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三维设计】 2014 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 12 课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 2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47 分 ) 一、基础巩固 (15 分,每小题 3 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柯 灵 /百 舸 鬼 蜮 /区 域 隽 永 /隽 秀 B素 昧 /鬼 魅 荒 疏 /梳 理 恐 吓 /惊 吓 C信 笺 /客 栈 漂 泊 /柏 树 殷 勤 /殷 红 D隔 阂 /骇 人 旧 箧 /惬 意 奔 走 /奔 命 解析: A 项, k/g, y/y, jun/jn; B 项, mi/mi, sh/sh, h/xi; C 项, jin/z
2、hn,b/bi, yn/yn ; D 项, h/hi, qi/qi, bn/b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蒙羞 融洽 风流云散 光怪路离 B生涯 飘泊 义气相投 促膝长谈 C粗疏 旧箧 名落孙山 物归原主 D薄醉 分岐 摇尾乞怜 翘首云天 解析: A 项,光怪路离 光怪陆离; B 项,义气相投 意气相投; D 项,分岐 分歧。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 ) (1)但后来因为思想信仰的分歧,终于使他对我渐渐产生隔阂, _疏远了,感情冲淡了。 (2)她的日志有生活随笔、诗歌、小小说等 _,用优美的文笔反映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生活
3、的感悟和热爱。 (3)所用的信笺信封, 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 _,未免有点无谓了。 A形迹 体裁 精致 B形迹 题材 精制 C行迹 题材 精致 D行迹 体裁 精制 解析: “ 形迹 ” 指举动和神色或痕迹,迹象; “ 行迹 ” 指行动 的踪迹。 “ 体裁 ” 指文学2 作品的表现形式; “ 题材 ” 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 “ 精致 ” 是形容词,表示精巧细致; “ 精制 ” 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 答案: A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这 光怪陆离 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之蒙羞。 B报刊
4、编辑看 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 推心置腹 、推诚相与之快。 C彼此志趣不同,只靠单纯的情感,尽管十分真挚,却难免要 各行其是 ,发生分裂的悲剧。 D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了这封恐吓信, 淋漓尽致 的辱骂 ,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 “ 精神文明 ” 。 解析: C 项, “ 各行其是 ” 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此处应用 “ 分道扬镳 ” 。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3.2%,创20 个月以来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今年,江苏将在
5、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C为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 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相关部门应慎重考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制范围和程度。 D我国计划在 2013 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 嫦娥三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 解析: A 项, “ 根据 ”“ 显示 ” 杂糅; B 项, “ 开展 ”“ 数值 ” 动宾不当; C项, “ 文化产业发展 ” 前缺少 “ 促进 ” 。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6 8 题。 野 渡 柯 灵 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 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 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 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如果爬到山上鸟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叶。 这种地理形势,乡间有个 “ 荷叶地 ” 的专门名词。从这片叶到那片叶,往来交通自非得借重桥梁了,但造了石桥,3 等于在荷叶上钉了铁链,难免 破坏风水;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利用船只过渡。 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流独立。 是 “ 揉渡
7、” 那必系路亭,是 “ 摇渡 ” 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 午后 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东西一放,就蹲在渡头,向水里捞起系在船上的 “ 揉渡 ” 绳子,一把一把将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从对 岸缓缓揉过,靠岸之后,从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着绳子连船带人曳向对岸。或者另一种 “ 摆渡 ” 所在,荒径之间,远远来了个外方行客,惯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 “ 摆渡呀! ” 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 呀呀
8、地摇过来了。 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看来极其潇洒,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 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 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轻的妻,有儿子媳妇,全家就住在渡头的小庙里。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但他除了 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他平时少在船上,总是到有人叫渡时才上船,平常绝少说话,有时来个村中少年,性 情急躁,叫声高昂迫促一点,下船时就得听老人喃喃的责骂。 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
9、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 玱 琅一声 ,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 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氖氢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人多时俨然成为行列,让老人来来 回回 地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 天晚
10、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 “ 摆渡呀! ” 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剌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 4 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 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6作者笔下的 “ 浙东水村 ” 有何特点?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8
11、 分 ) 答: _ _ _ _ _ 答案:水晶似的境界;河流萦回,岛屿棋布;温馨静谧,野趣盎然;色彩明丽,优美灵动,如诗如画。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虽未必就是作者的故乡,但作者倾注了类似于故乡的浓烈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作者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7文中先后三次描写老人 “ 极其冷漠 ” 、 “ 默然吸他的旱烟 ” 、 “ 总是沉默着 ” ,用意是什么? (6 分 ) 答: _ _ _ _ 答案: 凸显老人沉默寡言的个性特征和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表现老人对枯 燥乏味的摆渡生涯的厌倦和对岁月寂然流逝、命运不幸的无奈。 8作者描述 “ 白须白发老人在水上来去 ” 的摆渡生活,
12、并且 “ 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 ” 。作者从其中真正咀嚼出了什么?反映出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分 ) 答: _ _ _ _ 答案: 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有闲适自然的美;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献的人生其实是一种幸福和超然。 奉献的人生才是庄严有价值的人生,平淡自然的生活才是最美丽幸福的生活。 三、表达交流 (12 分 9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 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6 分 )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5 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 希
13、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1)_改为 _ (2)_改为 _ (3)_改为 _ 参考答案: (1)“ 一位 ” 改为 “ 一名 ” ; (2)“ 惠存 ” 改为 “ 保存 ” ; (3)“ 一定要说出 ”改为 “ 请说出 ” 或 “ 最好说出 ” 。 10请假条是一种最简单最特殊的书信。假如我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就必须向老师说明情况,写出来的就是请假条。 (6 分 ) 2012 年 1月 7 日,高一二班王卓同学因事不能上课,请你替他向班主任王老师拟写一份请假条。 答: _ _ _ _ _ _ _ 参考答案: 尊敬的王老师: 王卓同学因病不能到校学习,特让我代他向您请假一天, 请批准此致 敬礼 高一二班 张宁 2012 年 1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