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产业发展.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152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产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产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产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明治维新以后的工业化历程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在接受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厂和矿山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从欧美国家购买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国家力量建立了一批兵工厂和示范工厂。1880 年后,出现了私人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高潮。同英国一样,日本的工业化也是首先从食品、纺织业等与农业关系密切的轻工业的发展开始的。从 1877 年到 1900 年,食品、纺织业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程度分别为 40和 35,两者合计为 75,也就是说,在 19 世纪后期日本的工业增长中,3/4 是依靠轻工业的发展。其中,作为主导产业的纺织业(包括制丝业、棉纺业、棉布业)通过引进西

2、方先进技术而逐渐成长为近代化的产业。进入 20 世纪,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由于扩充军备的需要,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如钢铁、造船、海运、铁路等产业迅速扩大,同时,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力、电机、通信、机床、车辆、化学、药品等产业也成长起来,可以说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建立,并成为世界上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与此同时,除去纺织工业以外,轻工业的增长率趋于下降。这样,制造业的发展从以轻工业为中心转向以重化学工业为中心,这意味着日本开始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由于主导产业实现了迅速的转换(从轻工业转换为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国营及军事部门的工厂所引进的技术向广

3、大民间企业的扩散,加之纺织工业的继续发展与出口为整个工业发展提供了进口机器设备等所需的外汇,从而使整个工业化过程得到了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基本上是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也为日本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良机。因为欧美国家忙于打仗,不仅有利于日本增加对欧美乃至亚洲的出口,还使在工业化初期面对占压倒优势的欧美竞争对手的日本企业喘了一口气。进入 30 年代日本扩充军备再掀高潮,这也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时期。19311936 年 5 年间,钢铁生产额增至 4.3 倍,一般机械增至 4.2 倍,运输机械增至 3.4 倍,电机增至 3.1 倍。1937 年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 54.8。总之,

4、日本的工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依靠国家大力扶植,积极引进西方技术,用武力夺取国外资源、资金和市场,而得到了比较迅速的进展。但是,战前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化是适应日本军国主义扩军备战的需要,以牺牲民用工业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极大的畸形性。另一方面,1937 年日本进入战时经济体制以后,从欧美引进技术变得十分困难,尽管政府加强了以军需为中心的研究开发,但整个科技发展水平却落后了。 2. 战后的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由于战争而衰退的工业生产在 1955 年恢复到战前、战时的最高水平。从 1955 年前后到1970 年前后,以钢铁业、石油化学业、重型电机业为中心,出现了设备投资的热潮,工业生产以惊人的

5、速度发展,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从 1955 年至 1964 年的 10 年间,金属工业、化学工业的生产额增至 4 倍,机械工业增至 7 倍,而纺织、食品工业仅增至 2 倍。以纺织、食品为代表的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以金属、机械、化学为代表的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纺织业的低增长与机械业的高增长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是在 1955 年至 1964 年期间,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从 40上升到 60,即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粗钢产量从1960 年占世界第 5 位(在美、苏、西德、英国之后)上升到 1973 年占世界第 3 位(仅

6、次于美、苏) ,汽车生产台数在 1955 年只相当于美国的 1/100 、英国的 1/20、法国的1/10,到了 1970 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生产大国(在 1980 年进一步超过了美国) 。总之,如果战前日本曾经实现过以军需为中心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那么,战后日本又一次实现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以民生产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从美欧国家引进技术,并对引进技术进行认真的消化、改良,是战后日本成功地实现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的重要原因。1949 年发表的技术白皮书认为,日本的产业在技术上比美国落后了20 年。在此背景下,从 50 年代前半期开始,就出现了引进技术的热潮,广大企业争先恐后地

7、与美欧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此同时,在二战中迅速扩大的与军事有关的产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大批转到民营企业,成为引进、消化、改良引进技术的生力军。 3. 石油危机以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1973 年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缩小了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扩大了高技术产业,使整个产业结构向节约能源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价值型的结构转变。以大量消耗能源的炼铝业为例。70 年代日本的炼铝业的产量占世界第 2 位,至 80 年代,炼铝企业陆续关闭,最后只剩下 1 家,这家炼铝企业之所以“残存”下来,是因为它拥有自家的水力发电设备。进入 80 年代,高技术产业增长迅速。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例从 1981 年

8、的17上升到 1992 年的 31。日本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在 OECD 所有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产值总和当中所占的比例从 1982 年的 22上升到 1992 年的 28。 80 年代中期以后,面对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冲击,日本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加强了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与设备投资,其中研究开发投资总额在 19731987 年期间增至4.4 倍,研究开发投资对 GNP 的比例从 2.0 提高到 2.8 ;第二,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同时也改进了管理;第三,日本企业从外部采购零部件、原材料的比重较大,而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企业利用零部件、原材料等的外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降低

9、生产成本。进入 90 年代,由于对海外的直接投资的增加,亚洲各国的工业化的进展,加上工业国家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使日本的产业面临着如何改革现有的渐进式的技术革新体制,并在产业组织和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以便更有力地开拓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产品。战后日本产业发展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主要的、主导的产业从纺织业到钢铁、汽车、电机、电子等产业的转移、交替的过程。今后,鉴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口高龄化、少子化的进展、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日本面向 21 世纪的有成长前途的产业主要有:(1 )与信息通信有关的产业领域,包括硬件、软件、及“内容”等方面。(2 )与支援企业活动有关的产业领域,

10、包括有关设计、研究开发的服务、事务性工作、库存管理等的委托、设备租赁服务等。(3 )有关人才的产业领域,包括伴随产业结构变化,促使人才能顺利地向新产业领域转移的培训服务等。(4 )有关医疗保健、福利的产业领域,包括为适应社会对护理老人、育儿等服务的需求的急速增长,在原有的医疗、福利服务之上增添各种新的内容。(5 )有关余暇、生活的产业领域。这是为适应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余暇增加)及高龄化进展而需要扩大的产业领域。(6 )有关高质量的住宅建设的产业领域,包括适应对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对住宅装修的需求扩大而加强的产业领域。(7 )有关环境的产业领域。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日益增强,有关环境的产业内容将日趋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