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制瓷场景古代制瓷场景之取土制瓷所用的瓷土都要取材提炼。一般先依山采土,然后碓(di)舂(chng 捣制) ,并将其中色澄质细者用溪水淘洗干净,再制成砖状的不(dn)子(特指做成砖状的瓷土块,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待用。2古代制瓷场景之练泥练泥是决定瓷器材质优劣的关键所在。其方法是把瓷土放入缸中,以水浸没,再用木棍不断地搅拌分离杂质,接着用马尾细箩过滤;最后将泥水倒入下铺细纱布的无底木匣内;待水干后取出,并用铁锹翻动使之结实。3古代制瓷场景之修模古代烧制圆形瓷器,每一器物必先有一个模子,只有这样,瓷器的大小款式才可整齐划一。而模子必须同原器相似,且不能过大,约一尺的模坯烧成后会收缩至七八寸。所
2、谓修模,而不叫造模,是因为一个模子通常要经过数次的修整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4古代制瓷场景之画坯画坯犹如添衣,是体现陶瓷器自身美感的重要步骤。古代画坯,分工十分明确细致, “画者不染,染者不画 ”,另外还有锥工、雕工、镂工等。一件青花釉里红的制作,就需要画工先将红彩画于器上,而釉外的青花边线是出自旋坯工之手,器底的题款则由落款工完成。5古代制瓷场景之彩器五彩、斗彩以及珐琅彩器都需将各种色料研细调和才能上色。用色的方法有三种:用芸香油调和,用胶水调和及用清水调和,且都各有长处,油调便于渲染,胶调易于涂抹,水调则有利于堆填。6古代制瓷场景之烧炉白瓷加彩后,需要复烧以固色。而此烧炉又不同于窑炉,有明炉和暗炉之分。明炉是开放式的,专用以烧制小件瓷器;暗炉为封闭式,高三尺径长两尺,专烧大器,可使器物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