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5335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016-2020 年)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7 年 1 月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016-2020 年) 收集资料截止时间: 2015 年 8 月 30 日 编 制 时 间 :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 规划基准年: 2015 年 规划期: 2016-2020 年 领导小组: 技术指导: 技术总编: 编制小组: 规划编制单位:黔西南州国 土资源局 技术协作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九地质大队 规划提交时间: 2017年 1月 目 录 总则 . 1 (一)规划依据 .

2、1 (二)规划期限 . 2 (三)规划范围 . 2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 . 3 (一)地质灾害现状 . 3 (二)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 . 3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 4 (四)面临的形势 . 6 二、“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思路 .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基本原则 . 8 ( 三)规划目标 . 9 (四)工作任务 . 10 (五)主要指标 . 10 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 . 11 (一)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 11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 12 四、综合防治工作部署 . 13 (一)地质灾害调查 勘查与风险评价。 . 13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 1

3、3 (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 14 (四)应急救援体系及应急处置工程 . 15 (五)全州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建立及运行 . 16 (六 ) 建立地质灾害警示教育基地 . 16 五、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 16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控研究 . 16 (二)地质灾害监测与气象风险实时预警预报研究 . 17 (三)典型地质灾害数字模拟研究 . 17 六、经费估算与效益评估 . 17 (一)经费依据 . 17 (二)经费估算内容 . 18 2、监测预警体系 . 18 (三)经费筹措 . 19 (四)效益评估 . 20 七、保障措施 . 20 (一)政策保障 . 20 (二)组织保障 . 2

4、1 (三)技术保障 . 21 (四)经费保障 . 22 附则 . 22 1 总则 为“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全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作,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不利影响,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省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贵州省“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2015-2017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结合全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全州

5、地质灾害管理和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一)规划依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9年)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年)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

6、006年)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6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2011年) 贵州省地 质环境管理条例( 2007年)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 2015年) 2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2016年) 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 2015年,规划年限为 2016-2020年,规划资料收集时间截止 2015年 8月。 (三)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适用于全州所辖兴义市、义龙试验区、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县、贞丰县、望谟县、安龙县、册亨县共 7县 1市 1区。

7、2、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因 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全州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316 处。 威胁村(居)民 24953 户计 134798 人,潜在经济损失 298398 万元。其中: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主,为 1113 处,占 84.57%; 人为因素诱发的 203 处,占 15.43%。 地质灾害隐患以小型为主:为 943 处,占 71.66%; 中型 336 处,占 25.53%; 大型(威胁人口500

8、-1000 人) 28 处 ,占 2.13%; 特大型(威胁人口 1000 人以上) 9 处,占 0.68%。 全州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统计表 县(市、区) 总数 险情分级 成因 备注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自然 人为 兴义市 227 0 2 48 177 170 57 义龙试验区 63 0 1 5 57 61 2 兴仁县 177 1 8 42 126 144 33 普安县 192 0 7 85 100 165 27 晴隆县 173 3 5 63 102 171 2 安龙县 128 0 3 14 111 100 28 望谟县 144 0 1 20 123 142 2 贞丰县 141 4

9、1 50 86 55 86 册亨县 71 1 0 9 61 71 0 合计 1316 9 28 336 943 1079 237 (二)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州地灾灾害防治工作按照统一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基本完成了上一轮规划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期完成全州重点地区重大地灾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二是建立了覆盖全州地灾灾害隐 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定地质灾害监测员,并落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经费;三是采取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地灾预报预警信息,会同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并及时转发省级预报预警信息;四是成立了州、县(市、区)级地

10、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五是 2011 年以来,每年都有按照上一轮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增强人民4 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由于地质灾害具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和破坏性强的特点,特别当前,极端气候频发,且随着全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 伐加快,具体实施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项目时,与上轮规划衔接不够紧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急危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先期进行综合治理。对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十三五”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安排部署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做了适当调整。上轮规划中未实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将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州综合治理项目继续

11、实施。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黔西南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及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全州财政共投入资金 24378 万元。州级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履行相关防灾减灾职能,最大限度减轻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1、法规政策逐步完善 在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12、、地质灾害防治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办法和贵州省矿山地质灾 害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并下发了黔西南州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黔西南州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 2、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得到普及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一是充分利用“ 4.22”世界地球日,“ 5.12”防灾减灾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宣传国务院2004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7 年施行的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 条例等

13、相关法规。二是黔西南州国土资源局以技术单位为技术支撑,5 主动推进“五到位”“十有县”“高标准十有县”的宣传培训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讲座。三是在 2014 年汛期以前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 50 人以上的地灾隐患进行全覆盖演练,而在 2015 年汛期以前对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覆盖演练。通过以上工作,普及了全州人民的地质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夯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防治基础,使全州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走上依法依规的高标准防治轨道。 3、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 系 依托全州建立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形成了监督管理

14、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快速反应体系等一整套组织管理体系。一是在技术支撑单位专业人员指导下建立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组织乡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由上至下的群测群防体系。二是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形成了以各级人民政府为指挥核心,基层快报、专业队伍快速出击的快速反应体系。三是按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抓紧落实成立地州级、县(市、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专门责任人,专人监测,明确各级政府党政主要负责 人为本行政区域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同责制度,落实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4、地质环境管理与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完善 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黔西南州州委、

15、州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全州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管理职能,依托县(市、区)乡、镇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印发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等,实行州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领导包村(社)、村(社)领导包组,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为重点 ,积极开展汛期前排查、汛期检查、汛期核查,及时将新增隐患点纳入防治体系,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发放明白卡、设立警示牌、指定责任人、制定撤退路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5、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 1) 2000-2007 年,全州各级政府

16、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开展全州各县(市、区)地质灾害区划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初步建成6 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 ( 2) 2007-2014 年,全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开展贵州省重点地区重 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提交了全州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详查报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进行更新升级。 ( 3)按国家相关规定,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申报项目或各级政府筹资对险情和危险性较大的地灾隐患进行综合治理,力求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 4)到 2015 年 12 月止,全州向上级申请中央

17、立项资金 1800 万元,省级立项资金 19444 万元,消除地灾隐患 25 处;应急资金 180 万元,消除地灾隐患 2处; 学校 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 2560 万元,消除地灾隐患 8 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 金 394 万元,消除地灾隐患 2 处。到目前为止,共消除地灾隐患 37 处。 (四)面临的形势 从全州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看,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增长,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目标,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一批重大地质灾害实施了勘查、监测和治理,积

18、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大规模、高速的建设不断的深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将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 战。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机理、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规律,结合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综合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全州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为: 1、地质环境条件诱发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黔西南州总体呈西北高、东南底地貌,境内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为辅,硬夹软、软夹硬岩组的岩层广泛分布。再加之降雨集中频繁等自然条件,隐患点数量呈动态变化,虽然经过综合治理核销了许多,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

19、性、突发性、破坏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很多地质灾害往往存在 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7 极端气候发生频繁,雪凝、暴雨、持续降雨或干旱诱发地质灾害呈多发态势。 2、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地质灾害发生 “十三五”时期是黔西南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决胜阶段,全州将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四大战略行动”,成为贵州省“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将陆续上马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叠加、强降雨等因素,地质灾害仍将呈现高发、频发和突发态势,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面临形势依然严

20、峻。 3、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 地灾隐患点多面广,防治难度较大。全州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同时受调查精度、准度的影响,除已发现的 1316 处隐患点外,仍可能还有隐患点未被查出,其隐蔽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经费投入能力不足,综合防治困难。虽然近年来我省、全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较大,但地质灾害隐患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防灾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全州 1316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平均按 200 万元 /点测算,综合防治经费约 27 亿元,按现在的资金投入计划。 至少要 15-20 年才能消除现状地质灾害隐患。另外,全州各级政府虽然有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专户,但资金有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展难以有序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