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专业名称: 社区工作与管理 论文题目:关于民办养老院机构的调查研究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评价项目 A B C D01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选题质量 02 题目难易度、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0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04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力水平05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06 文题相符07 写作水平、写作规范成果质量08 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关于民办养老院机构的调查与思考以宜宾翠屏区民办养老机构为例【摘要】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党和
2、国家各级政府的关注,但是中国的养老现状依然令人担忧,仅从公办养老院严重不能满足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民营养老院的大力发展已刻不容缓。然而,广大民营养老院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促进与规范我国民营养老院的健康发展,本论文以养老事业发展较为落后宜宾市翠屏区的为例,通过对该区民营养老院的发展现状的实地深入调查,剖析困扰该区民营养老院发展的瓶颈难题与制约因素,并基于此尝试性地思考与研究关键词:民营 养老院机构 截止 2013 年 6 月,全国老龄人口即将突破 2 亿,占总人口的 14.8%,且每年以近 800 万的速度增加。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 ,对我国的社会各方面都提
3、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政府已将养老列入民生工程,但 公办养老院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 需要,迫切需要依靠民营养老院的大力发 展来弥补社会养老压力的巨大缺口,但可惜的是,广大民营养老院却遭遇多项“瓶 颈”的制约,发展滞后。本论文以养老 体系发展较为落后的宜宾市翠屏区为例, 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10 家民营养老院 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访谈,并 运用 Excel 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深入挖掘 与整理分析,揭示制约民营养老机构发展 的瓶颈因素,并尝试性提出研究与思考。一、宜宾市与全国年龄构成数据调查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为,60 岁及以
4、上人口占13.26%,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在常住人口中,宜宾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68.73 万人,比例为 15.37%,超过全国的 13.26%;65 岁及以上人口达 47.2 万人,比例为 10.56%,超过全国的 8.87%。(一)宜宾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有三个主要原因:1.是近十年来,生育率持续偏低,低年龄组人口比重降低,老年组人口比重相应上升;2.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较多;3.是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按照国际划分的人口类型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 10%,或者 65 岁及以上人口
5、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 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上述数据表明,宜宾市已步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引起了宜宾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负担将加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加大,势必要积极发展和推进老年人事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宜 宾60 岁 以 上 宜 宾65 岁 以 上 全 国60 岁 以 上 全 国65 岁 以 上0%10%20%30%40%50%60%70%80%90%100%60岁 以 上 65岁 以 上 其 他 人 口宜 宾 市 与 全 国 老 年 人 口 比 重 比 较 表二、翠屏民营养老机构发
6、展现状 (一)宜宾市翠屏区民营养老院的基本情况根据宜宾市老龄办统计,目前宜宾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79.31 万,占全市人口的 14.52。其中, “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共有 2.5 万人左右,他们大多被安排住进了公办、或农村敬老院内。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宜宾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宜宾共有 10 家公办敬老院、17 家民办敬老院、195 所农村敬老院。并且,民办养老机构普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而敬老院的入住率仅有 50%左右。1.老人不愿过早入院敬老院入住率仅 50%目前,宜宾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79.31 万,占全市人口的14.52。这表明宜宾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而根据
7、宜宾市民政局统计,宜宾市现有“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共 2.5 万人左右。据悉,宜宾市共有 195 所农村敬老院、17 家民办养老机构、10 家公办养老机构。而宜宾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社会救助科主要负责人均表示,它们的入住率目前也只有 50%左右。对此,社会救助科科长陈涛解释,以农村敬老院为例,农村“五保”老人入驻敬老院,政府都是秉着自愿原则安排。“有些五保户老人觉得自己身体还行,不愿那么早入住敬老院,而有的老人又有别的亲戚在照顾。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农村敬老院只有一半的入住率。”陈涛说。2.民办养老院运营困难经济压力大只能硬撑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上江北骨科医院内的康乐老年公寓,是一家民营敬老院。
8、自2006 年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入住率。“我们这里现在一共居住着 128 位老人。平均年龄 80 岁以上。其中,年纪最大的有 95 岁”。康乐老年公寓副院长刘裕香说。而康乐老年公寓拥有的床位有 150 张,128 人的入住率在宜宾市民办敬老院中,当属前列。据记者调查,像康乐敬老院这样“客满”的情况在宜宾非常少见,其他的大部分民办敬老院的入住率依然不高。尽管目前看来,公、民办敬老院入住率只有 50%左右,且均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压力。但面对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在养老问题上,宜宾市政府早已开始筹备应对方案。位于翠屏区的宜宾市社会福利院迁建一期工程已经平场,而主体工程正在招标。根据规划,新宜宾市
9、社会福利院占地面积 154 亩,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500 张床位。按宜宾市中心城区 9 万老年人口计算,能够达到每千名老人就有 10 张床位的国家标准。“项目的实施,可大大缓解宜宾市社会福利基础设施规模不适应宜宾老年化社会需求的矛盾”。宜宾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另外一个应对措施,正是目前宜宾市民政局正在牵头制定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政府很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的。这些政策若通过市政府会议审议后,将推动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该负责人说。(二)翠屏区民营养老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民营养老院供求矛盾依旧突出尽管宜宾市民营养老院在近年得 到了较大的发展,
10、数量占据了翠屏养老机构 的半壁江山。但是据统计,截至 2012 年 底,翠屏区 60 周岁老年人口已超 过 10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16.9%,而且 每年还再以 5%的数量递增。现有的 17 家民营养老院所提供的床位仅为 1,868 张,仅满足了其中不足 5%的老人的养老 需求,就总体而言,翠屏区社会养老需求 依然巨大,民营养老院在数量规模上仍达 不到社会养老要求,养老机构供求矛盾依旧存在。除此之外,老年人对不同养老院 的需求与不同档次养老院现存数量不匹配。以中档养老院为例,在中高低档养老 院之中,老人对中低档养老院的需求最 大,达到 89.2%,而中档养老院的数量只 有 5 家,市场份额
11、仅占 2%,难以满足老人 的需求。 2.民营养老院的设施条件不尽如人意通过本论文的调查发现,94.4%的中低档养老院的房屋为租赁和居民区改建,条件较差,有些房屋年久失修,虽几经修整,但仍是问题不断,经常漏雨漏水。在内部设施配备方面,民营养老院的表现令人遗憾。接近 85%的入住老人是住在 三人间或四人间,房间内非常拥挤,很多老人对居住面积、通风、照明以及卫生洗 浴等硬件服务设施方面感到不满意。随着老年人岁数的增加,他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但养老机构将医疗方面的投入压缩,使配置的医疗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在所调研的 22 家民营养老院中,仅有 9.09%的民营养老院配备有基础医疗类、日
12、常检查类等四类医疗设 施,但 9.09%的养老院没有任何医疗设施,22.73%的养老院没有配备急救药箱,老人的健康安全缺乏保障。而在老人平时的娱乐活动设施配备方面,45.5%的民营养老机构仅能提供的是扑克和麻将。VCD、电脑、卡拉 Ok 等常见娱乐设施尚不能普及。养老院的刘奶奶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描述道:“吃饭、睡觉,没事了就在屋子里坐着,坐烦了就起来到院子里站一会儿,然后再回来接着坐着。”康寿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也想改善养老院条件,让老人过得更好,可是与公办养老院动辄投资几百万元相比,我们的投资只有三四十万元,实力相差太多,政府虽然有补贴,可是太少, 民营养老院根本没多少钱改善条件。”
13、 3.民营养老院运营成本日趋攀升, 经营压力日益增大由于翠屏区地处市 中心,土地资源稀缺,民营养老院几乎都 是“租房办院”,大约有 13 家养老院的房 屋年租金集中在 35-70 万元之间。近几 年由于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租持续上 涨,租房合同要一年一签,租金还在以每 年10的比例递增。而与此同时, 各种生活用品的物价不断上涨。为维持 养老院的基本生存,22.2%的养老院在老 人的入住费用上均有 50-100 元的涨幅。但尽管如此,不少养老院负责人仍表示, 入住价格的涨幅根本追不上物价上涨的 步伐,同时养老院每月高达 3000 多元的 水电费以及众多护工的工资,对民营养老 院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14、,约占运营成本的 28%。民营养老院面临着“死撑,无钱赚” 的困境,运营压力日益加大。(三)翠屏民营养老机构里的老人精神生活质量不高1.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营养得不到保障,衰老速度加快,身体机能下降,发病率增加,感知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出现耳聋眼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还出现了“老年性痴呆症”;来自农村的老年人对衣着要求普遍不高,存在裹得太多、太严等不合理的穿着习惯,给老人晚年生活带来了许多 困难。 2.社会交往减少,活动圈缩小 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老人将经历由以 往的较常出门,到较少出门,再到不出门这一 过程,老人的社会交往将逐渐被局限在敬老院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社交和友爱的需
15、要得 不到满足。调查发现,约 50%的老年人意识到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且乐于与人交往,在实际生活中都能主动热情的跟其他老人互动, 但有部分老人由于身体情况而行动不便等原因阻碍了与其他老人的交流,其中有许多老人反映碰到自 己熟悉的就聊,不熟悉的就不会主动去与之交流,且很多的 交流并不深入,只是一些日常琐碎的话题。有 20%的老人 根本不愿意与人交际,他们从不主动找人交流,缺少互动。 因为老年人认为自己年老体衰,人际交往对他们的生活没 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3.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很重 老人丧偶率高,加之同龄好友去世等生活变故对老年 人的精神冲击很大,再加上自身的体弱多病、体能衰退与力 不从心,对死亡
16、的恐惧增大,以及对今后无所寄托的空虚和 无奈,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如:健康及经济上的不安; 由于生活上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感;由于兴趣范围缩小 而产生的孤独感;对身体舒适的兴趣增加,活动性完全减 退;对新情况的学习与适应发生困难;感到寂寞,猜疑心、妒 忌心加重;变得保守,喋喋不休;爱发牢骚;爱回忆往事;思 想僵化,观念陈旧,思想与时代脱节。4.有些老年人的儿女健在却被送到养老院的情况,他们思想上不太能接受这种情况,儿女却以工作太忙,无法照顾为由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老人无法享尽天伦之乐。这就造成了两者关系的紧张,以至于老人闷闷不乐的生活着,这样老人的思想负担加重,对身体是极其不好的。 三
17、、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常说“上有老下有小”,往往重点在“下有小”。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提及养老话题,就会想到发达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的确,西方国家有一套完整的社会养老人体系,政府不惜投入、为养老埋单是一大亮点。但是,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但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完全可以在破解民生难题中向养老倾斜,朝这个方向努力。像对待幼儿学前教育那样对待养老体系建设,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不可或缺,不仅要在公办养老院的配套设施上解决“进得去”、“医得了”和“养得好”的问题,而且要与社
18、区服务、社会管理有机衔接起来,让养老成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作为养老“生力军”的民办养老院,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与公办养老院的待遇相差较大,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对此,政府应在多方面大力支持和激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领域,对兴办公益性养老院的给予更多的优惠。 3.更重要的是提高包括孤寡老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自身养老埋单。另外,可对入住民办养老院的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由政府与养老机构共同出资,免除民办养老院经营者的后顾之忧,降低经营风险。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都来支付。 4.与此同时,需要创新机制,引导全社会一起
19、来发展养老事业。老年人本身也需更新观念,不要总想着将金钱留给子孙后代,舍不得花在自己养老上。从儿女角度讲,要多关心看望“空巢老人”,尽孝要趁早,别找借口将老人推给政府和社会。 5.整合社会资源,老人是很期待志愿者的出现。只是服务时间和内容没有规划,容易重复,而且缺少一些规则的管制。如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日”和九月的“重阳节”,志愿者扎堆,企业捐款捐物,而平时显得比较稀松冷清。养老院更期望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能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办养老机构一样享受定期合理的健康医疗、心理疏导、养生书籍、广播电视和休闲娱乐方面的社会捐助及志愿者服务。老院、接受养老院。参考文献:1秦泽华& 甄苗. (2011). 敬老院
20、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长沙市 f 敬老院为例. 社会工作(12), 75-78.张云英,. (2017 年 2 月).2朱庆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EB/OL.中国社会学网. (2017 年 2 月).3 张登国.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及 对 策 J. 长 沙 民 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报 (9) No.13 术 2011.12 技. (2017 年 2 月).4 王海霞.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措施研究J.总裁 2009,. (2017 年 2 月).5陈敏.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 年 2 月).6 宫阳阳. (2013). 民办养老院失能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 (Doctoral dissertation 长春工业大学). (2017 年 2 月).7 佚名. (2007). 国务院新闻办 发布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 中国社会导刊(1Z)17.2. (2017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