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第二部分)园艺作物虫害识别,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具有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体躯分节;外骨骼;成对的分节附肢;体腔即为血腔;腹神经索昆虫纲的特征:体躯分成头、胸和腹三个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1 对触角、1 对复眼和2 3 个单眼;胸部具3 对足、常具2 对翅;腹部大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有外生殖器,有时还有1 对尾须;有变态。,第一节 昆虫的识别,动物进化系统,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第二节 昆虫外部形态结构及特征,(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体躯最前
2、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昆虫的头式,昆虫有三种形式:(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虎甲、步甲、草蛉等。(3)后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后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锐角。如蝽蟓、蚜虫、叶蝉等。,2、昆虫的触角,昆虫除少数种类外,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
3、统称鞭节。,昆虫触角的形状 因昆虫的种类和 雌雄不同而多种 多样。常见的有 :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7.膝状;8.具芒状;9.环毛状;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3、昆虫的眼,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昆虫的眼有两种: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单眼只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不能辨别物体和颜色。昆虫的视力较
4、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物有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律,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复眼,单眼,4、昆虫的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它们的口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4.1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基本、最 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类型 都是由咀嚼式口器 演化而来。都由上唇,上颚, 下颚,下唇及舌五 个部分组成。具有坚硬的上颚, 能够取食固体食物,蝗虫的咀嚼式口
5、器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蝗虫咀嚼式口器图,咀嚼式口器,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2. 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3. 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4. 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钻蛀性,缺刻、开 天窗,4.2刺吸式口器,昆虫用以吸食动、植物汁液的口器,如蚜虫、蝉、
6、蚧壳虫、蝽象等的口器。危害植物时是借肌肉动作将口针刺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蝉的刺吸式口器,危害状: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4. 传播病毒病(如蚜虫、叶蝉、蝽象等)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4.3.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蓟马成虫,4.4虹吸式口器,鳞翅目的昆虫所特有,上颚退化,下颚的外颚叶特别延长,变成卷曲的喙,内部
7、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用以吸取液体食料。 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吸果夜蛾类的成虫能吸食将成熟的果实,形成落果。,喙,下唇须,复眼,虹吸式口器,5. 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有。上下鄂均退化,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端部膨大成唇瓣,能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体食物。6. 刮吸式口器:虻等吸血昆虫。7. 嚼吸式口器:蜜蜂等昆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其各具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8、二) 昆虫的胸部,1、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1 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1.2 胸足的类型胸足的功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步行足: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跳跃足:蝗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
9、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到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胫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利的刺将猎
10、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开掘足: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便,这种足叫做开掘足。,携粉足:蜜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 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大,内面有1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游泳足:龙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
11、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速潜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这种足叫做游泳足。,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攀缘足: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翅对昆虫的分布、传播
12、、觅食、求配、避敌等生命活动及进化有重大的意义。昆虫的翅常呈三角形,可将其分为三缘(前缘,后缘或内缘,外缘。)、三角(肩角,顶角,臀角)和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2、翅的构造和类型,2.1翅的构造,翅室,翅痣,2.2 翅的类型,(1)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 蚜虫、蜻蜓、蜂类的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椿象的后翅。,(2)鳞翅 :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3)缨翅:前后翅膜质狭长,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毛,如蓟马的翅。,(4)覆翅:前翅革质,较厚,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蟋蟀、蝼蛄等前翅。,(5)鞘翅(角质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
13、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子、甲虫、天牛等的前翅。,(5)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蝽象前翅。,(7)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翅。,(三) 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一般由9-11节组成,节与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腹部内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器官,腹部末端为外生殖器,所以昆虫的腹部是新陈代谢与生殖的中心。,(一)雌性外生殖器雌虫的外生殖器着生于第、腹节上,为产卵的工具,故称产卵器。可将卵产于植物表面,或产入植物体内、土中或其他昆虫体内。产卵器包括一对腹产卵瓣,一对内产卵瓣,一对背产卵瓣。如蝗虫
14、、螽斯、蝉、蔷薇叶蜂、叶蝉等雌性外生殖器发达。了解产卵习性,便于识别与防治害虫。,1、外生殖器的构造,产卵器,(二)雄性外生殖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交配器的构造比较复杂,具有种的特异性。,2、尾须,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具有感觉的作用。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呈短锥状,如蝗虫;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有的硬化成铗状,如革翅目。,(四) 昆虫的体壁及其衍生物,昆虫的体壁是包在整个昆虫体躯(包括附肢)最外层的组织,它具有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又称外骨骼。 (1)支撑身体; (2)保护内脏; (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防止外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侵入;体壁
15、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构成。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是由皮细胞特化而来。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的物质层。,昆虫体壁作用,(一)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 雌雄交配,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在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自然界中大多数昆虫进行的生殖方式。2、孤雌生殖 又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蚜虫、蓟马。3、多胚生殖 1个卵可以发育成多个胚胎,从而形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内寄生性蜂类(小蜂科、姬蜂科、茧蜂科等)4、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生殖方式。如蚜虫。,第三节
16、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二)昆虫的变态,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常见的有A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和B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A不完全变态(蝽) B完全变态(蛾),(三)昆虫的生长发育,1、卵期 昆虫从卵产下到孵化为幼虫(若虫)所经历的时期成为卵期。卵的形状多种多样。,1长茄形(飞虱)2袋形(三点盲蝽)3半球形(小地老虎)4长卵形(蝗虫)5球形(甘薯天蛾)6篓形(棉金刚钻)7椭圆形(蝼蛄)8椭圆形(大黑鳃金龟)9馒头形(棉铃虫)10长椭圆形(棉蚜)11长椭圆形(豆芫菁)12肾形(棉蓟马)13有柄形(草蛉)14
17、被有绒毛的椭圆形卵块(三化螟)15桶形(蝽蟓)16双辫形(豌豆象),2、幼虫期,当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昆虫的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到蛹(完全变态)或成虫(不完全变态)特征出现之前的发育阶段叫幼虫期。在昆虫的发育史中,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迅速生长、增大体积、积累营养。由于幼虫期是大量取食的阶段,所以很多农林害虫的危害期都是幼虫期,因而常常也是防治的重点虫期。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从卵孵化出到第一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一龄期, 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或1 龄虫、初孵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即“虫龄=蜕皮次数+1”,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1、无足型:
18、幼虫即无胸足又无腹足。如蝇、蚊、蜂、象甲的幼虫。2、多足型:幼虫具有3对胸足,2-8对腹足。如娥、蝶的幼虫3、寡足型:幼虫仅有3对胸足,没有腹足及其他附肢。,3、蛹期,蛹是完全变态昆虫过渡为成虫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虫态。由幼虫转变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从化蛹到羽化为成虫所经过的时期,称蛹期。蛹的类型:1、被蛹:触角、足、翅等紧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如蛾、蝶类。2、离蛹:触角、足等附肢和翅不贴在蛹体上,可以活动。如金龟甲类。3、围蛹:末龄幼虫的蜕皮硬化成蛹壳,内有离蛹。如蝇类。,蛾的被蛹,斑潜蝇的成虫和围蛹,蜂的离(裸)蛹,4、成虫期,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成虫的过程叫羽化。
19、成虫从羽化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大多数昆虫的成虫, 羽化后须继续取食一个时期方能进行生殖,一般雌性比雄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 这种对性腺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部分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除生殖器官构造不同外,在个体大小、触角、体形及体色等方面也常有不同称为雌雄二型或性二型。如介壳虫的雄虫有翅,雌性无翅。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四)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昆虫的世代:昆虫从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世代,简称1代。年生活史: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的
20、种类, 前后世代间界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世代的划分就变得很难,称为世代重叠。昆虫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严冬或盛夏,常出现暂时停滞发育的现象,即越冬或越夏。休眠是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滞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时,即可恢复正常生命活动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特性。滞育的解除需要有一段的滞育期及一定的刺激(光照、低温等)。其中光周期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五)昆虫的主要习性,1、食性,食性,根据食物的性质,根据取食范围的大小,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2、趋性A、趋光性:昆虫对光的刺激所做出的
21、定向反应。B、趋化性: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作出的定向反应。C、趋温性:昆虫感觉器官对温度的刺激所做出的定向反应。3、假死性 假死性是昆虫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抑制性反应。4、群集性 同种昆虫的大力个体高度密集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5、迁飞与扩散 迁飞是指某些昆虫在成虫期有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部分昆虫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者营养条件恶化时,由一个发生地向另一个发生地迁移的特性称为扩散。,第四节 主要农业昆虫的识别,昆虫的分类单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分类等级中,通常还采用一些中间等级。如纲下设亚纲,目下设亚目,科下设亚科等。按照国际动物
22、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命名。“双名法”:每一种昆虫的学名均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这种由双名构成学名的方法称为“双名法”。在学名后面附有命名者的姓氏或其缩写,如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学名中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命名者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若是亚种,则采用“三名法”,将亚种名排在种名之后,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命名者的姓置于亚种名之后。昆虫纲的分类有着不同的系统,
23、通常将昆虫纲分为若干目。昆虫纲各目的分类是根椐翅的有无及其特征、变态类型、口器的构造、触角形状、足跗节及古昆虫(化石昆虫)的特征等。昆虫分类系统不断发展变化,各个分类学家分目各不同。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十个目。另外,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习惯上作为防治对象也与昆虫一并研究讨论。,园林昆虫常见目比较,双项式1、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2 口器非咀嚼式、嚼吸式-52、前后翅质地相同均为膜质-3 前翅皮革质或角质,后翅膜质-43、前后翅形状、大小、脉纹均很相似,有翅鳞,无连锁器-等翅目 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连锁-膜翅目
24、4、前翅为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前翅角质,后翅膜质-鞘翅目5、口器为剌吸式-6 口器为虹吸式或锉吸式或舐吸式-76、前翅质地均一,口器从头后方生出-同翅目 前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膜质,口器从头前方生出-半翅目7、口器为虹吸式,前后翅为鳞翅-鳞翅目 口器为锉吸式或舐吸式-88、前后翅为缨翅,口器为锉吸式-缨翅目 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二、昆虫分类检索表,(一) 直翅目Orthoptera,中型至大型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剑状, 单眼2 或3 个。前翅狭长, 复翅、革质, 常覆盖在后翅上, 后翅膜质, 能够作扇状折叠, 翅脉多是直的。有些种类短或无翅。
25、后足多发达, 适于跳跃, 或前足为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腹部第十节有尾须一对。雄虫大多能发音, 凡发音的种类都具有听器。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数生活在地上, 也有生活在土中的(如蝼蛄)。成虫多产卵于土中(如蝗虫、蝼蛄、蟋蟀) 或植物组织内(如螽斯)。多为植食性, 其中很多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常见的有蝗虫、蝼蛄、蟋蟀等。,1 蝗科Locustidae,体粗壮。触角短, 一般不超过体长多呈丝状、剑状。前胸背板马鞍型, 跗节3 节。多具2 对发达的翅, 亦有短翅及无翅的, 后翅常有鲜艳的颜色。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发音, 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两侧。产卵器粗短, 瓣状。,2 蝼蛄科Gryllo
26、talpi dae,触角显著比身体短。前足开掘足。前翅甚小。后翅由前翅下方突出于体外, 呈尾状。无听器。体表无产卵器。此类昆虫以土栖为主, 具较强的趋光性, 夜间活动, 咬食植物的根茎, 为重要的农业害虫。,东方蝼蛄,3 螽斯科Tettigonli idae,触角丝状, 比体长。跗节4 节, 听器在前足胫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螽斯有肉食性也有植食性的。雌虫多产卵于植物枝条组织内, 造成技梢枯萎或落叶。,4 蟋蟀科Gryll idae,粗壮, 色暗。触角比身体长。跗节3 节。尾须长, 不分节。产卵器细长, 成剑状或镰状。雄虫发音器在前足近基部, 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夜出性昆虫。食性杂,
27、多取食植物近地面柔嫩部分, 危害幼苗。少数种类为肉食性。不少种类雄虫性凶残, 常搏斗, 有互相残杀现象。,(二)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 是一类微小型的昆虫。成虫体细长略扁, 长仅1 2 m m 。多数黑色、褐色或黄色。触角短,6 9 节, 丝状, 略成念珠状。锉吸式口器, 左上颚发达, 右上颚退化。前后翅狭长, 翅脉稀少甚至消失, 翅的周缘具长缨毛, 故称缨翅目。有的种类无翅(无翅者无单眼)。跗节1 或2 节, 具1 或2 爪, 中垫泡囊状。腹部10 或11 节。无尾须。雌虫腹末圆锥形, 产卵器锯状、柱状或无。过渐变态。若虫似成虫, 但触角节数少, 不如成虫活泼, 通常白
28、色、黄色或红色。本目昆虫, 多数植食性, 危害农作物的花、叶、枝、芽等, 而以花上最多。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 man ; 少数为捕食性, 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如塔六点蓟马),1.蓟马科Thripidae,体扁。触角6 8 节, 末端两节形成端刺,3 或4 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 翅端尖,前翅常有2 条纵脉。雌虫腹端有锯状产卵器, 向下弯曲。,2、管蓟马科(Phloeothripidae),体黑色或暗褐色,翅白色、烟灰色或有斑纹。触角8节。腹部末节管状,生有较长的剌毛,无产卵器。翅表面光滑无毛,前翅有脉纹,没有翅脉。,(三) 半翅目(Hemi pte
29、ra),通称蝽蟓。体小至中型, 略扁。刺吸式口器, 喙从头的前下方生出。触角3 5 节。复眼显著, 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甚大, 中胸小盾片发达。跗节一般三节。多数具2 对翅, 前翅为半鞘翅, 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成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 而端部的膜质部分, 称为膜片, 常具翅脉。翅静止时平放于身体背面, 末端部分交叉重叠。胸部腹面常有臭腺, 可散发出恶臭。渐变态。本目昆虫大多为植食性, 危害农作物、果树、森林, 刺吸茎叶或果实的汁液, 是重要的园艺害虫; 部分种类可以捕食害虫, 是天敌昆虫, 如猎蝽、长蝽的一些种类。,半翅目昆虫身体构造模式及前翅示例1蝽的背面观2头、胸部腹面观3后足端部,l
30、 蝽科Pentatomidae,触角5 节(极少数4 节), 单眼2 个, 少数缺, 喙4 节。前翅分为革片、爪片、膜片三部分, 膜片上具多数纵行翅脉, 发自于基部的一根横脉。中胸小盾片大, 三角形,超过爪片。本科种类很多, 一般为植食性。,2缘蝽科Coreidae,体一般较狭, 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 节, 喙4 节。中胸小盾片小, 短于爪片。前翅分革片、爪片及膜片3 部分, 从一基横脉上分出多条分叉的翅脉。本科均为植食性, 常见种类可危害瓜、豆及果树。,3猎蝽科Reduviidae,体中型或大型。触角4 节或5 节。喙坚硬, 仅3 节, 基部不紧贴于头下, 而弯曲成弧形。前翅分为爪片、革片和
31、膜片3 部分, 膜片基部有两个翅室, 从其上发出2 条纵脉。,4盲蝽科Miridae,小型或中型昆虫。触角4 节, 无单眼, 喙4 节。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 在膜片基部有1 或2 个小翅室, 其余翅脉均消失。同一种类常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无翅型。本科有植食性的,也有捕食性的。,5花蝽科Anthocoridae,小型种类,体扁长卵形。与盲蝽相似。 前翅除革片、爪片、膜片外, 还有楔片, 但有单眼, 膜片上的翅脉少。触角4 节, 喙3 或4 节。一般为捕食性, 以蚜虫、蓟马、木虱、介壳虫、粉虱及螨类等为食, 属有益昆虫。,6网蝽科Tingidae,小型种类, 体扁。无单眼。触角4 节,
32、第3 节最长, 第4 节膨大。喙4 节。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 有网状花纹, 前翅不分革片与膜片, 也有网状花纹。成虫和若虫生活在叶的背面,常在主脉的两侧危害, 被害处常积集斑点状的褐黑色分泌物及蜕皮壳。,(四) 同翅目Homoptera,为小型或中型昆虫, 头后口式, 刺吸式口器, 喙3 节, 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 似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皮质, 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也有无翅种类, 以雌介壳虫和蚜虫最为常见。除粉虱及雄介壳虫属于过渐变态外,均为渐变态。本目昆虫体形变化很大, 一般以刺吸植物汁液为生。繁殖方式各样, 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 也有两性生殖与孤
33、雌生殖交替进行。有卵生, 也有卵胎生。本目不少种类为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并能传播植物的很多病害, 如蚜虫、叶蝉、木虱等能传播病毒。亦有不少种类如蚜虫、介壳虫、粉虱等, 分泌蜜露, 诱致煤污病,1.蝉科Cicadidae,多为大型昆虫。复眼发达, 单眼3 个。触角短, 刚毛状。前足腿节膨大, 下方有齿。雄虫具发音器, 位于腹部两侧。成虫以刺吸汁液和产卵危害果树和林木枝条, 若虫吸取根部汁液。,2叶蝉科 Cicadellidae,体小型至中型。单眼多为2 个, 触角鞭节分节甚多。后足胫节下方有2 列短刺, 这一特征可以区别于近缘科昆虫。雌虫具齿状产卵管, 产卵于植物组织内。,3 蜡蝉科Fulgor
34、idae,中型至大型昆虫, 善跳跃一般体色美丽如蝶蛾。有些种类额延长如象鼻, 还有的种类可分泌绵状的白蜡。 触角短,末端具1 刚毛, 位于复眼的下方。前后翅端区翅脉呈网状, 多分叉和横脉。,斑衣蜡蝉,4木虱科psylli dae,体细小, 能飞善跳。触角10 节, 末端有2 条长短不一的刚毛, 单眼3 个。前翅常比后翅坚实, 前翅无横脉, 基部有一条基脉, 是由R 、M 、Cu 三脉合成的, 为本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成虫、若虫常分泌蜡质, 盖在身体上。,5 粉虱科Aleyrodidae,成虫体纤弱而小。体及翅上常有白色蜡粉。触角7 节。翅脉简单, 仅具1 或2 条纵脉。成虫与幼虫腹面有皿状孔,
35、为本科昆虫的最大特征。,6蚜科Aphididae,体细小, 柔软。触角长, 通常6 节, 很少5 节, 末节中部突然变细, 故又分为基部和鞭部两部分; 第3 6 节基部常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感觉圈, 它的数目和分布可作为分种的依据。多数蚜虫的腹部第六节背面生有一对“腹管”, 腹部末端的突起称为尾片,腹管及尾片的形状为分类上的重要特征。,7 介壳虫总科Coccoidea,形态非常特化。一般为小型昆虫, 体长05 7 m m 。大多数介壳虫以固定不动地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进行危害, 同时体表常盖有介壳或各种粉状、绵状等蜡质分泌物。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彼此差别很大。雌虫身体没有明显头、胸、腹三部分的区分,
36、 无翅, 大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 属渐变态; 雄虫体长形, 只有一对薄的前翅, 具分叉的翅脉, 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雄虫寿命短, 交配后即死去。为过渐变态, 真正的幼虫期一般仅2 龄, 接着是“前蛹”、“蛹”, 继而羽化为成虫。多数为害虫, 以危害木本植物为主, 许多种类是果树及林木的重要害虫, 如危害柑橘的吹绵介Icerya Purchasi M ask 等。但也有些种类是益虫, 如紫胶虫、白蜡虫。,(五)鞘翅目 Coleoptera,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体微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复眼发达,一般无单眼。触角一般11节,形状多样。口器咀嚼式。前翅坚硬、角质为鞘翅,后翅膜质。跗节
37、数目变化很大。完全变态。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口器咀嚼式。蛹多为裸蛹。植食性、捕食性或腐食性。,天牛,1.步甲科Carabidae 体小至大型,黑褐、黑色或古铜色,具金属光泽,少绒毛;触角着生于上颚基部与复眼之间,两触角间距大于上唇宽度, 肉食性。如金星步甲。,步甲成虫,捕食,2.瓢甲科 Coccinellidae体呈半球形或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面拱起,形似瓢而得名。头小,后部隐藏于前胸背板之下。触角棒状。跗节“似为3节”。多数肉食性,成虫和幼虫都捕食蚜虫、蚧虫、粉虱、螨类等害虫。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少数植食性,如二十八星瓢虫。,3.叶甲科 Chrysomelidae体小至中型,成虫常具有金属
38、光泽。触角丝状,一般短于体长之半,不着生在额的突起上。复眼圆形,不环绕触角。跗节“似为4节”。幼虫肥壮,具3对胸足。植食性。常见的有恶性叶甲、泡桐叶甲。,4.天牛科 Cerambycidae 体长圆筒形。触角长,常超过体长,至少超过体长的一半,着生于额的突起上。复眼环绕触角基部,呈肾形。跗节“似为4节”。幼虫体肥胖,胸足很小或无。主要以幼虫进行危害,钻蛀树干、树根或树枝,为重要的蛀干害虫。常见的有橘光绿天牛、菊天牛、星天牛、桑天牛等。,天牛,5.金龟甲科 Scarabaeoidea通称金龟子。体粗壮,多呈绿色、褐色、蓝色等;触角鳃片状,末端38节呈叶片状;鞘翅较短,致使臀板外露;前足开掘式,跗
39、节5节。腹部可见 56节。幼虫寡足型,体成“” 形弯曲,俗称蛴螬。多 数种类植食性,取食植 物的叶、花、果等部位, 幼虫取食植物幼苗的根、 茎。此外,还有腐食性 及粪食性。常见的有红 脚绿金龟、小青花金龟。,6.象甲科 Curculionidae通称象鼻虫。小至大型,体色不一;头部前方延长成象鼻状,末端着生咀嚼式口器;触角膝状,末端膨大为锤状。幼虫无足型。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常见的有椿大象甲、竹象甲、杨干象、绿鳞象甲等。,椿大象甲,7.叩头甲科Elateridae 体扁,中等大小,灰褐或黑褐色;触角锯状、线状或梳状;前胸背板发达,后缘两侧有刺突;前胸腹板中间有1齿;前胸上下能活动,似叩头。幼
40、虫体细长坚硬,呈黄褐色,生活于地下,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等。,(六)鳞翅目 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蝶类和蛾类。全世界已知有12万种以上,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mm。虹吸式口器,喙由下颚的外颚叶形成,不用时卷曲于头下。翅一般2对,前后翅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幼虫多足型,俗称毛毛虫。 咀嚼式口器;具有3对胸足。 一般有25对腹足。腹足端部 常具趾钩。幼虫体表常具各种 外被物。蛹主要为被蛹。 完全变态。大多为植食性。,蝶类与蛾类的区别,2.螟蛾科 Pyralidae小至中型,体瘦长;触角丝状;前翅狭长;幼虫体无次生毛。常见的有黄杨绢野螟、
41、桃蛀螟、棉大卷叶野螟等。 3. 卷蛾科 Tortricidae体小型,体色多为褐色或棕色;前翅近长方形,外缘平直,顶角常突出,静止时两翅合拢呈吊钟状;前翅有斑纹。常见的有松褐卷蛾、槐小卷蛾等。,4.刺蛾科 Eucleidae中型蛾子,体粗壮多毛。喙退化。触角线状,雄蛾为栉齿状。翅宽而密被厚鳞片,多呈黄、褐色或绿色。幼虫蛞蝓型。头内缩,胸足退化,腹足吸盘状。体常被有毒枝刺或毛簇。化蛹在光滑而坚硬的茧内。常见的有黄刺蛾等。,5.尺蛾科 Geometridae又名尺蠖科。体细长。翅大而薄,前后翅颜色相似并常有波纹相连。幼虫只有2对腹足。常见的有油桐尺蛾、油茶尺蛾、丝绵木金星尺蛾等。,6.枯叶蛾科 L
42、asiocampidae中至大形,体粗壮多毛。触角双栉齿状。喙退化。无翅缰,后翅肩角扩大,有12条肩脉。幼虫多长毛,中后胸具毒毛带,腹足趾钩2序中带。常见的有马尾松毛虫、天幕毛虫等。,天幕毛虫,成虫,卵与茧,7.天蛾科 Sphingidae大型蛾类,体粗壮呈梭形。触角末端弯曲成钩状。喙发达。前翅狭,外缘倾斜。后翅小。幼虫肥大,第8腹节背中央有一尾角。常见的有霜天蛾、鬼脸天蛾等。,8.舟蛾科Notodontidae 又名天社蛾。中至大型,体灰褐或浅黄色;触角丝状或锯齿状;前翅后缘中央常有突出的毛簇,休止时翅呈屋脊状,毛簇竖起如角。幼虫身体光滑或具次生刚毛,体上常有峰突、角突、刺突;休止时,头尾翘
43、起似舟形。幼虫有群居性,常为害阔叶树及果树。如杨扇舟蛾、国槐羽舟蛾、舟形毛虫。,苹掌舟蛾,9.灯蛾科Arctiidae 体中型,粗壮且较鲜艳,腹部多为黄或红色,常有黑点;翅多为白、黄或灰色,翅面常有条纹或斑点;触角羽状或丝状。幼虫体被辐射状毛丛,毛丛着生在毛瘤上,毛长短较整齐。常见有褐点粉灯蛾、红缘灯蛾、美国白蛾等。,美 国 白 蛾,幼虫,10.毒蛾科Lymantriidae中型蛾子。无单眼。喙退化。触角栉状或羽状。休止时,多毛的前足向前伸出。有的种类雌蛾无翅。幼虫生有毛瘤或毛刷,第6、7腹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翻缩腺。常见的有舞毒蛾、乌桕毒蛾、柳毒蛾等。,柳 毒 蛾,11.夜蛾科 Noctuid
44、ae中至大型,体翅多暗色,常具斑纹。喙发达。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颜色较深。腹足35对,第1、2对腹足常退化或消失。趾钩为单序中带。常见的有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12.凤蝶科 Papilionidae中至大型,颜色鲜艳。底色黄或绿色,带有黑色斑纹或底色为黑色而带有蓝、绿、红等色斑。幼虫的后胸显著隆起,前胸背中央有一臭丫腺,受惊时翻出体外。如柑橘凤蝶、玉带凤蝶等。,柑橘凤蝶,13.粉蝶科 Pieridae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或橙色,并带有黑色或红色,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触角锤状, 幼虫绿或黄色,圆筒形,多皱纹,表面有许多绒毛或毛瘤,如菜粉蝶等。,14.蛱蝶科 Nhymphalidae (补
45、充)中至大型,翅上具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足退化,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体色深,体表多具有成对棘刺。,15.蓑蛾科 Psychidae(补充)雌雄异型,雄具翅,翅上稀被毛和鳞片。触角双栉状。雌蛾无翅,触角、口器和足退化。幼虫胸足发达。幼虫吐丝缀叶,造袋囊隐居其中,取食时头胸伸出袋外。常见的有大袋蛾、小袋蛾等。,(七)双翅目 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多种昆虫。体小至中型;前翅1对,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前翅膜质,脉纹简单;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复眼发达;触角有芒状、念珠状、丝状;全变态。幼虫蛆式无足。多数围蛹,少数被蛹。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瘿蚊科、食蚜蝇科、实蝇科、花蝇科、寄蝇科。,1.食
46、蚜蝇科Syrphidae体小至中型,形似蜜蜂,具蓝、绿等金属光泽或各种斑纹,体常有黄白相间的横斑;前翅外缘有和边缘平行的伪脉。成虫活泼,飞翔时能在空中静止不动而又突然前进,产卵于蚜虫多处。幼虫捕食蚜虫。如黑纹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等。,2.寄蝇科Tachinidae 大多中型,体粗多毛,暗褐色或黑色,具褐色斑纹;后盾片露于小盾片外,从侧面看很清楚,腹末多刚毛;中足基部后上方有一鬃毛列。幼虫蛆形,末端齐截。多寄生于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幼虫和蛹体内。如地老虎寄蝇、松毛虫狭颊寄蝇等。,寄生蝇寄生木蠹蛾幼虫状,3.瘿蚊科Cecidomyiidae (补充)体小似蚊。复眼发达;触角念珠状,生有普通毛或环生放射状细毛。如荔枝瘿蚊、菊瘿蚊、黑森瘿蚊(危害禾本科草坪草,为一检疫对象)等 。,4.实蝇科Trypetidae (补充)小至中型,体常有黄、棕、橙、黑等色;触角芒光滑无毛;翅宽大常有暗色雾斑,第一条中脉 向前弯曲。成虫静止时常不停扇动翅膀,幼虫蛆形、白色。如柑桔大实蝇、茶狭腹实蝇等。,柑橘大食蝇,5.花蝇科(种蝇科)Anthomyiidae (补充)小至中型。体细长多毛,成虫活泼;翅的后缘基部连接身体处有一片质地较厚的腋辨。幼虫蛆式圆柱形,后端截平,有67对突起包围的气门板,腐食或植食性。如危害竹类的毛笋泉蝇与百合科植物的葱种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