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69956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寄生虫学前半部分内容-供打印的版本-201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学习要点,要掌握寄生虫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规律性 寄生关系及演化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 寄生虫病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寄生虫病防治措施,友情提示,为及时反映国外最新研究进展,本人教学课件含有一些英文内容,课后不必专门查阅字典。除课堂讲课中特别提示之外,课件中的英文词汇不作为考试内容。,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总 论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研究范畴2.重要寄生虫病的危害与现状3

2、.常见寄生虫病简介,一、研究领域与寄生虫病的现状1. 研究范畴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阿米巴、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医学节肢动物学 ( Medical Arthropodology),-昆虫、蜱、螨,2.重要寄生虫病的危害与现状WHO规划防治的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血吸虫病(schistosoma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3.常见寄生虫病简介,肠道寄生虫病肝、肺、脑

3、寄生虫病血液、组织内寄生虫病其他腔道内寄生虫病皮下、体表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姜片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肝、肺、脑寄生虫病,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卫氏肺吸虫包虫(细粒棘球绦虫)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血液、组织内寄生虫病,血吸虫疟原虫旋毛虫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斯氏肺吸虫刚地弓形虫,其他腔道内寄生虫病,阴道毛滴虫蝇蛆,皮下、体表寄生虫病,蠕形螨疥螨体虱、阴虱蝇蛆囊虫(猪带绦虫囊尾蚴),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1. 寄生物与寄生虫的分类2. 宿主与宿主的分类,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1. 寄生物(para

4、site)能寄生于另一生物并从其获得营养、使之受害的生物称为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如菟丝子)和动物性寄生物。动物性寄生物又叫寄生虫。寄生虫都是无脊椎动物。,依寄生部位可分为: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依寄生特性可分为: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长期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 暂时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 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 机会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

5、e),2.宿主(host):寄生关系中受损害的生物 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两种基本过程 蠕虫型: 卵 幼虫 成虫 原虫型: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宿主类型: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若有多个中间宿主则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的成虫或原虫的某一阶段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寄生虫可从动物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

6、些动物为保虫宿主。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 paratenic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和感染力状况,若此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则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2.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局,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 (1)夺取营养 如蛔虫 、绦虫 (2)机械性损害 如蛔虫、包虫、肺吸虫 (3)毒性和抗原性作用 如阿米巴的分泌物, 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 的抗原,2. 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7、非特异免疫:皮肤、粘膜、胎盘 构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的作用。特异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可获得比较弱的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消除性免疫与非消除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有完全的抵抗力。 如东方疖 患者痊愈后对热带利什曼原虫有长期、特异的抵抗力。,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被完全清除,临床表现为不完全。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则宿主的免疫力则逐渐消失。因此,表现为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

8、带虫免疫(premunition) 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宿主产生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它可杀伤体内的寄生虫,但不能消除全部寄生虫,体内仍残存少量的寄生虫,可导致宿主临床症状消失,并具有抗再感染力,一旦体内的寄生虫全部被消灭,体内获得性免疫力便会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现象叫带虫免疫。如疟原虫、弓形虫、美洲锥虫。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某些寄生虫感染可 诱导宿主产生抗再感染的能力,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现象叫伴随免疫。如日本血吸虫。,寄生虫抗原的特点:抗原具有复杂性, 即化学成分复杂、来源复杂(体抗原与代谢抗原)属、种、株、期的虫体

9、抗原具有差异性与共同性,寄生虫实现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改变:抗原变异、抗原伪装与分子模拟、表膜脱落与更新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调节性T细胞的激活、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封闭性抗体的产生。,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局寄生虫 宿主,BA,虫体清除B=A,部分清除,带虫者B城市,儿童成人。 2、流行因素: A.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B. 产卵量大,24万个/天 C. 虫卵抵抗力强,酱油、食用醋、腌菜盐水杀不死 D. 粪便管理与使用不当 E.环境卫生欠佳,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六、防治 1. 治疗病人、带虫者,杜绝传染源,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

10、旋咪唑、噻嘧啶、哌嗪。 2. 改善环境卫生,减少传播途径。 3.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防止虫卵感染。,治疗患者及带虫者 对学龄儿童采用集体服药驱虫。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 常用驱虫药有阿苯哒唑,又名丙硫咪唑或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12 d)和甲苯咪唑(成人,100mg/d,顿服,34d)。国产新药伊维菌素治疗蛔虫病治愈率100%,剂量为6mg/d,顿服。由虫体引起的急腹症等并发症,应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丙硫咪唑即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e)又名肠虫清、阿苯达唑、抗蠕敏,是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衍生物。该药于1976年在

11、美国问世,1979年由中国兽药监察所仿制成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蠕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亦可用于囊虫病、包虫病和肝、肺吸虫病等。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甲苯咪唑 主要驱蛲虫药,蛔 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 并发症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饮食卫生,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Trichuris

12、trichiura,鞭 虫,寄生部位:盲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 腹泻 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饮食卫生,一、形态 1. 形似马鞭,前细(3/5),后粗(2/5),虫体长30-50mm,雌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2. 虫卵,腰鼓形,比蛔虫卵小,有透明栓 。,寄生部位: 盲肠幼虫不经体内移行(小肠粘膜10d)食物:血液、组织液产卵量相对少,10007000/天。误食虫卵到成虫成熟产卵需1个月左右。成虫寿命35年。,小结,三、致病 轻者无症状,严重感染导致黏膜炎症、消化道功能紊乱。儿童可导致慢性腹泻、消瘦、贫血、直肠脱垂等症状。还可诱发或加

13、重其他疾病,如阑尾炎、阿米巴性痢疾。,四、诊断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18.2%) 沉淀法(53.5%) 饱和盐水浮聚法(82.8%) 加藤法(82.8%),五、流行与防治同蛔虫 ,但虫卵耐干燥不如蛔虫卵。人群感染主要和卫生习惯有关。世界13亿;我国2.12亿( 94年),感染率18.79%。治疗药物:甲苯咪唑、阿苯达唑、酚嘧啶效果较好。,别名】 奥克生太;酚烯嘧啶;间酚嘧啶;间酚嘧啶双羟奈酸盐;双羟奈酸酚嘧啶 , 酚嘧啶, 羟嘧啶,奥克太尔【外文名】Oxantel ,CP-14445-16 ,Meta-Oxantel ,Pamoate , P1445, Telopar【适应症】为一疗效较好的驱鞭

14、虫新药。虫卵转阴率可达,疗效高于甲苯咪唑。 【用量用法】总量每千克体重,分次服,每日次,半空腹服下。 【注意事项】 1.服药后少数病人有轻度头昏、恶心、腹痛及腹部不适感,多在服药后小时出现,短时间(小时后)内可自行消失。 别病人有较轻的心电图变化,亦可自行恢复。 2.孕妇、心脏病病人忌用。 【规格】 片剂:每片、。,双羟奈酸酚嘧啶,鞭 虫,寄生部位:盲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腹痛 腹泻 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饮食卫生,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蛲 虫,寄生部位:盲肠,小肠末段,结肠感染方式:误食

15、虫卵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瘙痒诊断方法:检查肛周皮肤粘附物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饮食卫生,一、形态 1、成虫: A、虫体细小(10.50.4 ,3.51.5mm) 乳白色,线头状 B、头端有头翼 C、有食道球(咽管球) D、 尾端尖细(占体长的1/3), 尾端卷曲 2、虫卵:一侧扁平,一侧凸起,比蛔虫卵小, 无色透明,壳较厚,内含一卷曲的幼虫,小结 1 成虫特殊产卵方式: 成虫寄生回盲部,待宿主睡眠后移至肛门外 产卵。 2 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自身感染。虫卵也可经口或随 空气吸入感染。 3 误食虫卵到成虫产卵需26周,雌虫寿命24周。,三、致病 1、肛门、会阴部瘙痒,继

16、发炎症 2、消化道症状轻 3、异位寄生 (阴道、输卵管、盆腔) 四、诊断 1、肛门拭子法 (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 2、肛周查雌虫,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国内各地均有, 感染率:城 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2、流行因素:A、生活史简单(6h) B、虫卵抵抗力强 C、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六、防治(防反复感染) 1、普查普治: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噻嘧啶, 外用药有蛲虫膏。 2、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环境卫生,蛲 虫,寄生部位:盲肠,小肠末段,结肠感染方式:误食虫卵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瘙痒诊断方法:检查肛周皮肤粘附物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饮食卫生,钩 虫 Ho

17、okworm,钩 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感染方式:幼虫钻入临床表现: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接触泥土防护,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一、形态 1、两种钩虫的共同特征: A. 虫体长约1cm B. 头端有一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 C. 雄虫末端有交和伞,内有指状辐肋(背辐肋、侧辐肋、腹辐肋)

18、 D. 体内有头腺1对、咽腺3个、排泄腺1对 E. 生殖系统同蛔虫,钩虫成虫形态鉴别,2、幼虫(钩蚴),杆状蚴:体长约0.2-0.4mm,头端钝圆,尾端尖细,有口孔。食道前半粗大,中间狭窄,后端略呈环状。丝状蚴:体长约0.5-0.7mm,口孔封闭,有口矛(oral spear),体表多有鞘膜,咽管长度等于体长1/5。,3、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壳薄,内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透明带.,小结:,虫卵,杆状蚴,杆状蚴,丝状蚴,幼虫移行,成虫,24h,2d,56d,皮肤,三、致病 1、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俗称打粪毒):奇痒、丘疹、水疱、脓疱 (2)肺部的损坏:咳嗽、发热等,严重 可

19、出现哮喘、气急、嗜酸性细胞增多。,2、成虫致病 临床症状: (1)贫血:缺铁性贫血或称低色素小细胞 性贫血。 原因:成虫吸血,渗血,更换吸部位,损伤肠粘膜,头腺的抗凝血酶作用,宿主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差. (2)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大出血 (3)异嗜症:喜食正常人不吃的东西 (4)婴儿钩虫病:,四、诊断 1、直接涂片法:易漏检 2、饱和盐水浮聚法:(33%硫酸锌和饱和硝酸钠溶液也可)可定量 检查。 3、加藤厚涂片法:检出率高,但卵易变形 4、钩蚴培养法:检出率高,不需显微镜,可 鉴别虫种,但需时间长, 可定量检查。,五、流行 1、分布:世界分布,我国除青海、新疆、内蒙等少数干旱地区以外,其它省市均有

20、流行。人群感染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 2、流行因素: A 传染源存在 B 有适宜(虫卵、幼虫发育)的条件 C 虫卵污染土壤的程度 D 生产和生活中有接触疫土机会,六、防治 1、治疗病人、带虫者: 甲苯咪唑、阿苯哒唑、 噻苯哒唑等 2、加强粪管理:粪池、沼气池、堆肥 3、加强个人防护、改革耕作方法,钩 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感染方式:幼虫钻入临床表现:贫血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苯并咪唑药物, 接触泥土防护,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人畜共患寄生虫。引起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横纹肌

21、中,,旋 毛 虫,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幼虫 -肌肉感染方式 :食入含幼虫的肌肉临床表现 :复杂,依寄生的器官而异诊断方法 :肌肉活检鉴定依据 :幼虫治疗与预防 :苯并咪唑药物,熟食肉类,一、形态,成虫 细小呈线状,:3- 4mm 长,尾直而钝圆。 :1.5 mm 长,尾部末端有两叶交配附器。幼虫100umX0.6um, 寄生于横纹肌中的成熟幼虫,卷曲于梭形囊包中,一个囊包内常有12条幼虫。,二、生活史,人或动物食入含旋毛虫活囊包的肉类,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并寄生,交配,产幼虫于肠粘膜,至横纹肌中幼虫发育成囊包,随淋巴和血循,三、致病,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大致分为三期:1、侵入

22、期主要表现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2、幼虫移行及肌肉受累期幼虫移行并侵入全身肌肉,导致血管炎、肌炎及肌细胞变性坏死。主要 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广泛心肌炎- 心力衰竭代谢物入血- 毒血症 呼吸肌受累- 呼吸衰竭3、囊包形成期受损肌细胞修复,死亡,四、实验诊断,病原诊断活检法发病10天以上的病人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压片检查。免疫诊断皮试ELISA 试验,五、流行与防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人体病例见于云南、西藏、东北三省。人群流行与鼠猪人关系密切防治:1、改变饮食习惯。2、治疗病人。丙硫咪唑为首选3、加强肉类管理。,旋 毛 虫

23、,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幼虫 -肌肉感染方式 :食入含幼虫的肌肉临床表现 :复杂,依寄生的器官而异诊断方法 :肌肉活检鉴定依据 :幼虫治疗与预防 :苯并咪唑药物,熟食肉类,丝 虫,Filariae,丝 虫,寄生部位 :淋巴系统, 皮下组织感染方式 :蚊虫叮刺临床表现:淋巴系统炎症及阻塞症状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鉴定依据 :幼虫 治疗与预防:海群生 防蚊叮刺,寄生人体的丝虫,班氏丝虫 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丝虫 Brugia malayi帝汶丝虫 Brugia timori盘尾丝虫 Onchocerca volvulus罗阿丝虫链尾丝虫常现丝虫欧氏丝虫,一、形态,成虫乳白

24、色,细长丝线状。微丝蚴 (microfilaria) 虫体细长, 710 m,头圆尾尖,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叫体核。头端无核区称头间隙。,神经环,头间隙,鞘膜,体核,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微丝蚴(模式图),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有鞘膜。体内有很多圆形或椭圆形的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两种微丝蚴形态比较,人体内发育,蚊体内发育,淋巴S成虫,血液微丝蚴,胃脱鞘微丝蚴,胸肌腊肠蚴,下唇丝状蚴,1.成虫寄生部位班氏:深部淋巴系统(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

25、腔、肾盂)马来:浅表淋巴系统2.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微丝蚴在外周末梢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夜现周期性。两种微丝蚴出现数量最多的时间略有差异班氏:晚102时; 马来:晚84时 可能机制:睡眠;迷走神经;血氧; 虫种。3.中间宿主:班氏:库蚊马来:按蚊3.感染方式、途径,三.致病,一.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压痛。淋巴管炎:其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发展,俗称“流火”。丹毒样皮炎:炎症累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引起。丝虫患者在急性期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的同时伴畏寒发热等,统称“丝虫热”。,二、慢性期阻塞性

26、病变急性期症状反复发作, 刺激机体增生性反应,淋巴管腔狭窄、阻塞其远端压力增高, 淋巴管 破裂, 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 引起相应症状1、象皮肿 elephantiasis:下肢、阴囊2、睾丸鞘膜积液 hydrocele3、乳糜尿chyluria,三、隐性丝虫病又叫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是由微丝蚴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症状: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低热,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IgE上升,但血中查不到微丝蚴。,四、实验诊断,血检微丝蚴(采血时间 晚102时)1、厚血膜法 是最常用方法,可定种。2、新鲜血滴法3、海群生白天诱出法4、离心浓集法

27、,体液(鞘膜积液)、尿液检查微丝蚴, 淋巴结检查成虫,免疫诊断 可作辅助诊断,病原诊断,五、流行与防治,分布:丝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广大地区。马来 丝虫病仅限于亚洲。在我国,山东-河南联线以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的流行。防治:1、治疗病人。海群生(hetrazan,乙胺嗪, Diethylcarbamazine, DEC)药盐仍是广泛采用的防治方法。按50mg/人/日计,连服6个月以上。2、消灭媒介蚊。3、保护易感人群。,丝 虫,寄生部位 :淋巴系统, 皮下组织感染方式 :蚊虫叮刺临床表现:淋巴系统炎症及阻塞症状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鉴定依据 :幼虫 治疗与预防:海群生 防蚊

28、叮刺,吸 虫(Trematode),概述,医学蠕虫,一. 形态特征1.多数虫体外形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血吸虫除外)。2.有口、腹吸盘。3.缺体腔。4.消化系统不完整: 口-咽-食道-肠支。(无肛门)5.多数虫体为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生殖系统发达。6.排泄系统: 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 卵模 子宫-阴道-生殖孔,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 阴茎-生殖孔,受精囊,劳氏管,卵黄总管,左右卵黄管卵黄腺,(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3)卵-毛蚴-母、子胞蚴-

29、尾蚴-成虫,二.生活史1.类型,水,1,多,多,(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二.生活史1.类型,水,1,多,多,(1)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2)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3)卵-毛蚴-母、子胞蚴-尾蚴-成虫,二.生活史1.类型,水,1,多,多,2.生活史特点:1)所学吸虫都为人畜共患寄生虫,都有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2)虫卵需入水才能进一步发育。3)生活史中有幼体增殖,世代交替,宿主转换现象。4)感染阶段:囊蚴或尾蚴,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

30、norchis sinensis,肝 吸 虫,寄生部位:肝内胆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肝区隐痛 腹泻 肝肿大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 饮食卫生,一.形态1.成虫1) 外形似葵瓜子仁,长1-2.5cm,背腹扁平,半透明。2) 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 1/5处,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3) 两肠支沿虫体两侧至虫体后端。4) 睾丸两个,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 卵黄腺位于虫体的中段两侧。,1.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二. 生活史,水,100d,1月,1月,2.特点1)成虫寄生于肝

31、胆管内.2)终末宿主:人保虫宿主:猫 犬3)中间宿主: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 淡水鱼虾4)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三、致病虫体致胆管壁炎症反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胆管狭窄阻塞,胆管炎、胆囊炎、黄疸、胆结石、肝硬化,可能致肝癌。,四. 实验诊断1.病原学诊断1)直接涂片法(50%)。 2)浓集法(90%以上) a.自然沉淀法、碘醛汞沉淀法: b.加藤法3)十二指肠引流(100%)2.免疫诊断ID、IHA、 IFA、 ELISA,五. 流行与防治1. 流行地区:流行于亚洲,我国有22个省市, 广东、辽宁等地较严重。2.流行因素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多种哺乳动物2)中间宿主存在3)

32、不良的饮食习惯,根据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结果,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流行区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为1249万人。 食源性寄生虫中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 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了 182%、164%和630%。,在西汉古尸粪便中已查到肝吸虫卵,据此推断我国在2100年前已有此病流行。,六.防治原则(1)治疗病人(病畜)。 吡喹酮 Praziquantel (2)改变不良食鱼习惯,是预防的关键。(3)加强粪管,防水污染。,吡喹酮 Praziquantel 2-环己基甲酰基

33、-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异喹啉-4-酮,药效学 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与瘫痪;皮层损害与肌体免疫机理的参与:,肝 吸 虫,寄生部位:肝内胆管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肝区隐痛 腹泻 肝肿大诊断方法:检查粪便鉴定依据:虫卵, 成虫治疗与预防:吡喹酮, 饮食卫生,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肺部,致肺型肺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童虫 寄生于皮下,致皮下型肺吸虫病,卫 氏 肺 吸 虫,寄生部位:肺,皮下,其他器官感染方式:食入幼虫(囊蚴)临床表现:胸痛 咳嗽 发热诊断方法:检查痰液鉴定依据:虫卵治疗与预防:吡喹酮, 饮食卫生,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一.形态1.成虫 1)虫体肥厚,长1cm左右,腹面扁平 2)腹吸盘位于虫体中部稍前 3)肠支成3-4个弯曲向后延伸 4)睾丸2个并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