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9694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及致使人处于假死或丧失生命。在低压系统,在通电电流较小,通电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电电流更小,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窒息必会成为电击致死的原因。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的。分: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叫跨步电压触电)。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机体外部而且往往在机体上留下伤痕。电弧伤最常

2、见,也是最严重的电伤。电烙印也是电伤的一种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人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将产生触电事故。根据触电事故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内部器官组织受到伤害。如果触电者不能迅速脱离带电体,则最后会造成死亡事故。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器熔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灼伤,金属溅伤等。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

3、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专业电工人员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在技术措施上,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一、绝缘1绝缘的作用绝缘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隔离起来,实现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设备能长期安全、正常地工作,同时可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部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绝缘在电气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绝缘具有很强隔电能力,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电器、电气设备、装置及电气工程上,如胶木、塑料、橡胶、云母及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

4、缘材料。2绝缘破坏绝缘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发生绝缘破坏。绝缘材料除因在强电场作用下被击穿而破坏外,自然老化、电化学击穿、机械损伤、潮湿、腐蚀、热老化等也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绝缘破坏。绝缘体承受的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电流穿过绝缘体而发生放电现象称为电击穿。气体绝缘在击穿电压消失后,绝缘性能还能恢复;液体绝缘多次击穿后,将严重降低绝缘性能;而固体绝缘击穿后,就不能再恢复绝缘性能。在长时间存在电压的情况下,由于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电化学作用、热效应作用,使其绝缘性能逐渐降低,有时电压并不是很高也会造成电击穿。所以绝缘需定期检测,保证电气绝缘的安全可靠。3绝缘安全用具在一些情况下,手持电动工具的

5、操作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靴),或站在绝缘垫( 台) 上工作,采用这些绝缘安全用具使人与地面,或使人与工具的金属外壳,其中包括与相连的金属导体,隔离开来。这是目前简便可行的安全措施。为了防止机械伤害,使用手电钻时不允许戴线手套。绝缘安全用具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耐压试验和外观检查,凡是不合格的安全用具严禁使用,绝缘用具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和检查。常用的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鞋、绝缘垫和绝缘台等。绝缘安全用具可分为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基本安全用具的绝缘强度能长时间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使用时,可直接接触电气设备的有电部分。辅助安全用具的绝缘强度不足以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

6、,只能加强基本安全用具的保安作用,必须与基本安全用具一起使用。在低压带电设备上工作时,绝缘手套、绝缘鞋(靴) 、绝缘垫可作为基本安全用具使用,在高压情况下,只能用作辅助安全用具。二、屏护屏护是指采用遮栏、围栏、护罩、护盖或隔离板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采取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除防止触电的作用外,有的屏护装置还能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等作用。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如果不便加包绝缘或绝缘强度不足时,就可以采用屏护措施。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加包绝缘,而需要屏护。其中防护式开关电器本身带有屏护装置,如胶盖闸刀开关的胶盖、铁壳开关的铁壳等

7、;开启式石板闸刀开关需要另加屏护装置。起重机滑触线以及其他裸露的导线也需另加屏护装置。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加绝缘往往有困难,而且当人接近至一定程度时,即会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已加绝缘,都要采取屏护或其他防止接近的措施。变配电设备,凡安装在室外地面上的变压器以及安装在车间或公共场所的变配电装置,都需要设置遮栏或栅栏作为屏护。邻近带电体的作业中,在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及过道、人口等处应装设可移动的临时遮栏。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用材料的电性能没有严格要求。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但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了防止其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

8、故,必须将其接地或接零。屏护装置的种类,有永久性屏护装置,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开关的罩盖等;临时性屏护装置,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固定屏护装置,如母线的护网;移动屏护装置,如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的屏护装置等。使用屏护装置时,还应注意以下(1)屏护装置应与带电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2)被屏护的带电部分应有明显标志,标明规定的符号或涂上规定的颜色。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如根据被屏护对象挂上“止步,高压危险! ”、 “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标示牌,必要时还应上锁。标示牌只应由担负安全责任的人员进行布置和撤除。(3)遮栏出人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装锁,

9、或采用信号装置、联锁装置。前者一般是用灯光或仪表指示有电;后者是采用专门装置,当人体超过屏护装置而可能接近带电体时,被屏护的带电体将会自动断电。三、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电路中漏(触)电流(mA)值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的装置。漏电是指电器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导电部分碰壳时,如果电器的金属外壳是接地的,那么电就由电器的金属外壳经大地构成通路,从而形成电流,即漏电电流,也叫做接地电流。当漏电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以保证人身安全。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切断电源时间短,因此只要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除了保护人身安全

10、以外,还有防止电气设备损坏及预防火灾的作用。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的设备和场所:(1)属于 I 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气工具;(2)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恶劣环境场所的电器设备;(3)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如打桩机、搅拌机等;(4)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5)宾馆、饭店及招待所客房内及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6)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7)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8)医院在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9)其他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检查等应由专业电工负责进行。对电工应进行有关漏电保护器知识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漏电保护器

11、的原理、结构、性能、安装使用要求、检查测试方法、安全管理等。四、安全电压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之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这种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也叫做安全特低电压。但应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安全电压理解为绝对没有危险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设备。我国确定的安全电压标准是 42V、36V、24V、12V、6V 。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 42V 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 36V 或 24V 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应采用 12V 安全电压;在水下作业

12、等场所工作应使用 6V 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 24V 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五、安全间距安全间距是指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的一定安全距离,简称间距。设置安全间距的目的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电气短路事故、过电压放电和火灾事故;便于操作。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六、接零与接地在工厂里,使用的电气设备很多。为了防止触电,通常可采用绝缘、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用电安全。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是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

13、壳或与其连接的金属体。这样当设备万一发生漏电故障时,平时不带电的外壳就带电,并与大地之间存在电压,就会使操作人员触电。这种意外的触电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解决这个不安全的问题,采取的主要的安全措施,就是对电气设备的外壳进行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1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工作零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这种方式称为保护接零。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触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线对零线的单相短路回路,该短路电流较大,足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熔丝熔断、保护装置或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断电流,保障了人身安全。保护接零的应用范围,主要是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供

14、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在工厂里也就是用于 380/220 伏的低压设备上。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为确保保护接零方式的安全可靠,防止零线断线所造成的危害,系统中除了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整个零线的其他部位再进行必要的接地。这种接地称为重复接地。2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用专门设置的接地装置实行良好的金属性连接。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设备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将其对地电压限制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消除或减小触电的危险。保护接地最常用于低压不接地配电网中的电气设备。人体触电方式 人体触电方式,主要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一)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人

15、在地面或其它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二)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三)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进入接地电流的散流场时的触电。由于散流场内地面上的电位分布不均匀,人的两脚间电位不同。这两个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和接地体的距离有关。当人的一只脚跨在接地体上时,跨步电压最大;人离接地体愈远。跨步电压愈小;与接地体的距离超过 20 米时,跨步电压接近于零。人走断电,用毕断电,停电时也要临时切断电源。墙壁上的插座不要安得太低,教育小孩子要远离电源、开关和插头。使用螺丝口电灯,灯头上应装保险圈,最好安装拉线开关,以

16、免开关电灯时触碰到金属部分而发生意外。墙壁上的扳钮式电源开关,坏了要及时修理。手上沾水或出汗过多时,不要接触电线插销和使用灯头开关的电灯。电炉不要靠近电线,以免电线被烤焦而埋下隐患。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搭挂衣物。保险丝断了不要用铁丝、铜丝、铝丝代用。电线破损、断落时,千万不要触碰,应及时断开电源,然后速找电工修理。发现有人触电,要先用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棒挑开电源,切忌在电源未与触电者分离的状态下拖拉触电者。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随着现代社会用电器的普及,触电与电击伤的发生率已明显增多,因此,每个家庭里成员及工矿企业员工,都有必要掌握电击

17、伤的现场急救知识。1.发生触电后,应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最妥善的方法是立即将电源电闸拉开,切断电源,确保伤者脱离接触电缆、电线或带电的物体。如电源开关离现场太远或仓促间找不到电源开关,则应用干燥的木器、竹竿、扁担、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不导电物品将病人与电线或电器分开,或用木制长柄的刀斧砍断带电电线。分开了的电器仍处于带电状态,不可接触。救助者切勿以手直接推拉、接触或以金属器具接触病人,以保自身安全。2.若伤者清醒,呼吸、心跳自主,应让病人就地平卧,严密观察,并送附近医院急救。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若意识丧失,救助者应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抢救。使伤者仰卧在平地或木板上,头向后仰,松解影响呼吸的上衣领

18、口和腰带,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在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要设法与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以便为伤员争取到更好的抢救条件。对于雷电击伤的伤员也要采取相同的急救措施。4.在等待医疗援助期间,在电进入和穿出的伤口处涂少量的抗菌或烧伤药膏,以防止创面污染。同时使伤者保持仰卧位,脚和腿抬高。5.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必须立即就地实施抢救,万万不能停止救治而长途送往医院治疗。触电严重者应边送往医院边进行急救且不能停止,一直到交给医生。就地抢救,主要采用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因此,必须在电气工作人员中普及急救方法,人人都会进行,这样才能实施就

19、地抢救。6.急救及护理必须坚持到底,不得停止,直到触电者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等抢救方法时,可以几个人轮流进行,但万万不可轻易中断;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仍必须坚持救护,直至交给医生。抢救中途,如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证明抢救有效;如触电者嘴唇微动并略有开合或眼皮微动、或嗓内有咽东西的微小动作以至脚或手有抽动等,应注意触电者是否有可能恢复心脏自动跳动或自动呼吸,且应边救护边细心观察。当触电者能自动呼吸时,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触电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则应立即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触电者能自动呼吸并清醒过来。7.急救中止的判断准则是触电者经急救而长时间无效,可放弃急救。8.发现触电后,电气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措施及其操作技术,并进行模拟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关头救活触电者,否则将束手无策来自: 安全管理网() 详细出处: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