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媒大学:2002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试题(一)新闻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舆论学 2、第四媒体 3、新闻网站 4、 “竖三民”报 5、拒检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注意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2、简述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与意义。 三、论述题 1、面对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对“新闻真实”的认识。 2、试述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新闻伦理思想。 3、试论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与历史意义。(二)新闻广播电视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策划 2、记者述评 3、非线性编辑 4、背景音响 5、新闻广播节目 二、问答题 1、简述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区
2、别,以及二者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2、简述广播专稿接听知规律提炼和表现主题的要求。 三、论述题 1、结合广播(或电视)新闻实践,谈谈隐性采访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四、新闻作品分析 结合一场不寻常的交通肇事风波论述连续报道的特点,并分析该报道在舆论监督的特色。 (亦可指出不足之处)中国传媒大学:2003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 新闻业务部分 一、名词解释1、 录音评论 2、现场直播 二、 简答简述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有哪些?三、 论述何谓新闻谈话节目?其特点及制约谈话节目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广播(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发展的看法。新闻史部分一、 名词解释1、 时务文体 2、爱德
3、华。莫罗二、 简述简要回答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体制的特色。三、论述试述反“ 客里空” 运动的经过和意义,对我们今天做好新闻工作有哪些启示。新闻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 新闻批评 2、新闻手段二、 简答简述资本注意新闻自由的实质。三、论述试论述我国社会注意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中国传媒大学:2004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1、电波战 2 、新闻理论 3、新闻事业二、简答题1、 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地位三、 论述题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业务一、 名词解释1、 新闻体裁 2、消息头二、 简答题社会新闻的由来、特点新闻史一
4、、名词解释1、 晋绥日报 2、路透社 3、徐宝璜二、简答题1、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三、论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5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客观性 2、舆论监督二、简答题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三、论述题谈谈当前新闻界“ 三项学习” 的重要意义。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1、新闻集纳 2 、社会新闻二、简答题消息、通讯、言论三者之间的差异。三、把 1000 字的新闻稿改写成一则 500 字的消息,要求用倒金字塔法。(30 分)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炉边谈话 2、反“客
5、里空”运动 3、梁启超 4、爱德华。莫罗二、论述新青年的报刊活动及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6 年考研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一、名解1 新闻价值2 报刊的四种理论二、简答1 事实对新闻传播者的制约。2 新闻事业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方式有哪些。三、论述1 联系实际,谈谈新闻事业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新闻史一 名解1 新莱茵报2 林白水二 简答1 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办报活动。2 简述“ 新生事件” 的经过。三 论述1 论述 19 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经过及其影响。新闻业务一 名解 1 广播传播符号2 谈话节目二 简答1 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的要求。2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三 评析题,就 解放日
6、报的一则消息 按照消息和新闻传播的特点,分别从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四部分判断其优、缺点。中国传媒大学:2007 年新闻学考研基础试题 新闻理论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5 分/1)1、新闻学 2、新闻政策 二、简答:(10 分/1) 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 2、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三、论述:(20 分) 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点阐述 新闻史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5 分/1) 1、 “苏报” 案 2、邵飘萍 二、简答:(10 分/1) 1、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广播电台的创办情况 2、简述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三、
7、论述:(20 分/1) 论述廉价报刊的创办和意义 新闻业务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5 分/1) 1、编辑方针 2、同期声 二、简答:(10 分/1) 1、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及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2、电视述评与报纸述评的区别 三、写作题:(20 分) 两篇稿件,根据内容写消息 . 要求 :双行标题 ,消息头和导语要规范 ,标出主标和副标. 材料是 :有关鸟巢工程钢结构卸载,引用的北京娱乐信报和北京晚报的消息.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考研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五个根底 2、新闻手段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反应舆论的两重性。 2、新闻事业联系群众的方式。 三、论述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请阐述你对于这一段话的理解。 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 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2、星法庭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二、简答题 1、略述人民之友报的创办情况及意义。 2、略述申报创办初期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 三、论述题 论述 1911 年之前报刊思想上的发展 新闻业务 一、名词解释 1、广播通讯 2、公共广播电视 二、简答题 1、采写经验性新闻的要领? 2、什么是新闻体裁?广播新闻体裁包括哪些? 三、改写消息 要求:将一篇新闻改写成
9、500 字左右的消息,题目自拟。2009 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试题考研真题新闻史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约翰 威克斯2反“客里空”运动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三、论述题(20 分)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社会责任论2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2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三、论述题(20 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西方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认识与
10、评价。新闻业务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则。2简述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二、论述题(15 分)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三、应用题(15 分)分析下列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篇幅不超过 800 字。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最近, “时评”这一现象引发了争议。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不论是传统的主流报
11、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现在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都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一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欢迎。这说明无论是报刊本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快速反应,也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不少时评能够切中时弊,表达公众的意见,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要求,对于社会有相当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同时,时评也是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一些互联网上的“网评” ,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对象。而报纸上的“时评” ,如果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而一些网络评论的写作者
12、也由于其文字清新或辛辣而被传统纸媒所借重,成为专栏作者。这样在网上网下形成了相互支撑的互为掎角之势,极大地拓展了言论的空间,对于社会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有极为正面的价值。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造成了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快速变化,经济情况和社会趋势的变化也相当迅速,所以公众对于快速反应的时评有着强烈的需求。时评往往价值观明确简单,对于问题的看法直截了当,是一种充满了“确定性”的文体。这对于公众在复杂生活中寻求某种确定性是有相当的帮助的,也对于公众确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参与公共事务有相当的意义。因此,简单地否定时评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一些否定时评的言论其实也是被当作时评发表的,这其实也说明了时评的价
13、值和时评作者们对于社会的贡献。但时评当然也有明显的局限。我想时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时评多数是由一些时评人写成,他们对于时评文体有很好的掌握,但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简单化,往往倾向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以及只求痛快淋漓、不求客观理性的策略。时评具有网评般的尖锐犀利,也有网评的一清二白。时评往往从一种情绪化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以网络博客和跟帖的风格来理解事物,常常结论来得过快过大。期望见微知著,却难免无限夸大;期望深入浅出,却难免过甚其辞。这样的文体风格对于一望而知的丑恶现象进行抨击和鞭笞是有所贡献的,但对于今天所面临的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各种矛盾纠结的多重现象
14、的复杂性的认识,却难免缺少客观理性的态度和具体入微的分析。其次,时评往往缺少第一手的资料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切实观察。往往仅仅依靠一些网络中或媒体中的报道来发表意见,于是容易捕风捉影,过度引申,往往和实际情况有相当的距离。这可以说是时评当下所表现的明显弊端。时评往往可以帮助宣泄公众的情绪,却无助于公众对于事物复杂性的深入体察和理解。有这样的弊端,其实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并不应该简单否定时评的贡献。现在所需要的是时评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中有弗里德曼这样的名记者,也有克鲁格曼这样的大学者。像记者这样接触第一手现实材料的人写出的时评往往有强烈的现实感,而学者是术有专攻的专家,对于问
15、题的复杂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让更多的记者和学者加入到时评人的行列之中,这样,时评就有了更多的不同意见的相互参照和相互对话,显然有利于时评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当下时评的问题不是应该做“减法” ,让现在的时评压缩,而是要做“加法” ,让更多的不同的人来写时评。这样,社会舆论的空间才会扩展,而舆论的理性和客观才可以实现。2010 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新闻史(50 分)一、名词解释(15 分)1 苏报案2 范长江3 中央通讯社二、简答题(20 分)1 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2 简述发达国家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轨迹。三、论述题(15 分)简述新华日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地
16、位和作用。新闻理论(50 分)一、名词解释(10 分)1 报刊的四种理论2 舆论引导二、简答题(20 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 简述失实报道产生原因以及防止对策。三、论述题(20 分)联系实际,谈谈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带来的影响,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和方法。新闻业务(50 分)一、简答题(20 分)1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要求。2 新闻“跳笔”的内涵及其特点。二、论述题(15 分)结合实例,阐述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时评,字数 800 字左右。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北京2009年月日至日,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史无
17、前例的世界传媒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我们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八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析了世界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变化的受众需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背景下,传媒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相信本次峰会深化了认识,扩大了共识,加强了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传播技术新型化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共通共融,为世界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媒体报道世界事件和全球问题构建了重要舞台。我们希望,世界各地媒体向全
18、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我们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世界传媒业造成的严重冲击。我们还就媒体应对危机、创新发展的策略和经验交换了意见。 我们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世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鼓励受众的参与,将有助于推动世界传媒业变革和进步。我们希望,在世界传媒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世界媒
19、体峰会搭建的有效平台,各媒体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展信息交流、人员交流、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分享机遇与成果。 我们确信,本次峰会的举行将对世界传媒业产生广泛、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各地媒体共同应对挑战、增进彼此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本次峰会由新华通讯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和谷歌共同倡议发起,新华通讯社承办。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 707 新闻学基础真题(完整版)来源:跨考教育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11 年 1 月 16日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53) 1.“定本”制度 2.万国公报 3.北大新闻学
20、研究会 二、简答题(102) 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 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 三、论述题(15) 谈谈你对 19 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52) 1.公共新闻学 2.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102) 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三、论述题(20) 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新闻业务 一、简答题(102) 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 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论述题(15)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 三、
21、应用题(15) 根据下述材料,写作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评论。 武汉 300 亿建全球第三高楼 投资约 300 亿元,设计高度 606 米,8 日破土动工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将打造成仅次于阿联酋迪拜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塔。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关于这幢超高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讨论。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由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汉沪两地迄今为止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合作项目,未来它将成为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其核心部分即为全球第三高楼绿地中心。 据介绍,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规划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特征,集商业
22、、金融、办公、高星级酒店、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于一体。整个项目计划 5 年后全部建成。 8 日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开工奠基典礼”举行。绿地集团与美国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由后者进行运行白金五星级酒店。与泰国正大集 团签署合作意向书,打造高端的购物中心。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与武汉政府签订保障性居住区合作协议,参与建设 50 万平方米的保障性 住房。 据了解,绿地中心的高级公寓、写字楼、商务会所等各项功能都定位在世界级别,该项目将成为世界 500 强、大型国企、优秀民企等高端商业运营机构在中部地区的“华中总部首席商务空间”。 武汉亿房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武汉作为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无论是出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形象的需要,超高层建筑都是必然选择,将来武汉的摩天大楼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