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5343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艾滋病流行病学,潘晓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主要内容,艾滋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进展流行病学在监测和干预中的应用艾滋病流行现况和趋势,艾滋病流行病学,疾病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行为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艾滋病基本概念,艾滋病是英文AIDS(Acquired Immunity Deficiency Syndrome) 的中文译音,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可以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being Immunity Deficiency Virus ),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当病毒侵入人体后,经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

2、病,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艾滋病是一种有明确病原体的可通过人之间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感染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肿瘤。AIDS首先于1981年在美国同性恋人群发现并进而命名,1983/1984年分离鉴定了HIV病毒,明确为AIDS的病原。,HIV病毒:多亚型和多变异,HIV-1和HIV-2M组、O组和N组亚性型:A-KCRF:基因重组亚型,主要是HIV-1型毒株亚型监测的意义 不同亚型与不同传播途径的关系:B主要通过男性同性性行为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C主要异性性接触传

3、播 流行地理和传播线路的分析:东南亚区域的C亚型和B亚型 重组亚型传播效力变化及对流行的影响:东欧的B/A重组流行、泰国的A/E重组,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HIV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快消失HIV对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均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得多对HBV有效得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HIV感染的三种结局,典型进展者:8-10年潜伏期后成为艾滋病人,80% -90%快速进展者:CD4细胞2-5年内迅速下降,HIV病毒载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且分离的HIV有均一性。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维持15年以上,而且CD4计数维持正常,在

4、所有感染者中比例一般在8%-10%。,感染成功,急性期症状,诊断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现症状,8-10 年,1年 ,0.5-2年 ,HIV抗体-,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艾滋病的诊断,HIV感染者:确定HIV感染的个体 抗体检测:初筛和确认 辅助诊断艾滋病病人:临床诊断标准见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 GB16000-1995,HIV在人体内的生存,长期生存,无法清除: 整合到细胞 高度变异特性 产生的不稳定的中间型是HIV-1来源 的储存库,艾滋病的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均为艾滋病的传染源,目前主

5、要集中在共用注射器的静脉注射吸毒者、卖淫嫖娼者、同性恋者和感染HIV的孕妇中。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传染性都很大。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感染期的HIV感染者由于症状不特异和潜伏期长,传播意义更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从个体角度,每个个体都易感。由于传播途径与个体 危险行为有关,在低流行期,根据发生高危行为的可能性分为: 高危人群:暗娼、嫖客、同性恋者、静注吸毒者等 脆弱人群:长卡司机、流动人口、矿工、军人 等 一般人群:社区普通人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人群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没有保护的异

6、性、男性同性间的性交(阴道性交、肛交、口交)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吸毒,输入未经HIV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检测的精液和人体组织器官;使用未经合格消毒的穿耳针和纹身器具;共用牙具和剃刀;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合格的医疗器具;其他方式导致皮肤黏膜破损并接触到HIV携带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哺乳传播发生的部位:粘膜、破损的皮肤对于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意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下列情况不传播艾滋病,一般接触不传播:握手、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不经公共设施传播:马桶、电话、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空气和水,HIV 传播的四个

7、基本条件HIV Transmission The Four Principles,排出:病毒从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体外存活:病毒在外环境中能够存活进入:病毒能进入另一人体的血液中足量:有足够数量的病毒导致感染,艾滋病的传播概率,在没有保护措施情况下,一次行为传播概率:男性同性性行为肛交0.5%-3.0%;异性性行为 阴道性交 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 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输血传播90%-100%;针头刺伤0.3%;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1348%。世界银行1997,艾滋病人群传播的特点,冰山现象:1:1010000,1:36传播广泛,已在全球广泛流行传播与人群的特定行为

8、密切相关,传播人群和传播途径互相交叉,例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同感染者比例,艾滋病传播的影响因素,对HIV人群传播效率的影响因素 - 感染者一生中具有传染他人能力的时间长短; - 每次危险行为接触的传播风险; - 行为对象的更换频率。 - 生物学因素,每次行为风险-性传播的影响因素,以下情况之一,几率将大大增加: 第一,同时伴有其他性病者,更易感染; 第二,女性尤其是少女和超过45岁的妇女; 第三,肛门性交更易感染; 第四,HIV感染早期和疾病进展期的人更易传 染他人。,危险行为对象更换频率,危险行为对象更换的频率越高,病毒传播的速度也就越快。输入污染的血液和经过母亲感染的孩子,

9、行为对象的更换频率比较低,他们将病毒再传播给他人的机会比较小。所以,如果艾滋病毒只是通过输血传播或由母亲传给孩子的话,艾滋病的流行就有可能不会持久。在没有使用安全套和没有对共用注射器消毒的情况下,频繁更换行为对象是艾滋病得以持续流行的重要原因。,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如何传播?如何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流行规律与决策,由高危人群传

10、入,先在高危人群中流行,再传播到一般人群;不能在早期采取有力措施,传播到一般人群很快;如果能够在流行早期采取措施,可以避免艾滋病传播到一般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与综合监测,监测工作系统分析,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专项调查相关资料收集,政 策,机构建设,干 预,治疗、关怀,项目设计、评价,政策开发,能力建设,监测政策、队伍,监测内容、对象、场所,监测利用,流行形势 危险因素,UNAIDS / WHO HIV 流行的定义,广泛流行 一般人群中HIV 感染率 1% ;集中流行 一般人群中HIV 感染率 5%;低流行 一般人群中HIV 感染率 1% ,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率 1: 疫情扩張,R0 2

11、万,云南、广西1万,内蒙、宁夏、青海、西藏100)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注射吸毒占43.9%, 既往采供血占24.1%,异性传播占 19.8%)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2001年22.7%, 2003年35.6%, 2004年39%),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地域不断扩大,由集中在贩毒通道和非法采供血活动所及的农村地区,通过众多的流动人口向广大城乡散播传播途径复杂化,经吸毒传播为主,经性接触传播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 ,通过多种途径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疫情发展迅速,已出现发病死

12、亡高峰,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中国艾滋病流行不容乐观,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为84(65102)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06990例 ,其中艾滋病病例 23955例;累计死亡报告 5598例,主要危险因素,吸毒人群仍在增加,静脉注射毒品比例上升(53.3%),共用注射器比例上升(37.0%)性乱人群没有减少;性病病人数居高

13、不下 ;性乱人群使用避孕套比例很低(9.1%);同性恋者活跃,并处于地下状态人群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很低(城乡、地区差别很大;北京等大城市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可达60以上 ,而大部分农村地区仅10)流动人口大量存在,8千万-1.2亿,70%以上的感染者是流动人口,浙江省HIV/AIDS流行形势,浙江省自1985年首次检出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04年底,累计检出HIV/AIDS 852例, 其中AIDS 140例,死亡75例。其中女性占20.7%,男女之比为3.83:1,20-39岁占75.93%,静注毒品传播占52.2%,异性接触传播占25.5%,采供血占9.0%。,全省11个市均发现HI

14、V/AIDS,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上升,我省艾滋病流行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浙江省1985-2004年HIV/AIDS报告情况,浙江省吸毒人群监测,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主要流行特征,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近几年上升速度很快。总体仍以外省流动吸毒人群为主,静注毒品为主要传播途径,但本省户籍感染者则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区域分布基本以散发为主,出现个别集中区域.大多数感染者或病人文化程度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 差持续上升的性病发病率男性同性恋/双性恋人群感染情况的 不容乐观,2004年全省艾滋病流行特征,1.感染人群的性别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性比例明显上升,已占总感染数的33.8

15、%。2.本省户籍感染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达38.7 。3.艾滋病传播途径多样化。性接触传播和静注毒品仍是我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2004年报告的HIV/AIDS中性接触传播的病例数首次超过静注毒品,显示经性接触传播的比例明显上升。 4.艾滋病传播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二、政策策略,加强政府领导力,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立专职的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政治承诺经费投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吴仪 副总理副主任:高强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 徐绍史 国务院副秘书长成员:16个部委主管副部长、7个省主管副省长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兼任。15名专职工作人员

16、。,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这是胡锦涛与患者亲切交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11月3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的讲话(摘自新华社稿),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党全社会必须进一步重视

17、并切实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依靠全社会力量战胜病魔。,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亲临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温家宝总理指出: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经研究并作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督导检查、队伍建设、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加紧抓好。”,温家宝总理(2004年11月27日)的批示 值此第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到

18、来之际,我谨向全国的艾滋病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统筹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和措施,突出抓好防止性传播、打击贩毒吸毒和非法采血等重点环节,切实做好疫情严重的重点地区综合防治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增强全民防治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通过

19、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12月1820日,吴仪副总理亲赴河南,深入艾滋病流行严重乡村和艾滋病病人家庭,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工作原则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摘自温家宝总理2004年7月9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原则与方针,“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国务院批准下发的三个纲领性文件,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发【1998】38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国办发【2001】40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