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长春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 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二、指导思想与建议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要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从加快学校“十二五” 总体规划建设出发,适应师生对数字校园的强烈需求,坚持以下原则,
2、实现我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 2 -需求驱动,务求实效。立足学校主流业务需求,满足师生教学和研究对数字校园的需求为根本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明显的效益为信息化建设注入持续动力。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基于先进的移动计算和“ 云服务”理念,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充分发挥我
3、校后发优势,争取技术、管理机制与经费到位,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二)建设目标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采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先进、安全的有线和无线移动校园网为依托,构建以“ 云服务 ”为核心的 资源数字化、 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提高信息资源流转和利用效率,实现信息全方位获得和共享,促进大学快速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同时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与学校整体定位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三、主要建设任务(一)建设完善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先进的下一
4、代校园网。校园网对全校建筑的覆盖率保持 100%,师生校园网入网率超过 90%。校园网主干带宽升至 10G,利用率达到 80%。IPv4 链路的出口带宽达到 3G,利用率达到70%;IPv6 出口带宽不低于 1。完善校园网的 IPv6 普遍访问和信息- 3 -资源的 IPv6 普遍服务。完善教育网、公网多链路的负载均衡、安全管理,实行多种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策略,切实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推进校外实验基地(场站)的网络建设。大幅度提升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管理水平。无线网覆盖全校全部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以至校外教学实验基地的所有建筑,以及校园内主要室外空间。引入和逐步普及先进的 3G、8
5、02.11n 技术,扩大无线校园网容量,实现无线用户的应用快速漫游功能,使上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适应多种智能终端自由接入,实现普遍时段、普遍地点、多终端的移动上网。实现有线无线网的一体化安全管理。构建多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云”校园网系统。基于虚拟技术和云架构,整合校园网主网与各业务专网,通过 MPLS VPN 等技术,实现不同业务流的流量隔离。进一步升级、调整和优化校园网技术结构和网络资源, 为实现校园网对语音、数据和视频支持的“ 三网融合”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建立起一套大容量、高性能并具备多种远程接入模式的 VPN 系 统。探索拓展新技术条件下校园网功能。基于 CNGI 网络的推广,探索 IP
6、 技术 、3G、4G 及“ 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对校园资产、设备和能源调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跟踪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能的数字校园网络环境。(二)建设高效节能的新一代云数据中心建立全校集中的服务器托管中心。将各单位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采用虚拟化、集群等先进技术,着力解决当前学校信息资源分- 4 -散、利用率差、高耗能、高空间占用的问题,提高 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耗能、运维等成本。建立全校集中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整合学校高性能计算资源,采用各类高性能计算集群设备、先进的高性能计算中间件支撑系统,利用并行计算技术,构建长春师范大学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同时与各院系
7、专业计算平台相衔接,为学校各学科的发展提供协同高性能计算服务。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包括满足学校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充、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离线备份系统和异地容灾中心,确保学校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备份。网络存储空间不低于 50T。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计算、存储 、空 间以及公共网盘等公共性和个性化基础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构建全校统一的新型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采用智能化管理软件工具,实现对物理机、虚拟机、存 储、网络 、数据库、中 间件、应用等在内的各项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动态、可伸缩管理。(三)实现教育科研资源普遍的数字化教学
8、资源: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全校 90%以上的课程实现教案、大纲、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 动建立各专业教学资源库 30 个以上。探索建立我校的课程素材库、 习题库。网上教学资源总量不低于 8T。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中心。统一提供常用教学软件。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 5 -源。完善教学资源的版权管理。校园文化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内学术、软件、影视、音乐等公共文化艺术与娱乐资源建设;完善网络电视系统,推进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网络点播,为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及文化生活服务。妥善解决资源版权问题。校园服务资源:将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等资源数字化,为校园
9、社区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打下基础。基于 3D 技术开发我校数字地图。校园正版软件资源:集中采购并向师生提供正版操作系统、办公、防杀 毒及数据库类公共软件,降低软件使用成本,提高师生的正版使用意识。(四)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制定统一标准与规范。统一标准是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 信息孤岛”的前提。 “十二五” 期间,建立包括网络工程建设规范、 网站开发与设计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及数据交换标准、 信息 编码标准等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人、财、物、 业务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切实解决现有各部门数据来源不统一的问题;建设全校公共数
10、据平台,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各信息系统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 6 -一的问题,使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授权访问所有信息系统。建立学校 CA 认证系统,建立健全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根据用户定制需求,将分散的应用和内容进行聚合,同时提供 统一访问入口,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五)升级各业务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全
11、面推进和完善网上教学平台各项功能,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入移动智能终端, 创建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混合型、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50% 的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构建长 春师范大学教学门户,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学习社区,实现 教学门户与图书馆、专业资源库、专业档案资源、数字博物馆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个性化订制需求,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逐步建立数字化教学支持、使用、评价等服 务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科研工作统筹管理力度。整合科研人才、团队、 仪器装 备、成果等科研资源数据,立足实际需求,建立我校科研管理与统计分析平台、科研协作平台,建设科
12、研软件库、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库、学 术资源库、科研项目库等重要的科研数据库。建立科研数据与成果的网络共享机制,为全校主要实验室和学术带头人建立专门的知识库和信息发布平台。提升科研装备数字化水平,建立学校大- 7 -型仪器设备与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种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网络通信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人性化支撑和服务。加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数据信息中心建设。建设先进的电子校务系统。大力推进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改造优化传统业务流程,加速信息流动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完善教学、人事、财务、设备资产 、学生服务等应 用信息系统。基于全校各类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以及集成学校各业务信息系统的
13、统一认证、 统一 门户, 实现 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建设完善“ 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深化校务系统应用,建立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提高学校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我校视频会议系统,降低校内大型会议成本。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后勤服务流程,提升校园社区后勤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社区。(六)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业务的全方位渗透,使师生对于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十分重要。建立 7
14、*24 小时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一站式 IT 服务台和呼叫中心,统一受理校园网、信息系 统、一卡通、公共IT 设备、机房、数字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咨 询与服务,完善各职能部门、服务部 门受理服务的联动机制。切实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 8 -“管理部门、二级单位、用户”三级责任机制,切实保证学校各项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坚持做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行监测的管理技术手段,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不断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数字校园的使用主体是学校师生员工, 师生的信息素养,决定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否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也决定了我校能否形成丰富繁荣的数字校园文化。学校将数字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范畴,信息技术服务部门要联合教学、科研、图书馆 、档案 馆、工会、 团 委、学生 团体等业务主管部门和群众组织,以开展培训、咨询、交流、课题立项等方式,普及数字化校园使用技能和方法,促进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开展教学、科研和学习。引 导 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研究数字化时代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混合式教学水平。开设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和培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