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64530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 2018年 度项目 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 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

2、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 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在 2017 年任务部署的基础上, 2018 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 24 个研究方向。 1 食品安

3、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 1.2.1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 : 重点研究保健食品常用重点原料、糖类(单糖及其衍生物、白砂糖等)、蛋白质(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功能肽(小分子蛋白肽)等食品原料的基本特性,重点分析评价保健食品其原料中的高风险物质和监测识别技术方法;开展重点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不同制备工艺产生(或导致)的 安全风险评估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研究,重点关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的原料加工、高效提取、分离、改性、纯化精制等关键技术(如色谱分离、膜过滤、物化改性 等) ,分析和快速检测生产过程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细菌、致敏原等危

4、险物质的浓缩和积累。全面完善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生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中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评价方法及人体试食评价规范,对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 7种欠缺人体试食评价的功能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开展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管控与预警技术;建 3 立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模型 ,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行业的保健食品原料预警通道,研发危险因子识别及控制关键技术,显著提高原料制备工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研究; 重点研究利用人源性细胞、组织芯片或者器官芯片等技术方法,开展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

5、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构建重点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存在风险隐患的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基础毒理数据库;集成技术建立关键控制点和多个技术指标,试验性验 证多种原料在保健食品产品 中的功能性和产品综合产率。 考核指标 :重点研究评价涵盖典型保健功能类别的 25-35 种保健食品中关键原料(如银杏叶等)的主要内源性风险物质;完善提升 8-10 种常用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的基础科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包括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 3-5种目前尚欠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的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操作规范;重点研究评价 8-10 种糖类、蛋白质、功能性油脂、功能肽等

6、重要保健食品原料的主要风险物质,分别建立上述保健食品原料风险控制标志物不少于 20 种,风险物质监测识别技术方法不少于 6种,高效精制分离及风险防控 技术体系不少于 3套,制定相关技术流程和标准不少于 5件,建立原料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风险诊断模型不少于 3套,形成 3套工艺规范和工艺数据库。构建 5-8 4 套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内源性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创建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基础毒理数据库 1个,至少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 20-30种常用、重点原料,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础模型(含动物、人体评价模型)及科学评价体系; 构建并验证保健食品及其

7、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 3-5种,关键共性技术 5-8种,技术操作规范 2-3套; 依据建立的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可控程度和风险级别,提出调整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或安全性限定要求的政策建议,系统提升保健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价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8-12 件,发表研究论文 30-40篇 (其中 SCI 论文不少于 15 篇) 。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1.4.1 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中外源安全危害物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研究内容 :系统分析空肠弯曲杆菌等致病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及产毒机制;针对我国主要低温预制食品和低温食品物流过程,研

8、究嗜冷菌在低温下的生长规律及 在不同食品中的发生规律,阐明嗜冷菌低温生长机制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机制,为嗜冷菌的控制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以典型致病菌和病毒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口感影响、营养物质稳定性等指标,建立含 5 光敏剂制备、设备研制等内容的成套光动力消毒实施方案。系统研究光动力消毒过程中致病菌、病毒的杀灭机制,重点关注在单线态氧作用下,光敏剂与细菌病毒等危害因子、食品营养成分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等风险物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型光动力消毒杀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配套技术储备;阐明食品原料中残留的真菌毒素等其他有害物 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产物形式,研究不同加工方式

9、对真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的减控机制。 考核指标 :明晰 5-6种致病菌在 5-6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生及减控机制;阐明嗜冷菌在 8-10 种低温存储食品中的发生规律,建立安全风险预测模型 2-3个;阐明 5-6种真菌毒素等在 3-5种食品加工方式中的转化规律及减控机制;重点建立以姜黄素、叶绿素、竹红菌素等光敏剂为主的光动力灭菌方案,以及含灭菌配套激发光源系统 1套;研究构建 3-5种生食水产品科学灭菌的关键技术,开展 2-3种光敏剂灭菌副产物主要成分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研究,构建 光动力灭菌副产物安全评价模型 1-2套,制定适宜于食品光动力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规范 2-3个;形成低温预制食品加工

10、控制操作技术规范 3-5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4项;发表研究论文 50-60 篇(其中 SCI论文不少于 30 篇)。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6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 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2.2 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2.2.1.1 食品中重点危害物质高效识别和确证关键技 术研究 研究内容 :综合分析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过程污染物、添加剂残留以及非食用物质等重点危害物质情况,研究危害物质检测前处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建立高分辨质谱为主的内外

11、源性危害物质全谱识别技术,构建典型食品基质多级质谱数据库;开发基于保守性标志物的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建立以核磁共振技术等为主的多谱识别技术和方法,实现食品混合体系中未知组分定性分析,以及保健食品效应物质(含非法添加药物、风险物质及功效物质)高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应用。 考核指标 :开发食品中危害物质定量富集与净化前处理新型材料 15-20种,全自动高通量前处理技术 20-30 种;建立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 40-50 种,包括基于保守型标志物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 30-40 种;构建高分辨质谱为主包含 5000 种以上危害物质的全谱识别确证数据库;构建核磁共

12、振为主(含红外、拉曼等)多谱识别技术不少于 5种,包含不少于10类 300 种激素、非法添加药物等的数据库,其中核磁共振谱库 7 容量不少于 100 种;保健食品高通量效应物质检测技术 10-15 种;申报食品补充检验方法 5-10项,形成技术标准草案 30-50 项,所有技术成果在不少于 10 家省级食品安 全监管检验检测机构得到应用,并取得验证报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10件,发表研究论文 40-50篇(其中 SCI论文不少于 20 篇)。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牵头过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技

13、术机构。 2.2.1.2 食品中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复杂环境污染、食品贸易全球化、食品非法添加现状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需要,研发适用于非定向筛查的食品危害物全回收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热点关注毒理学效应终点、质谱筛查分析 及多源数据解析、组学、流行病学和信息收集技术相融合的化学危害物多维监测筛查技术。 考核指标 :形成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 40-50种,构建质谱筛查数据库,至少覆盖 8000 种化合物;流行病学数据库,容量不少于 3000 条;建立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兼容主要质谱公司数据;致神经毒性、致癌、氧化损伤、核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等毒理学效应终点测试技

14、术不少于 5个,其中自主知识产权测试系统不少于 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8件,软件著作权 3-5 8 项,发表研究论文 25-30 篇(其中 SCI论文不少于 15 篇)。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 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牵头单位。 2.2.1.3 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 :研发多类型食品中不同性质(种类)生物毒素、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检测、监测与确证关键核心技术方法、仪器及标准,筛选鉴定出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的诊断标识性分子,构建我

15、国常见食源性病毒的数据库。研究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 I-131、 Cs-134/137、Sr-90、 Pu-239/240 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建立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居民的内照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进行技术验证和应用。 考核指标 :建立样品全自动高效制备技术 30-50 种,形成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 30-50 项,开发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 I-131、 Cs-134/137、 Sr-90、 Pu-239/240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 5-10种,建立食品安全的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数据库容量 G

16、B 级,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 9 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 居民的内照射风险评估,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方法不少于 10 项,其灵敏度达 10Bq/L;开发出通用高灵敏快速荧光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30-50 种,形成不同食品种类、不同病毒或寄生虫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30-50 项,多类型食品中生物性毒素等生物性危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非靶向筛查确证技术 10-20 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10 件,发表研究论文 20-25 篇(其中 SCI论文不少于 10 篇)。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 其他

17、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 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1.4 防范食品恐怖应急处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食品中重要涉恐危害物的防范与处置需求,建立食品源恐怖危害物的特征解析、精确识别及溯源追踪技术并形成平台体系,重点开展基于特征标志物的涉恐食品溯源追踪关键技术和基于共性致 /解毒机制的涉恐未知危害因子快速发现及通量筛查技术研究,开展食品源恐怖威胁的特征解析及防范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现场样品处理、原位检测、医学救援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产品。 考核指标 :解析并阐明食品源恐怖威胁特征及关键环节, 提 10 出并制定应对方案 1个;建立防范食品源恐怖威

18、胁应急处置平台,建立现场应急处置监测检测关键技术方法 10-15 项,产品不少于5项;建立未知危害物的筛查确证关键技术平台(不少于 10 项技术),筛查鉴定对象不少于 1000 种;构建 10 种标志物谱和共性筛查技术 5项。编制反恐应急技术指南 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 件,发表研究论文 20-30 篇(其中 SCI论文不少于 10 篇)。 实施年限: 2018 年 -2022 年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2.2.2.1 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 :以食品非 法添加物、农药、兽药和类激素等典型化学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化学污染物识别、富集、净化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研发自动提取、浓缩净化、自动分离等样品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设备;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免疫生物识别等的多残留、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 开发基于 低场核磁共振、 化学及生物传感、高灵敏荧光等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设备。 考核指标 :研发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技术 10-15种及其便携式产品 4-5套;建立适宜于现场或便民的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新技术 15-20 种、便携式产品 4-5套,实现便携式 低场核磁共振、高灵敏度荧光等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