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7810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随着中小学校新型语文课堂的建构,国学素养成为语文教师素养的要素之一。高校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涵盖各类经典,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个人身心修养方面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有很大的挖掘价值,正是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教育平台之一,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撑。充分利用教育部推行的名师课程资源进行 MOOC 化教学和制定古代文学德育论纲分类分步指导学生经典阅读,变教师“坐而论道”为学生“互动参与”,以专题形式实践探讨国学思 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服务

2、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代文学 ;师范生 ; 国学素养 ;MOOC;德育论纲 2014 年 9 月 10 日习总书记在北师大教师节上的讲话中强调:“传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对人文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来说,“道”即是中国历久弥新的经典背后的思想价值。 随着中小学校新型语文课堂的建构,国 学素养主要指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成为语文教师素养的要素之一。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给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目标,所以学界提出,语文既是科学工具呈现课程内

3、容,又是人文工具传递人类优秀文化,即“道”。高校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涵盖各类经典,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正是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教育平台之一。 凸显古代文学课程在国学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正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步履对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需求。 一、师范生国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从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和质量的矛盾看,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国学素养,可以凸显高校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效力。一般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及相关人

4、文学科知识,初步具备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及教学技能,能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囊括了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却也因为太全面而缺乏特色和社会适应性。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 国学素养”,是凸显高校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效力的途径之一。尤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往往表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所以,突出国学素养不仅适应了社会教育改革大趋势,而且能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增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与趋势看,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国学素养,有利于凸显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当代价值,促进高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融合。以武汉市

5、中小学校为例,国学入校已成趋势,依托传统语文课程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国学经典节选读本。这一新教学内容带来了对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新要求,中小学 语文教师面对易论语等国学读本,对典籍中的字句、篇章旨意的理解出现了不少疑惑。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如果抓住这一问题,将“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作为课程教学重点,无疑可以解决中小学国学师资缺乏的现实问题。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教学后备力量的国学素养的培养,将是高校古代文学学科教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师范生国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多则国学新闻报道显示出高校课改的新征程,但国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深圳商报 2008 年 5 月

6、7 日有记者探营高价“国学班”,武汉 大学新闻网 2012 年 11 月 7 日有人民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 2012 年 11 月 21 日有我校发起全国本科生国学论坛,安徽日报 2013 年 3 月 6 日有国学隐士培养出的总理,长江日报 2013 年 3 月 26 日有武大诞生国内首位国学博士,武汉大学新闻网 2013 年 3 月 14 日有短讯:新洲区领导到访武汉大学国学院上述新闻内容从三个侧面反映了国学教育的现状: 其一,国学由一般学术用语成为高校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名称。本世纪初以来,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 学等二十多所学校相继成立国学院

7、,国学挂靠哲学等一级学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其二,国学已经不是“象牙塔”学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国学成为一种新的精神生活方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主动“花钱”品读易经、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孙子兵法等国学宝典。这便显示,高校应承担起国学培养的重要职责,其预期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促进国学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 其三,师范生的国学素养培养与常规课程结合性研究,还需要认真探讨。以武汉市现有高校为例,目前有三所大学开办了国学院,培养目标各有 特色,总体而言是“高端”路线。如武汉大学国学班,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

8、古典文献和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科学走向,并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集中于道家道教与中国佛教文化、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及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开设国学教学技能培训班课程、国学与行政能力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弟子规教学技能培训、论语教学技能培训、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以及围 绕当前我省公务员队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各行业面临的特性问题的行政培训。可见,相关实践的定位目标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的常规培养存在一定距离。 三大现状表明国学春天来临了。值得注意的是国学热背后基础性教学还未成体系。突出体现在国学至今还没

9、有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国学尚未进入国务院学位办制定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体制内的国学教育缺失,无疑对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也因此产生了与中小学语文课改提出的教师国学素养新要求之间的“空当”和新的教改空间。所以,地方师范院校国 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与常规课程结合性的研究,仍是大有作为的。 三、高校古代文学课程培养师范生国学素养的途径 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古代文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丰富的国学资源融入常规课程教学环节,以专题形式实践探讨师范生“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的有效途径。可以

10、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 MOOC 化教学,变教师“坐而论道”为学生“互动参与”,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让师生互动会话的基础更接 近,培养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能力。 21 世纪以来国外兴起了一种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输入了新理念、新资源、新操作空间与手段。 2001 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 2012 年世界MOOC 元年的到来, 2013 年 MOOC 登陆中国大陆。 2011 年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 20118 号) ,规定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

11、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 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同时,教育部计划 2011 年建设首批 100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2 2015 年建设 900 门。 国内外大批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为古代文学MOOC 化教学提供了实践利用的可能性。通过 MOOC 化教学即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先验组织“在线”学习基本把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观念、概念、范畴和命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堂启发式、讨论式、感知式、延伸式教学,这既充分利用了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又强化了面对面课堂互动,实现了“探究、思辨、互动、实践”全新教学模式。课

12、内课外结合紧密,可以让师生互动会话基础更接近,提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国学素养背景知识和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能力。因为“多位名师教学”比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面、能力面的提升。正如杜甫所言“转益多师是吾师”(戏为六绝句)。 现有与“古代文学”各门子课程密切相关,包含大量国学素养的优质课程资源有:东南大学公开课“唐宋诗词鉴赏”(“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写作”),西北大学公开课“中国传统文化”,安徽大学公开课“儒学 ?人生 ?社会”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公开课,课时安排紧凑,内容涉及 儒释道文化、中国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等,是高效学习国学的优质资源。 2. 以专题形式实

13、践探讨古代文学国学经典教学,制定“古代文学”德育纲要,分类分步骤指导师范生的国学经典阅读,培养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 第一,可以利用本校人文社科师资资源,组织博士教授进行国学经典专题讲座,与教师素质训练中心,学生社团联合,以古代文学学科各门子课程教学为媒介,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及图书馆现有古代文学教学资源,以专题形式实践探讨古代文学国学经典教学。初步拟订六大专题:中小学新课标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 网络教学 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 古代文学经典阅读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古代文学传统诗词创作及教学比赛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古代文学经典研读及科研创新资助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古代

14、文学师生学术沙龙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养。 第二,制定“古代文学”德育纲要,分类分步骤指导师范生的国学经典阅读。经典作为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身心修养方面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因此,分类分步骤指导师范生的国学经典阅读是提升师范生国学素养的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需要高效的课堂指导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监督,以实践感悟、理论总结等环节,严格训练,培养师范生的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 现将“古代文学”内容按照人与自 然篇、人际交往篇、人与社会篇、个人修养篇论述如下:

15、( 1)人与自然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记载了人和自然在 3000 多年的历史中如何彼此相处。今天挖掘中国古代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如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以自然规律去疏导。山海经中“鲧禹治水”,淮南子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反映了中华民族祖先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而不破坏它,所以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成功了,女娲补天用自然界本身的材料,后羿射九日而留一日。又如,面对自然界的春花秋月冬冰雪,人们歌唱祖国山河、抒写友情、爱 情、闲情,乃至排解苦闷、失意、落魄。诗经 ?周南 ?关雎诗经 ?周南 ?桃夭秦风 ?蒹葭等表现美好的爱情,均以自然美景比兴抒情,不仅含蓄、形象,而且体现

16、人与自然情感相通。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 ?神思)魏晋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歌,唐代王孟山水田园诗派,李白的山水诗歌,宋代苏轼、辛弃疾笔下的山水田园词、杨万里的山水诗歌,唐宋、明清近代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赤壁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张岱西湖七月半等 等,都通过山水田园题材抒发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的、社会的情感。 虽然“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但诗人们却仍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伤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并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17、),“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国古代文学中,自然界的云山风月,如此通人性、懂人情,实质就是人类经过帝国建设后,感受到自然的可贵。“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人们在自然的启迪中更好地认识自己。 ( 2)人际交往篇 现代医学对“健康”的标准除了生理健康之外,还有同等比重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即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古人对“人和”的探讨十分重视,反映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流传下来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不少启发。 人和人之间应相

18、互尊重,诚实守信、注重个人自身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夫子温、良、恭、俭、 让以得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人不知而不愠”(论语),人和人交往中,个体应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人还应自爱。所谓“自爱”即自守贞操气节、保持正直之心,是先秦以来从政者治国者首先必备的道德心。 尧舜时期,尧考察舜能否作为禅让的“接班人”时,一项重要素质考察就是观察他对家人的态度,当看到舜孝亲悌弟友妻时,便十分放心地将帝位传于舜。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士阶层修身自爱的哲学理 论。孟子 ?离娄章句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