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20 世纪西方文论】讲义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二 课程内容0.1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0.2 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0.3 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三考核知识点0.1 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0.2 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四考核要求0.1 识记: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0.2 领会:“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 学
2、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象征主义和薏象派代表作家及其论著,掌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二 课程内容1.1 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1.2 叶芝的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1.3 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三考核知识点1.1 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1.2 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1.3 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1.4 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1.5 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1.6 庞德的“意象”定义。1.7 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1.1 识记: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1.2 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
3、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1.3 领会: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1.4 识记: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1.5 领会: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1.6 识记: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 领会;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2 表现主义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二 课程内容2.1 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2.2 科林伍德的表现理论。三考核知识点2.1 表现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论著。2.2 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2
4、.3 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四考核要求2.1 识记: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 、 美学纲要 ;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2 领会: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即表现,两者不可分割。2.3 应用: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3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发展概况和主要作家;掌握该流派的主要观点。二 课程内容3.1 诗学探索的理论特征3.2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3.
5、3 雅各布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3.4 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三考核知识点3.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3.2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3.3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3.4 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3.5 雅各布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 。3.6 雅各布布森论隐喻与转喻。3.7 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四考核要求3.1 识记: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3.2 领会: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 ;(2)文学创作的宗旨在于审美过程;(3)文
6、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3.3 应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3.4 领会: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在日常语言中,说话的意义(内容)是最重要的;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形式)就是目的。3.5 领会:雅各布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诗性功能。3.6 领会:雅各布布森论隐喻与转喻:(1)隐喻即依靠相似性的比喻;(2)转喻即依靠邻接性的比喻。3.7 领会: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此形式潜藏于以前阶段的形式之中。4 精
7、神分析批评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的发展概况,掌握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二 课程内容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一般概念。4.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 4.3 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4.4 霍兰德的读者反应批评。4.5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三考核知识点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4.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4.3 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4.4 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4.5 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4.6 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四考核要求4.1 识记:弗洛伊德的主
8、要论著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 、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 ;霍兰德的主要论著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 、文学反应动力论 、 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拉康的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 、 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 4.2 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 、自我与“现实原则” 、超我与“至善原则” ;恋母情欲综合感。4.3 领会: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4.4 应用: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儿童时代使每个人发展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所有文学反应都
9、由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使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 4.5 领会: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以隐喻和转喻解释“压缩”和“移置” 。4.6 应用: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从“想象态”到“象征性秩序” ;“镜子阶段”的重要性。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文论的主要观点。二 课程内容5.1 博格森与直觉主义。5.2 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5.3 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三考核知识点5.1 博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5.2 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5.3 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5.4 沃尔夫
10、论心理的真实。四考核要求5.1 领会;博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直觉:是一种不依靠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它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绵延: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5.2 领会: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5.3 领会: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完整” 、 “比例” 、 “鲜明” 。5.4 领会: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生活是一圈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的光晕。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二课程内容6.1 理论背景与发展
11、概况。6.2 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6.3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6.4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6.5 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6.6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6.7 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三考核知识点6.1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论著。6.2 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6.3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6.4 瑞恰兹的语境理论。6.5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6.6 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6.7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6.8 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6.9 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6.10 维姆萨特对
12、“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6.11 维姆萨特论隐喻。6.12 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6.13 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四考核要求6.1 识记:瑞恰兹的主要论著意义的意义 、 实用批评 、和修辞哲学 ;艾略特的主要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 、 玄学派诗人和批评的功能 。6.2 识记: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奠基阶段、 “南方集团”和“耶鲁集团” 。6.3 领会: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 “细读法”和语义分析;(2)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3)内在的批评。6.4 应用:瑞恰兹的语境理论:(1)就共时性而论,语境包括与所要诠释的对象有关的某个时期中的一切事情;(
13、2)就历时性而论,语境则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3)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产生矛盾的解释均应排除在复义之外。6.5 领会: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1)文学传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学家应当适应传统;(2)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3)文学家应逃避个人情感。6.6 领会: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强调感性和理性的密切结合,一种思想同时也就是一种经验。6.7 领会: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构架”指文本内容的逻辑陈述;“肌质”指文本中的个别细节。在文学作品中, “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 ,只有它才是作品的本质和精华。6.8 应用: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悖论: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
14、的陈述;反讽:所说的话与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6.9 领会: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复义:“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话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6.10 应用: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 ;“感受谬见则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 6.11 领会:维姆萨特论隐喻:(1)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本之间的相异性;(2)隐喻是一种具体的抽象;(3)隐喻不仅依靠异中之同,也能依靠相反之处;(4)隐喻离不开语境。6.12 领会: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文艺作品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
15、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 ,它是内部研究的唯一对象。6.13 领会: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和主要论著,掌握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主要观点。二课程内容7.1 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7.2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7.3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7.4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7.5 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三 考核知识点7.1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7.2 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7.3 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7.4 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
16、四层次说。7.5 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 7.6 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存在”的定义。7.7 海德格尔论文艺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7.8 海德格尔诗论的三大要点。7.9 萨特的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接受论。7.10 尤奈斯库论“超现实的真实”及悲剧性与喜剧性。四考核要求7.1 识记:杜夫海纳的主要论著审美经验现象学 ;英伽登的主要论著文学的艺术作品 ;海德格尔的主要论著艺术作品的本源 、 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 ;萨特的主要论著什么是文学 。7.2 识记: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两种“悬置”说:“存在的悬置”和“历史的悬置” ;“现象学还原的
17、方法”:(1)现象的还原;(2)本质的还原;(3)先验的还原。7.3 领会: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呈现;(2)表像与想象;(3)反思与感受。7.4 领会: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1)字音与高一级的语言组合;(20 意义单元;(3)多重图式化方面及其方面连续体;(4)再现客体。7.5 应用: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将作品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单元是以字音所携带的意义为基础的,这种“意义”不同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图而是一种公共意义。作品本身的意向性关联物还只是一些图式化的方面,它充满了无数的“不定点”和空白,读者应当调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品的不定
18、点和空白,才能使作品变成活生生的审美对象。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7.6 领会: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存在”的定义:“此在”:被抛掷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个人;“存在”:语言活动中发生的意义之在,人的存在本质上即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发生。7.7 应用:海德格尔论文艺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就其以之阐释艺术作品的本源而论,主要指“意义化” (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冲突;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获得意义)又隐匿(失去意义)地出场,作品因此而成其所是。 7.8 领会:海德格尔诗论的三大要点:(1)诗以语词确立存在;(2)诗便
19、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3)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7.9 应用:萨特的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文学接受论:作品的世界是由读者和作者的自由“合力支撑”的。7.10 领会:尤奈斯库论“超现实的真实”及悲剧性与喜剧性:论 “超现实的真实”:戏剧不仅应表达意义化世界之外的意义之无与物质之有,还应表达时空历史之外的永恒之在。论悲剧性与喜剧性:真正喜剧性的东西总是可悲的;而真正悲剧性的东西又总是可笑的。 8 原型批评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与原型批评有关的人类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掌握原型批评的主要观点。二 课程内容8.1 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8.2 荣格的原型
20、理论。8.3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8.4 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三 考核知识点8.1 与原型批评有关的主要论著。8.2 弗雷泽揭示的循环模式。8.3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和“原型”说。8.4 弗莱论四种叙事模式。8.5 原型批评与历史唯物论、斯本格勒“历史有机发展论”的 关系。四 考核要求8.1 识记:弗雷泽的主要论著金枝 ;荣格的主要论著无意识心理 、 心理类型 ;弗莱的主要论著批评的解剖 。8.2 领会:弗雷泽揭示的循环模式: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与自然界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8.3 领会: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和“原型”说:“集体无意识”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
21、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原型”是自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个个体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8.4 应用:弗莱论四种叙事模式:(1)传奇故事模式;(2)喜剧模式;(3)悲剧模式(4)讽刺作品模式。8.5 领会:原型批评与历史唯物论、斯本格勒“历史有机发展论”的关系;20 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研究;斯本格勒把历史的基本形态称为“文化” ,这些文化像有机体一样成住坏空。这两种思路和方法都给原型批评较大影响。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 课
22、程内容9.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9.2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9.3 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9.5 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三 考核知识点9.1 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 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四考核要求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 、 审美特性 ;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 、 狱中书简 ;马舍雷的主要论著文学生产理论 ;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
23、方法论 ;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 文学原理引论 。9.2 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9.3 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 ,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9.5 领会: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
24、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9.6 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二课程内容
25、10.1 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10.2 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10.3 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10.4 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10.5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10.6 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10.7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三考核知识点10.1 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10.2 布洛赫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10.3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和“间离化”概念。10.4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10.5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10.6 阿多诺论否定的辩证法和艺术的否定性本质。10.7 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10.8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本质和造就
26、“新感性”的功能。10.9 弗洛姆论“生产性的爱”与“社会无意识” 。10.10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基本 观点。四考核要求10.1 识记: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布洛赫的主要论著乌托邦精神 、 希望的原理 ;布莱希特的主要论著戏剧小工具篇 ;本雅明的主要论著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 、 德国悲剧的起源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阿多诺的主要论著否定的辩证法 、 美学理论 ;马尔库塞的主要论著爱欲与文明 、 单面人 、 审美之维 ;弗洛姆的主要论著逃避自由 、 爱的艺术 ;哈贝马斯的主要论著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 、 交往行为理论 。 10.2
27、 领会: 布洛赫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1)把艺术的本质同幻想、同对世界审美的“超前显现”联系起来;(2)艺术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可以成为精神的一个避难所;(3)艺术的幻想实质是对白日梦的改造。 10.3 应用: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和“间离化”概念:史诗剧:用史诗即叙事方法在戏剧舞台上表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展示其发展趋势,以“叙事性”取代“戏剧性” 。 “间离化”:是史诗剧的核心概念。10.4 领会: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1)现实主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2)现实主义不应以酷似生活为标准,而应“驾驭”现实,洞察生活本质;(3)主张
28、把事件过程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4)现实主义应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新的现实,可借鉴先锋派的艺术成果。10.5 应用: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艺术创作的“技术”即技巧,代表着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构成了艺术生产中的艺术生产力。10.6 领会:阿多诺论否定的辩证法和艺术的否定性本质:否定的辩证法:真正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指向差异之物,即矛盾和对立,其真实含义永远是否定性的,而不具有任何肯定性;否定的辩证法就是要否定现实的总体性,捍卫、争取个体性和非同一性。艺术的否定性本质:“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 。10.7 应用: 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
29、:(!)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控制”把人变成“单维人” ;(2)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爱欲”本性的压抑;(3)批判资本主义滋长了“攻击性”罪恶;(4)从人性异化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10.8 领会: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本质和造就“新感性”的功能:(1)认为艺术的永恒性以普遍人性为基础,并对普遍人性作了弗洛伊德式的解释,强调艺术超越直接现实,展现了一个非压抑的条件,促使人的感性本能得以升华。 (2)艺术以想象与幻想对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使主体感性摆脱压抑状态,达到“感性的解放” 。(3)促使人们改变旧的感受世界的方式,造就具有“新感性”的社会主体,而“新感性”能变成一种改造、重建社会的现
30、实生产力。 (4)现代艺术是造就新感性的最佳途径。10.9 领会: 弗洛姆论“生产性的爱”与“社会无意识”: “生产性的爱”:提出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和历史的二律背反的观点,强调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而成熟的爱应是一种生产性的爱,一种给予。 “社会无意识”:指出社会是通过语言、理性逻辑和社会禁忌三个途径来压抑无意识的,它们是社会的过滤器;强调文学与社会无意识的密切联系。10.10 应用: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基本观点:“社会交往行为”理论: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对现代艺术中
31、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的基本观点:(1)对现代艺术打破传统艺术的“光晕” ,引导人们摆脱依附、寻求解放的功能予以肯定;(2)先锋派艺术所体现的不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希望,而是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是对交往行为合理化要求的潜在期盼;(3)指出先锋派艺术因“光晕”的丧失和“寓言”手法的广泛应用,使作品有机一体化被破坏,虚假整体意义被消解,与丑、否定的畸形结合,使艺术成为一个自主化的实验场所。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理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二课程内容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
32、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1.2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11.3 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文论。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11.5 文学符号学概况。11.6 文学叙事学简述。11.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化诗学。三考核知识点1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理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11.2 索绪尔语言学的几对基本概念。11.3 皮亚杰对“结构”的三个基本概括。11.4 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11.5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11.6 巴尔特论“写作的零度”和叙事作品分析的三个级次。11.7 托多洛夫论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11.8 洛特-加龙省曼对文化史的符号学研究
33、。11.9 格雷马斯的六个行动位元模型和“符号矩阵” 。11.10 普洛普论民间故事的 31 种功能和四个基本法则。11.11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的主要观点。11.12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主要内容。四考核要求11.1 识记: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论著野性的思维 、神话学 、 结构人类学 ;巴尔特的主要论著写作的零度 、 论拉辛 、 符号学原理 、 s/z 、 恋人絮语 ;托多洛夫的主要论著十日谈的语法 ;卡西尔的主要论著人论 ;苏珊朗格的主要论著情感与形式 ;格雷马斯的主要论著结构语义学 ;普洛普的主要论著民间故事的形态学 ;巴赫金的主要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 拉伯雷的创作以及中世纪和文
34、艺复兴的民间文化 。11.2 领会: 索绪尔语言学的几对基本概念: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11.3 领会: 皮亚杰对“结构”的三个基本概括: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功能和自我调节功能。11.4 应用: 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1)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2)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3)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4)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深有研究。11.5 领会: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以二项对立原则解析俄狄浦斯神话。11.6 领会: 巴尔特论“写作的零度”和叙事作品分析的三个级次:“写作的零度”:即零度风格,它体现为对作者主体性的遮蔽。巴尔特又指出,言语与文体两者从两个维度制约了作
35、者的创作。叙事作品分析的三个级次:功能级、行动级和叙述级。11.7 应用: 托多洛夫论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叙事时间:作品讲述的时间对事件时间的压缩和延伸;连贯、交替和插入。叙事体态:(1)叙事者大于人物;(2)叙事者等于人物;(3)叙事者小于人物。叙事语式:描写与叙述。11.8 领会: 洛特-加龙省曼对文化史的符号学研究:中世纪结构和启蒙型结构。11.9 应用: 格雷马斯的六个行动位元模型和 “符号矩阵”: 六个行动位:主体、客体、发者、受者、对手和助者;“符号矩阵”:x、反 x、非 x、非反 x。11.10 应用:普洛普论民间故事的 31 种功能和四个基本法则:“功能”即“人物的行
36、为,服从人物行动意义的行为” ;各种神话和民间故事内容上有差异,但可以找出共同的功能。普洛普归纳出 31 种功能,并认为任何一个故事都会有 31 种功能中的某几种。四个基本法则:(!)人物的功能是故事里固定不变的成分,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2)对民间故事来说,功能有数量上的限制;(3)功能的顺序永远不变;(4)就结构而论,所有的民间故事都属同一种类型。11.11 应用: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的主要观点: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巴赫金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11.12 领会: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
37、主要内容:(1)重视人类学;(2)提倡平等对待一切文学体裁、语言和风格;(3)消除诗学研究的封闭性,加大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各种文学因素的融合。12 解释学与接受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解释学与接受理论的发展概况和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主要观点。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二课程内容12.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12.2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12.3 姚斯的接受美学。12.4 伊瑟尔的阅读理论。三考核知识点12.1 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12.2 伽达默尔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12.3 伽达默尔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12.4 姚
38、斯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12.5 姚斯论期待视域与审美愉快。 12.6 伊瑟尔论“文本的召唤结构”和“文本的隐在读者”。四考核要求12.1 识记:伽达默尔的主要论著真理与方法 、 美的现实性 ;姚斯的主要论著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 、 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伊瑟尔的主要论著文本的召唤结构 、 阅读行为 。12.2 领会: 伽达默尔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的存在类似于游戏,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同理,作品的真正主体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是作品本身借作者的写作来表现自己。尤为重要的是,对游戏的表演和持续表演而言,观众的观看是决定性的,与此相应,艺术作品的接受理解对艺术作
39、品的意义显现和和持存也是决定性的。 12.3 应用:伽达默尔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文本理解活动在本质上乃是不同视域的相遇。视域融合不仅是历时性的,也是共时性的。 “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12.4 领会: 姚斯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文学作品的存在史是文学史研究的真正内容,文学史在本质上是作品的接受史。在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读者之维也就是引入历史之维,这种引入是接受美学作为文学史方法论基础的关键所在。12.5 应用:姚斯论期待视域与审美愉快:期待视域:主要有两大形态,一是在既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域,二是在既往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域。这两大视域
40、相互交融,构成具体阅读视域。期待视域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又是其限制。姚斯将作品的理解过程看作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文学作品的接受史实际上表现为读者期待视域的构成、作用、及变化史。姚斯还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认为后者是接受美学的主要任务。审美愉快:(1)审美生产方面的愉快及相关审美经验,即“审美创造” ;(2)审美接受方面的愉快及相关审美经验,即“审美感受” ;(3)审美交流方面的愉快及相关审美经验,即“审美净化” 。 12.6 应用: 伊瑟尔论“文本的召唤结构”和“文本的隐在读者”:“文本的召唤结构”:指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文本的隐在读
41、者”:不是指具体的实际读者,而是指一种“超验读者” 、 “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 , “ 隐在读者”意味着文本之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性。13 解构主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主要观点。二课程内容13.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13.2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13.3 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理论。13.4 文学解构主义。13.5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三考核知识点13.1 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13.2 转向解构的巴尔特的文本理论和文本阅读理论。13.3 德里达论文字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 。13.4 德里达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和对汉字的向慕
42、。13.5 德里达常用的解构术语:“异延” 、 “播撒” 、 “补充”和“踪迹” 。13.6 德曼的修辞学阅读理论。13.7 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13.8 哈特曼解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13.9 福科的话语理论和权力理论。13.10 福科论作者作为话语的功能。四考核要求13.1 识记:德里达的主要论著论文字学 、 白色的神话 ;德曼的主要论著盲视与洞见 、 阅读的寓言 ;布鲁姆的主要论著影响的焦虑 、 误读图示 ;哈特曼的主要论著荒野中的批评 、 横渡: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 ;福科的主要论著疯狂史 、 知识考古学 、 性史 、 权力/知识 。13.2 领会:转向解构的巴尔特的文本理论和文
43、本阅读理论:文本理论:从来不存在“原初”文本,每个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文本这种“复数”特点导致文本意义的不断游移、播撒、流转、扩散、转换和增殖,文本本身只是开放的无穷无尽的象征活动。文本阅读理论:(1)阅读“文本”需转喻式思维;(2)判断“文本”间的区别,要依据它们不同的能指意指的活动路线与意义播撒过程;(3)阅读“文本”是一种创造的双重“游戏” 。13.3 领会:德里达论文字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 文字学:意为关于“字符”的“科学” 。 德里达认为传统语言学刻意用口说的话即言语来压制书写的话即文字,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从而阻碍了文字作为一门
44、科学的建构。肃清言语加诸文字之上的阴影,是解构主义的当务之急。 “逻各斯中心主义”: 德里达称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以言语直接沟通思想而贬抑书写文字的传统为“逻各斯中心主义” ,它的另一个名称就是“语言中心主义” 。设定意义在文字之先的书的概念,只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御用工具,要建立文字的科学,势必要扫清这一障碍。13.4 应用: 德里达对传统哲学 /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和对汉字的向慕: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二元对立是西方传统哲学把握世界的一个最基本模式,而且两个对立项并非是平等的,德里达认为要颠覆传统哲学,就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颠倒过来” 。哲学作品中并不仅仅存在作为文学性象征的隐喻,用来帮助说明某些概念,哲学本身就是一门植根于隐喻的科学,假如把其中的文学性清除出去,哲学本身势将一无所剩。对汉字的向慕:汉语是一种非表音文字,虽然很早就有了表音的因素,但在结构上表意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汉字代表一种发展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