇,此外别无他指。罗马帝国在这观点中占极重要的地位。这一派的优点是使启示录与当时的信徒息息相关,在研究初期教会史料上也有不少贡献 4,但缺点是令启示录对后来的信徒完全失去了意义 5。在此我得加上一句,今日的学者多多少少均接受了这一派系的一些观点。b. 历史派(Thehistoricistview)认 为 启 示 录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全 人 类 历 史 。 书 中 的 象 征 刻 画 了 整 个 的 西欧 历 史 之 纲

30、 领 , 包 括 未 来 , 直 至 基 督 再 来 为 止 6。 这 见 解 使 启 示 录 , 或 最低 限 度 使 启 示 录 的 一 部 分 , 对 现 世 代 有 深 长 的 意 义 。 人 类 全 部 历 史 掌 握在 神 手 中 的 确 令 人 信 心 大 增 。 但 启 示 录 若 主 要 是 针 对 未 来 的 世 代 , 那 么当 时 的 信 徒 不 会 得 着 什 么 , 只 有 莫 名 其 妙 的 份 儿 。 我 们 却 坚 信 , 当 时 的收 信 人 对 启 示 录 必 有 一 定 的 了 解 。 再 者 , 还 有 令 人 费 解 的 , 启 示 录 若 是预 言

31、 世 界 的 末 来 , 为 何 绝 口 不 提 西 欧 以 外 的 国 家 ? 这 一 派 还 有 一 个 弊 病 ,就 是 众 议 纷 纭 , 莫 衷 一 是 。 启 示 录 果 真 默 示 了 人 类 全 部 未 来 的 历 史 , 解经 家 起 码 应 该 可 以 辨 出 一 个 大 同 小 异 的 历 史 端 貌 吧 ? 不 然 张 三 李 四 , 各说 各 的 , 又 有 什 么 意 义 ? 而 事 实 上 这 派 系 正 是 如 此 , 意 见 众 多 , 协 议 则没 有 7。c. 将来派(The futuristview)认为除了前面几章,启示录全部是末世预言。七印等等都是基

32、督再临之前将发生的事。这观点以末世信徒为启示录之唯一对象,而忽略了初期及其它时代的信徒。若说启示录对这些非末世信徒有何意义的话,8 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 启示录 就是表明神有祂永远的计划,如此而已。d. 象征派(Theidealistview)认为启示录所记载的不是实在的历史,不是当时之事,也不是后来之事,而是一些概念和原则 8。启示录是以诗体阐明神学的观念。启示录叙述的不是初期、后期、或来世教会的遭遇,而是神在人类历史中,所作所为之原则。这个观点无疑使启示录摆脱了时空之限,而对历代信徒有同等意义,但这样完全拒绝承认启示录的历史根基也绝不是合理之事。看来以上各派均有利弊,我们必须综合各家的优点,

33、才可以对启示录有一个满意的了解 9。启示录是写给初期教会信徒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当时教会之情况为出发点;事实上我们若想明白这本深奥的书,先决条件就是紧记当时的教会情形。在当时,福音已遍传亚细亚的罗马行省各地。信的人便作了基督徒。信徒们正接受拿撒勒人耶稣是神子,是基督,这位基督被犹太人厌弃,钉死在十字架上。借着这样的死,祂为祂的子民成全了救恩。在天上,这位基督是有可能被这样称呼的:“你曾被杀,因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五 9) 。基督已为我们受死,死后复活,大获全胜,并要活到永永远远(一 18) 。祂已升入了高天,到了时候还要再来,毁灭世上的国,建立神完全的国度。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而当时的信徒小群正是如此热烈的相信,他们盼望那应许之日到来,神完全的旨意将在全地上通行无阻。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教会仍是小小的一群。不错,人数不时有加增,但绝不似行将征服罗马帝国的大军。罗马帝国继续横行,压迫残暴有加无减,恶人称雄。拜偶像的仍然拜偶像,拜皇帝为神的势力也日见猖獗。基督徒因为不肯屈服而惹嫌,也有遭受公然的迫害,殉道的殉道,入狱的入狱。起初令他们成为信徒的信息今日在哪儿?基督再来的应许又在哪儿?一切仍然依旧,与创世以来毫无分别。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分辨神的作为,实在需要很大的信心。而不论何时,一般信徒都不是大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