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輔大2009/9,甲骨文的發現,王懿榮,1898年因患病,請太醫診治,從藥物中發現甲骨(時人誤以為龍骨)。此說有人懷疑。但一般均以此年為研究甲骨的起點。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王懿榮自殺。其子將千餘片甲骨售予王懿榮友人劉鶚,劉又從古董商收購得五千餘片。劉的家庭教師羅振玉力勸劉鶚精選其精要拓印傳世,1903年編成鐵雲藏龜(1058片)。劉鶚後來因罪被判充軍新疆至死。劉、王二人均未對甲骨作進一步的研究。,甲骨學的建立,孫詒讓的契文舉例(1904)為第一部甲骨文著作。 甲骨文研究的先驅:四堂羅振玉(雪堂,1866-1940)王國維(觀堂,1877-1927)董作賓(彥堂,1895-196
2、3)郭沫若(鼎堂,1892-1978),甲骨四堂的評價,唐曉蘭曾評價他們的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導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其時代,鼎堂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羅振玉(一),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1913)、殷墟書契菁華(1914)、鐵雲藏龜之餘(1915)、殷墟書契後編(1916)在羅以前,甲骨的出土地被商人欺騙,說是湯陰。(日人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為國外第一部甲骨著錄,也誤信其說)至羅振玉一再加以利誘,商人才說出龍骨的正確出土地為安陽。羅即據史記考訂出安陽為殷代後期建都之所。,羅振玉(二),史記殷本紀索隱:契封于商,其後盤庚遷殷。正義引括地志: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即北冢殷虛。史記項羽本
3、紀:項羽乃與期洹水殷虛上。傳瓚注:洹水,在今安陽縣北。羅氏推斷這些甲骨文字為殷代貞卜文字。即派人至安陽直接收購甲骨,1916年,他還親自到安陽做實地調查。,羅振玉(三),1910年,羅振玉在殷虛貞卜文字考的序中提到甲骨是商代晚期武乙的遺物,至1916年,在殷虛書契考釋中他又指出安陽小屯的甲骨是商王武乙至帝辛(紂王)間的占卜文字。(目前認為,殷虛甲骨的年代是由盤庚到帝辛。)運用甲骨文考釋殷帝王名號,並糾正古書的訛誤。殷虛書契考釋考訂了湯至帝辛間帝王諡名17人,其中15人與史記相合。並認為史記中的天乙即卜辭的大乙之訛。武丁之子,史記書作大丁,竹書則作文丁,與卜辭中的文丁、文武丁相合,知史記誤而竹書
4、正確。,羅振玉(四),羅氏對甲骨文的形音義分別加以考釋,殷虛書契考釋為其代表作。1914年初版,考釋出485字,至1927年增訂版,增至571字。至1990年左右,能識讀的甲骨文字也才一千多字。可見羅氏的貢獻。羅振玉提出辨識甲文字的方法: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困難:文獻少、卜辭詞句過於簡單、古文字形體不規則且不固定。羅氏的重要貢獻另外在於他對王國維的賞識與提拔。,王國維(一),一、考釋文字:王國維精通文字、音韻、訓詁等學,充分利用比較文例、文獻的方法,雖然只釋十餘字,但均為通讀卜辭的關鍵字。如釋旬、釋西、釋史、釋禮、釋天、釋物等。收入觀堂集林。,王國維(二),二、提出二重證據
5、法考證古史必須充份利用可信的古籍和地下發掘的甲骨、金文相互印證。其方法較乾嘉以來的以經注經的方法更客觀。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主張將文獻與地下出土文物一起研究。(以實物印證古書)饒宗頤則進一步將出土文物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文字,一種是沒文字的。(稱為三重證據法),王國維(三),三、利用甲骨探討商周歷史和典章制度殷墟卜辭所見地名考(1915)、三代地理小記(1915)、鬼方昆夷玁狁考(1915)、殷周徵文(1916)、殷周制度(1917)、古史新證(1925)。,王國維(四),四、先公先王考以證古書的可靠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續考因為這兩篇文章,印證了史記所在為真實,亦足以駁斥崔述、康
6、有為以至顧頡剛疑古學派,甚至中國文化西來說的主張。郭沫若推崇: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王國維的業績是新史學的開山。,王國維(五),五、啟迪甲骨的綴合(1917) 六、開創斷代研究的方向:成就最大的是董作賓,但董是王的學生。郭沫若也從事斷代研究,但不及董。,董作賓(一),一、殷墟的發掘董作賓:從1928年至1937年在安陽殷墟科學發掘15次,董作賓參加了前7次和第9次發掘,奠定了我國田野考古學的基礎,培養了一批考古學專家。,董作賓(二),二、甲骨的斷代他1933年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歸納十個斷代的標準: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將甲骨分為五個時期(一)盤庚、
7、小辛、小乙、武丁(二)祖庚、祖甲(三)廩辛、庚丁(四)武乙、文丁(五)帝乙、帝辛,董作賓(三),三、甲骨分派研究四、殷代曆法研究,郭沫若(一),一、結合古文字和古代史,對古代社會作全面系統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30)、兩周金文辭大系(1931)、甲骨文字研究(1931)、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1931)、金文叢考(1932)、卜辭通纂(1933)、中國古代銘刻匯考續編(1933)、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1934)、殷契粹編(1937)、殷周是奴隸社會考(1942)、論古代社會(1943)、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1944)、青銅時代(1945)。,郭沫若(二),二、擅用排比方法研究甲骨三、
8、考證殷先王名稱:羅、王已將卜辭中的先公先王名稱剔出,但有訛誤。四、藉甲骨探討上古神話,郭沫若(三),五、以干支計算地望的距離:古書一般記載日行三十里,利用干支的關係以計算日程。六、主編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由胡厚宣編輯。,四堂的後繼者,羅振玉:羅福頤(故宮)、商承祚(中山大學)、孫海波(復旦)王國維:(清華時期)戴家祥(北京師範)、徐中舒(四川大學)、朱芳圃(河南大學)、吳其昌。(北大時期)丁山、董作賓(中研院)、容庚(中山大學)自稱受羅、王影響:郭沫若(中國科學院)、唐蘭(北大)、于省吾(吉林大學)董作賓:胡厚宣(中國科學院)、嚴一萍(藝文印書館)、金祥恆(台大)、李孝定(中研
9、院)、張秉權(中研院)受董學影響者:陳夢家(暨南大學)、島邦男(日本弘前大學),殷墟以外的甲骨文字,除了安陽殷墟之外,其它地方也發現甲骨文,河南鄭州二里岡(商中期)、山西洪趙坊堆村(周)、陜西長安張家坡(周)、北京昌平白浮村(周)、陜西岐山鳳雛村(周;又稱周原甲骨)、陜西扶風齊家村(周)。1986年西安西郊斗門鄉花園村發掘一批4500-5000年前的甲骨文,時代約屬龍山文化晚期(一般認為是夏王朝時)。周原甲骨的重要性,可以補足由殷商過渡到周的一段歷史。,電子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甲骨文電子資料庫成功大學:甲骨文全文影像資料庫中研院史語所:甲骨文數位典藏,甲骨學研究的對象,一、對甲
10、骨自身所具有的規律系統的研究。如甲骨文字的釋讀、卜法文例、書法、分期斷代、占卜鑽鑿、辭例等。二、通過甲骨文對殷商史和上古文化史的研究。三、通過甲骨文對漢語文字的研究。四、通過甲骨文對中國上古文學的研究。五、通過甲骨文對世界科學文化的研究。,重要的甲骨學者(一),1899-1909:王懿榮、劉鶚、孫詒讓。1910-1919:羅振玉、王國維、林泰輔(日)、金璋(英)、明義士(加)。1920-1929:王襄、商承祚、葉玉森、胡光煒、容庚、聞宥、丁山、董作賓等。1930-1939:郭沫若、束世澂、劉朝陽、吳其昌、唐蘭、孫海波、朱芳圃、陳夢家、聞一多、金祖同、胡厚宣和白瑞華(美)、吉卜生(英)、布那柯夫
11、(蘇)。,重要的甲骨學者(二),1940-1949:于省吾、張宗騫、李旦丘、曾毅公、楊樹達和魏特夫格(德)。1950-1959:管燮初、李學勤、趙錫元、姚孝遂、饒宗頤、嚴一萍、張秉權、金祥恆和(日)貝塚茂樹、島邦男、赤塚忠、白川靜、池田末利、林巳奈夫、伊藤道治、松丸道雄等 。1960-1969:裘錫圭、林澐、李孝定、許進雄、黃然偉等。,重要的甲骨學者(三),1970-1979:高明、王宇信、張永山、楊升南、王貴民、孟世凱、蕭艾、齊文心、蕭楠、陳煒湛、曾憲通、徐錫台、陳全方和吉德煒(美)、玉田繼雄(日)、尹乃鉉(韓)、劉克甫(蘇)。1980-今:蕭良瓊、謝濟、彭邦炯、常玉芝、常正光、吳浩坤、潘悠
12、、袁庭棟、溫少峰等。,甲骨文中所見的刑殺,于省吾歸為八點:一、對於人身的蹂躪。二、捆綁。三、械具和囹圉。四、肉刑。五、火刑。六、埋人祭祀。七、砍頭祭祀。八、胣 刑,即剖腹刳腸。,甲骨文與天文氣象,一、對天體氣象的記載風、雲、雨、雪、雷、電、日、月、星、虹等。二、對天體星辰的記載日食、月食、太歲等。三、歷法旦(天明)、明、朝(8時左右)、大采(與朝似)、大食(9時)、中日(正午)、昃(午2時)、郭兮(午4時,又稱小食)、小采(午6時)、莫(似小采)、昏(黃昏至天黑)、夕,甲骨文與農業,穀類禾、年、麥、稻、黍、粟、米陳夢家考證:禾和年有廣狹二義,凡單稱受年、受禾、年有足雨、禾有及雨,都指穀子。凡稱黍年、秬年之年,則泛稱穀類。農業相關字田、辰、農、利、秉、春、倉、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