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359343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摘要: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对于形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乃至最终取得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片区椪柑生产经营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作为一个具有动态内涵的概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终选择合适的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道路。一、引言2011 年底出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 和在湖南省吉首市召开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 标志着新时期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未来十年, 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等 11 个集中连片特

2、困地区 (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 将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的启动, 标志着当前我国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它突出对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强调发展式脱贫, 因而更注重培育区域性的特色优势产业。1连片特困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发展实践和经验教训已经表明, 众多先天和后天的劣势决定了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工业是很难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 而近些年来在连片特困地区掀起的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浪潮, 其成效也非常有限, 获益者只是那些有着绝对旅游资源优势的少数几个地区而已。而在连片特困地区的二、三产业面临尴尬境遇

3、的同时, 农业尤其是特色优势农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却越发突显, 它在带动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农耕文明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主导作用。武陵山连片特困区 (以下简称武陵山片区) 包括了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区的 71 个县市区, 其中多数在湖南和贵州境内, 该区域总面积近 18万平方公里, 2012 年末总人口 3700 余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等9 个少数民族。该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 是跨省交界面积广、贫困程度深、社会问题多、经济基础差、少数民族聚集度高的连片特困地区, 因而国家率先在该地区启动了扶贫攻坚的试点工作, 大力支持该区域创新体制机制

4、, 务求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范本和经验。在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中, 农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而特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带动方面更是成效显著。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尽早实现, 它对于有效形成武陵山片区内生发展能力乃至最终取得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胜利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 年) 划定的鄂西湘西柑橘优势区就分布在该区域, 仅片区内的湘西自治州, 其椪柑种植面积就达 100 余万亩, 占全国椪柑面积的 15%, 产量 100 多万吨, 占全国椪

5、柑产量的 19%, 遍及全州 164 个乡镇 1215 个行政村, 直接受益农户达 25 万户 90 余万人, 约占全州总人数 270 万人的四分之一。片区内的湖北长阳县“清江椪柑”、湖南“湘西椪柑”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从江椪柑国家质检总局“原产标记注册” 认证品牌。椪柑产业成为了武陵山片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它已从一个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贮运、保鲜、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成为当地最有特色、最有优势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因此武陵山片区椪柑产业在规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形成的规律性模式对于其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而言极具代表性。作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

6、坚试点启动区和改革试验区的武陵山片区而言, 它承担了为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之职责, 但囿于既有的发展条件 , 它无法像发达地区那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去承担过多的“试错”成本。我们选取了武陵山片区椪柑生产经营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案例,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 解剖麻雀”式的分析, 试图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明确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大意义, 并从实践层面总结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 力图为其他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扶贫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照。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

7、度规模经营的现实意义进入新世纪后,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它们不再满足于通过外力扶持实现短期的脱贫致富, 而是更希望获得持续的内生发展能力, 因而我国的扶贫攻坚战略也随之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 , 由点线扶贫向整体连片扶贫转变。新一轮扶贫战略更注重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和带动能力显著的支柱产业以形成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而言, 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的数据表明, 2012 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0.146.8 43.1, 而武陵山片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53441, 后者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

8、比重远超过全国水平, 武陵山片区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一)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动力发展特色农业是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取向, 3特色农业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无论是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还是在新科技、新品种和新观念的引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代农业的实现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方面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重点解决灌溉、电、水、农用道、生产资料供应、优良种苗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提供、农业科技人才储备等物质和技术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则要在继续坚持完善农

9、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 应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和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社会化“五化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需要在土地流转、资金筹措、技术创新等生产要素配置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 最终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搭建有效的软性制度平台。只有将软硬两方面创新的成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就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点, 而现有产业扶贫理论和发展实践中已经有足够证据表明, 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经营能有效实现上述软硬件创新的完美融合。首先,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实现农业集约

10、化和效益化。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所不同的是, 现代农业要求生产资源和要素的高度集中, 如此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 最大化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取客观利润, 相应的管理环节更繁多, 涉及的管理要素也更加复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多地少, 资源严重不足, 以单个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加剧了这种资源的稀缺性, 从而使得生产经营分散化, 导致农业产业缺乏足够竞争力, 而特色农业的规模经营能在适度规模的前提下积聚生产经营要素, 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实现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化。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都需要一

11、定的规模, 分散经营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它强调生产者与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消费市场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对接, 易于了解消费市场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真实诉求, 因而更能从观念和技术上引导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朝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化方向发展。第三,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实现农业品牌化和市场化。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立和市场推广需要规模, 一方面, 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诸如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创建需要大量人财物耗费, 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分摊就越小, 另一方面, 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多与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成正比, 规模越大影响力就越显著。

12、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言,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它既注重质量又强调品牌, 也正因为此武陵山片区才形成了诸如“泸溪椪柑” 、“古丈毛尖” 、“涪陵榨菜” 等一系列享誉中外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二) 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现实保障特色农业是高附加值农业, 对其进行规模化经营, 有助于生产要素集聚, 便于采用先进技术、精选优良品种, 易于创新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 有利于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而使农业生产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积累机制,

13、 进而大幅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传统农业的转型和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如武陵山片区内的湘西州下辖的泸溪县, 总人口 29.6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7.43 万人, 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县。该县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把做大做强椪柑产业作为“产业富民” 战略的具体举措, 积极推进椪柑产业规模化发展 , 现有种植面积达 35 万亩, 总产量达 19 万多吨, 产值达 2.6 亿元, 椪柑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36%,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6.5%;全县农民人均开发面积达 2 亩, 椪柑项目覆盖 121 个村, 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 19.3

14、万人, 近 10 万农民通过椪柑生产经营实现了脱贫致富, 泸溪县生产的椪柑现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名声享誉国内外, 该县已荣获“ 中国椪柑之乡”的称号, 是世界最大的椪柑产业基地之一。(三) 适度规模经营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经营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在于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财尽其力”,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单位资源产出的最大化。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是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本身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特点, 在优胜劣汰和利润导向等机制作用下, 自发地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择优去劣, 引导生产经营资源向获得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生产经营主体

15、集中。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该地区地处偏远山区, 农业发展的先天要素缺乏, 自然灾害频发, 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恶劣,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81 亩,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60%。由于经济、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松散、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程度不高、新技术新品种采用率较低、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缺乏, 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 导致区域以外的资源不愿进入, 甚至使得本就稀缺的资金、青壮劳动力等农业生产经营资源纷纷外流。即便对于现有农业资源也无法有效利用, 研究表明, 武陵山片区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存在土地利用不当、农业粗放型经营等问题, 资源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 提高资源

16、利用效率已不仅事关当地农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 更关系到国家率先在该区域启动的区域性扶贫攻坚战略能否取得显著成效。4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形成的规模不是人为预设的, 而是在市场导向下自发演进而成, 其产生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能让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 随着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将会进一步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调节中的主体作用, 进而在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市场机制完善和资源优化配置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螺旋递进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同时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易于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也更易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和盈利模式, 从而有助于降低

17、单位产出的耗费, 最大化发挥资源的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以形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显著提升产出效率和比较效益, 进而留住现有农业生产经营资源乃至吸引区域外的资源逆向回流都有极大现实意义。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路径选择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 应该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当前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就是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农业生产领域中某些环节的规模化, 没有看到产前、产后和经营环节的规模化也可称作规模化经营, 5而在发达国家, 生产资料统一供给、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产品统一经营销售等都是典型的规模化经营形式。因此,

18、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研究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问题更加符合规模经营的内涵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实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产业、不同条件下的实现形式都各不相同, 笔者发现武陵山片区椪柑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化, 典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主要有如下七种:第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带动型, 它主要依托椪柑专业合作社为联系纽带, 在合作社和社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机制, 其运作类似于现代企业经营, 合作社主要负责生产资料、技术、初步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社员按照事先确定的生产规范和标准提供优质的椪柑产品, 这样既保证了农产品的

19、质量和安全, 又有利于椪柑销售渠道的拓展, 使得合作双方的利益均能得到有效保障, 这种形式适用于那些椪柑产业发展基础好, 已经形成显著规模并且有大户或经济能人牵头的椪柑种植地区, 比较典型的有永顺县长官果王柑桔专业合作社、宜昌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等。第二种是产业协会带动型, 其特点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椪柑产业协会, 不以盈利为目的, 着重提升椪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使各方在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品牌形象规范、安全质量建设、国内外市场渗透等方面统一共识、集中力量以形成各方共赢, 这种形式适合于那些椪柑生产经营规模较大, 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区域品牌, 有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依托的

20、地区, 比较典型的如保靖县富硒椪柑产销联合社、长阳清江椪柑产业联合社等。第三种是政府扶持型, 这种模式下, 有关椪柑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 如品牌建设、基地建设、技术升级、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方面政府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甚至有的时候政府不仅自己“ 搭台”, 还亲自 “唱戏”,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当地椪柑产业的竞争力, 这种形式适合于椪柑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甚至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并且有着“强政府弱市场”传统的地区, 比较典型的有泸溪县极力打造中国椪柑“第一品牌”、永顺县对柑橘销售确立了奖励办法、龙山县引领柑橘产业升级换代等。第四种是园区带动型, 这种实现形式着重通过严格生产经营

21、标准、技术集成、科学管培、完善基础设施、市场营销、品牌打造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积极创建椪柑标准化示范园区, 通过园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周边椪柑生产经营农户采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形成新观念, 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区域椪柑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此种模式通过改造低产园、劣质园、郁闭园, 建设高标准新园, 比较适合推行农业观光、树下养殖、“果禽沼”生态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从而延伸了椪柑生产经营的盈利链条, 保障了种植农户的收益显著增加, 此种实现形式适用于椪柑生产经营产业基础较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标准、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园区面积较广、交通区域优势明显、政府注重生产经营技术升级换代的地区, 比较典型的有泸溪县打造的十五万亩农业标准化椪柑示范区。第五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种形式是以椪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加工、储运或销售企业为“龙头”, 推行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格局, 形成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专业化、商品化、规范化生产经营格局, 龙头企业外连市场, 内联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主体, 通过构建完整的椪柑产业链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 最大化的提升产业链条上各方的收益, 此种形式适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党群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