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732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投影片1-PeacefulMind.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心开二门,牟宗三 主讲林清臣 记录,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佛教大乘起信论言一心开二门,其实中西哲学都是一心开二门,此为共同的哲学架构(philosophical frame)。依佛教本身的讲法,所谓二门,一是真如门,一是生灭门。,真如门就相当于康德所说的智思界(noumena),生灭门就相当于其所说的感触界(phenomena)。中西哲学都开二门,但二门孰轻孰重,是否充分开出来,就有所不同。若对一门较着重,意识得很清楚,了解得很通透而能把它充分展示出来,则为积极的。相对地,若对一门比较不着力,用心不很深,了解得不通透,而未能充分把它展示

2、出来的,则是消极的。,对于phenomena方面,中国传统的态度是消极的,而对于noumena方面是积极的。而西方在noumena方面了解得不通透,意识不十分清楚,故为消极的,但在phenomena之知识(经验科学)方面则为积极的。中国对于生灭门的现象,就经验知识方面言,意识不够,故较消极。如佛教对生灭门也非常充分,就某方面而言也很足够,故对生灭门这方面意识得很清楚;而且能正视。,但东方无科学传统,科学知识没有充分开出来,所以一般古圣先贤在这方面不十分用心,其用心都在noumena方面。佛教对生灭门也很积极,但它不是对知识讲,因为一说生灭,其范围也很广泛。知识方面也属生灭门,因经验对象变化无常

3、,也是有生有灭,凡在因果关系下的自然现象都是有生有灭的。但是佛教所谓的生灭,不限于就经验对象讲经验知识,而且重点也不在经验知识,而是在生死,直接着重在此,故佛教要了生了死,解脱生死问题,生死就是生灭。,就人生讲,生灭是生死,对知识对象虽不能言生死,也可言生灭变化,一个对象时时刻刻在变,故其言生灭是很广泛的。但若不把生灭只限于知识对象言,而把全部人生都包括在内,则我们就可以广义地说人在生死中转,依佛教而言,就是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生死就是一个大海,陷落于此而不能解锐,这就是人生的痛苦,与可悲,故佛教言生灭不在言知识对象,不在说明经验知识,而在说明人生的烦恼,,人生的痛苦,人生是整个看的(huma

4、n life as a whole),人生中也有知识,不过只是整个人生中的一部分,此与现代人不同。现代人是以知识笼罩全体,而且对于知识自以为有清楚的概念,其实自己本身也无清楚的概念,只是迷信科学,诉诸权威信仰,因科学无人怀疑,事实上科学一般人是外行,并不清楚,但却相信科学有效可靠。,古人先对整个人生全体,对德行、对未达到德行时人生的痛苦与烦恼,有清楚的观念,因这是自己的事情,他能掌握得住而有清楚的观念。现代人正相反,对德行无清楚的观念。古人对人生整体、德行均有清楚的观念,对知识则无。为什么呢?因知识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事,知识对象是在我以外的,不是我自己能指挥能控制的,不是如孟子所云:求之在我就

5、能达到的,故观察与了解对象,其间要经过许多繁杂的手续、步骤与程序,古人在此方面当然较差,后来者居上。,现代人对知识有清楚的观念,此不算坏,坏在以知识代表全体。生灭门不只是限于知识对象,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心理现象也是属于生灭门,故生灭门有广泛的笼罩性,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就此意义言,一心开二门,东方人重视烦恼的问题,德行的问题,这些问题笼统地大体而言是属于人生哲学。,若由重视烦恼来看,这是以泛心理学的背景来说生灭。康德讲phenomena重视经验知识,那是知识论的立场,是重知识,不是就人生哲学讲。而东方讲生灭门是就人生哲学而言。佛教以烦恼为主,烦恼是心理学的观念,故佛教是以泛心理学的观点

6、为其普遍的底子,普遍的背景,此是笼罩性的。,儒家则以德性为首出。儒家也知道生灭门,现实上的人生有生有死,有种种痛苦烦恼。而就道德意识而言,人生有许多行为是发自私欲,王阳明所谓的从躯壳起念,此也是属于生灭门,但不是心理学的,也不知识论的,而是道德的,是道德实践的。道家也是一样,也有生灭门这一面,但也不是就知识讲,也就人生而言。故开二门,而生灭门这一面,就人生问题而言,东方也是积极的,说消极是就知识而言。,因为现代人较重视知识方面,这方面也较突出,又因为知识问题是西方哲学中重要之一面,是故说东方人对此方面较消极,意识得不太清楚。对佛教,对知识问题也不是完全无意识,但意识得不很够,而不着重在此,着重

7、的是我们的烦恼。唯识宗所讲的八识流转,都是属于生灭门,对于这方面它也是很正视,展现得更清楚。西方人在这方面都不行,他们在知识方面虽是积极的,但在展现人生哲学方面,在人生意义下的PHENOMENA就不行。,尽管有佛洛依得(S.Freud)之心理分析,但与佛教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比较有份量的是现在存在主义,如海德格以契尔克伽(S.A.Kierkegaard)所描写的人生为其存在哲学之进路(approach),不安、痛苦与虚无是属于人生意义下的生灭门。海德格讲存在哲学并不是在讲知识,而是人生哲学,他这一套也是人生哲学的生灭门,不似康德那样讲 phenomena专就知识而言,对人生哲学无多大关系。,

8、那么康德的人生哲学放在那里?他把人生哲学转到实践理性,转到noumena那方面来说,但那是正面地说。佛教说生灭门是由负面说,海德格说生灭门也一样由负面说,因为存在主义总是强调我们现实人生的虚无、不安、与痛苦等这些负面的。康德言人生问题不就现象方面说,他不描写这一套,他抓住要点与关键,由正面立言,故转向实践方面的,以noumrna为本,则phenomena自可被牵连到,他是以这个方式来讲。,我们必须先对一心开二门之轻重,消极与积极之意义有了解。就知识方面讲,东方人不管儒释道都是比较消极的,尽管在讲人生方面的生灭门是积极的,因其意识得不够,着力也不是完全在这个地方,这是纲领,先指出其消极性。进一步就要深入中国哲学的内部问题,若不知其内部的问题,而只笼统地讲积极、消极,这是没多大意义的。就是了解西方在PHENOMENA方面积极,在NOUMENA方面消极,也要澈底深入西方哲学的内部问题,了解那些问题是如何思考。只泛讲PHENOMENA,NOUMENA,这是无用的,故必然知道其内部的问题。,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