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学德育论文:论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形成摘要认真探讨研究德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对于科学地组织德育管理过程 ,保证德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的均衡发展,顺利实现科学意识和高尚道德品质向个体及群体行为的转化,实现德育实效性形成的最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学 素质教育 德育实效性 一、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就业
2、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变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学校的教育环境却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又不懂要为
3、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又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他们的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和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深刻影响着未成年学生的道德的养成,产生了如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抵不过两天社会影响等现象。由此可见,如何趋利
4、避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二、更新领导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 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
5、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每一位学校教育领导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三、转变角色,教师注重以身示范 1、注重培养、打造新型的专业化德育管理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要学习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
6、,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
7、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2、顺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也要随之变化。中学生共同特点一方面是自认为已经长大成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老师与家长
8、的尊重。另一方面,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是非观念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以丑为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容、关爱和赏识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它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作为新型社会形势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友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教师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9、,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真诚地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四、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工厂,去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学习、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外单位实践,这都大大增强了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建立家长函授学校,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教材料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家长。 坚持“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本”,构建起自主性教
10、育框架,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起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德育教育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学生暴力”等事件将不在重现。 五、全员参与、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德育是管思想、管方向、管态度、管动力的,要适应现代化德育管理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有”新人,就首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做到德育管理全员化把德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实处,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还必须要大力提高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德育管理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应该努力发挥德育管理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日金百行德为首江西日报A2 版:2001、12、1 2、张东风论德育管理周口师专学报第 15 卷第 4 期; 3、蔚雅琴谈谈学校德育管理的几个问题沈阳干部学刊2004、4 4、佚名校园德育建设之我见中国教师报200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