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52.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77554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运5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幸运5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幸运5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幸运5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幸运5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79 页第 1 天 41 题专练热点主题 法 制 建 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其丰富的内涵不 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故而有可能奉中华法系为母法。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 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 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 达,而涉及民 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 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地方临民之官,

2、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二者合二为一。 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 备产 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 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 年设 立修订法律馆, “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 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由日本学者松冈义正负责起草总则、 债权 、物权三编,由曾经留学法国的陈箓与留学日本的高种、朱献文 负责起草亲属、 继承两编。1910 年底, “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 1 569 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

3、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 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 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 商约时,提出 废除领事裁判 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 (建议稿)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13分)解析:第(1)问, 结合材料一从其形成、内容、服 务对象以及影响等方面概括其特点;从专制制度、小农经济体制、儒家传统文化等方面分别概括其原因。第(2) 问, 结合材料二第一句话

4、,第 2 页 共 79 页从反向思维角度概括其精神;从法律意识、民族意 识、法制建设等方面归纳其作用。答案:(1)特点:重公权轻私权,以刑法为主,民法薄弱;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服务皇帝集权,行政司法不分;扎根本土,波及邻国,自成一系。原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需要法律维持社会秩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法律成为统治工具;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深入法律制定;历代法典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历史悠久。(2)近代民法精神: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

5、制建设的近代化。第 2 天 42题专练训练题型 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19031911 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时间 出台法律 备注 1903 年 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 商会简明章程 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1904 年 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 破产律 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 护 1906 年 奖给商勋章程 奖励工商业发展 1908 年 钦定宪法大纲 参照 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 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 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19

6、09 年 法院编制法 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大清新刑律 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大清矿务章程 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 1910 年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1911 年 大清民律草案 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国第一部民法典 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解析:可以依据材料论述晚清政府推动近代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可以第 3 页 共 79 页从背景角度,论述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 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也可从影响的角

7、度,论述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20 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 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与国际接轨。(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 示例二: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

8、挽救统治危机。 示例三: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第 3 天 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 巡视制度改革 巴黎和会 鲁班1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巡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它始于先秦,成于秦汉,完备于唐宋, 兴盛于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处于不断地完善调整中,它一直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具传统政治文化特征的监察制度。它也是君主 专制制度的重要

9、组成部分商朝使者代王巡视,监察各地诸侯是否对王忠诚隋朝以来, 对“掌诸巡察” 的司隶台中的巡察官员规定“其所掌六条”,要求其按六条巡省。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与汉武帝置刺史所制定的“六条问事”相比,隋唐“六条”除有政治性的巡 视内容外, 还增加了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另,地方申报灾害、救灾措施、劝课农 桑、 户口流散、 赋役征收等涉及 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安史之乱前后,唐前期的 诸道监察使臣系统逐步被破坏,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开辟了新的巡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 转运使和巡院行察 访州县之责。明清 统治者延续唐宋巡视制度外,还规 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 视

10、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 纠举。 摘编自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7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 “隋朝以来,对掌诸巡察的司隶台中还增加了地方的社第 4 页 共 79 页会治安状况”得出巡视立法化(有立法保障) 、规范化;据材料 “另,地方申报灾害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得出巡视范围扩大化(从政治层面扩大到经济层面) 、途径多 样化;据材料“明清统治者延续唐宋巡视制度外, 还规定同一系 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得出巡视监

11、察体系多元化,巡 视官员之间 可相互监督,关注巡视官员的廉洁问题。第(2)问,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巡视立法化(有立法保障 )、规范化;巡视范围扩大化(从政治层面扩大到经济层面) 、途径多样化;巡视监察体系多元化;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关注巡视官员的廉洁问题。(2)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管理,对地方的腐败现象有一定震慑作用;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巡视制度只为统治者服务,监督作用是有限的。同时这种做法,对于当前我国的监察制度和巡视制度建设仍有借鉴价值。2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 1919 年初,大大小小的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

12、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 1923 年仍为悬案。 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协约国占领了莱茵区,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 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 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 20 世纪 20 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 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 际联

13、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摘编自 美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9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 “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得出根据民族原则建国;据材料“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 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 举行会议”得出建立国际组织协调 国际关系;据材料“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得出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第(2)问,可从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根据民

14、族原则建国;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 (2)是建立在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的秩序;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世界和平;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不能从根本上第 5 页 共 79 页解决国际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3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 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 ,如 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 鲁班的事迹广 为流传,出 现了许

15、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 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师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于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春秋战国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16、战争频繁,民间文化交流广泛方面回答。第(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 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可知,鲁班注重发展创新,认真钻研,顺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小问,从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行 业规范的建立,促 进各民族交流等方面回答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广泛。(2)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第 4 天 41 题专练热点主题 社 会 群 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

17、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 阶层的成长。科 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 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 “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 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 过程。 胸怀“天下 ”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 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 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 强烈的时代

18、意识第 6 页 共 79 页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 们区别于社会其他 阶层的明显特征。 “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 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 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 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 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 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 忧国忧民、以天下 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 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

19、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11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10 分)(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 ”“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 “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回答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 识从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强烈的时代意 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 产生的思想契机” “积极地、有 选择地吸纳西学”

20、“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概括特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回答作用。第(3) 问, 应根据材料中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得出现代也一样,需要 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个人命运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等。答案:(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 历史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

21、、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3)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 第 5 天 42 题专练训练题型 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第 7 页 共 79 页战国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秦公元前 218 年,秦朝经过多年 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数十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 年),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

22、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魏晋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 设置几个新 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 进入福建, 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明约有 20 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 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 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 产方式清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 尔地区,到雍正 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 张家口也成了商 业中心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23、。(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解答此类开放型试题,除了要 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以外,还要注意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本 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提取中国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的信息, 说明可依据表格中信息分 别从秦汉、魏晋和明清 时期对于边疆开发的措施来分析论证即可。答案:示例: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秦和西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都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

24、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6 天 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 明末驿站改革 华盛顿会议 诸葛亮1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驿站,是古代的中转接待 场所。 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 报的人员,以及往来路过的第 8 页 共 79 页官员,凭有效函件可享受食宿、换马的服务。功能类似今天的邮局、招待所、兵站。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言

25、。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 以维系,甚至逐 渐荒废。对此,海瑞建议以节约开支为核心进行驿站改革。然而,因为冲击了官僚集团“公物私用”的便利,而被长期束之高阁。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在海瑞建议的基础上, 对驿站体系进行了外科手 术式的改革。他首先从限制特 权入手,下令禁止非公滥用,禁止加派人手,禁止多吃多占,禁止摊派私费等。 驿站的额外负担大幅减轻,送信效率显著提高,经费开支压缩了 1/3,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清驿递以恤民劳”“小民欢呼歌诵”。遗憾的是,张居正改革只推行了 10 年,便在他去世后被废止。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 “宽驿站之禁”,解除了 驿站禁令。 摘编自唐博

26、明末驿站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进行驿站改革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驿站改革失败的原因。(7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 车马随从成群结队, 驿站苦不堪言”得出吏治腐 败, 驿站接待开支骤增;根据材料 “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 荒废”得出驿站管理不善,加剧地方财政困难;根据所学万历年间,后金兴起,国家开支吃紧, 边境战事频繁,财政负担沉重。第(2)问,根据材料“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 累民贫民 ,呼吁 宽驿站之禁 ,解除了驿站禁令”得出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

27、对;根据材料 “在他去世后被废止 ”得出张居正去世,改革失去支持。答案:(1)吏治腐败,驿站接待开支骤增;驿站管理不善,加剧地方财政困难;边境战事频繁,财政负担沉重。(2)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张居正去世,改革失去支持。2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计划中,就提到了军备控制国家之间团结起来共同限制他们的军备。但是 这项政策在巴黎和会上很难 得到采纳。英国反 对这项提案,美国自身并不想裁减自己的海军。巴黎和会之后,英国比美国更不情愿商讨裁军问题。但是劳合乔 治遭到了国会大量工党反战议员的反对。同时,国内民众厌战情绪高涨

28、,要求裁军的声音此起彼伏。劳合乔治只得放弃自己原来的意愿。在所有兵种中,海军是最为花费一个国家国力的兵种。对裁军持消极态 度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威尔逊 在 1920 年的大选中失利。 1921 年,新总统哈定采纳了参议员威廉波拉提出的让美国政府主持裁 军会议的建议。1921 年 11 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各国政要在海 军顾问的协同下展开了对 海军军备控制的讨论。各国都同意将吨位作为海军军备的单位,并确定了英、美、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并重新明确了各国之间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分配。作为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第 9 页 共 79 页军协定,它的签订无疑有着重要的意 义。摘编自周

29、翀英国与 1930 年伦敦海军会议(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对军备控制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军军备控制协议达成的影响。(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美国由持消极态度到持积极态度,英国由反对到被迫接受。第二小问,从当时两国国内现状和国 际形势分析。第 (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答案:(1)变化:美国由持消极态度到持支持态度,英国由反对到被迫接受。原因: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浩劫,控制军备思想在欧美深入人心;英国工党反战议员及国内民众对扩大军备的坚决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大为削弱,难以承担海军

30、巨额的花销;美国政府执政党发生变更。 (2)影响: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美国海军取得了和英国同等的地位,走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对远东地区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又加剧了美日矛盾,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3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 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摘编自诸葛亮自表后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摘编自诸葛亮诫子书汉代相传四百年,而曹氏篡汉 。诸葛忠武侯当此时,间关百折:左右昭烈父手立国于蜀,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贰 其心,盖 懔懔乎三代之佐也。虽不幸功业未究,中途而殒,然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先主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可也。南宋张拭(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因为哪些优秀的品质而得到后人的尊重。(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宋人给予诸葛亮很高评价的原因。(7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可知具有廉洁自律的优良品质;根据材料“夫君子之行非志无以成学”可知,重视家教和个人修养;根据材料“诸葛忠武侯当此时盖懔

32、懔乎三代之佐也”可知,具有忠义思想。第 (2)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作为 偏安江南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政 权,南宋政 权亟需强调其政权的合理性及需要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同时,南宋 为加强中央集 权, 须重用文官;此外,考虑到两宋时期逐渐居官方主导地位的理学, 强调和弘扬忠义伦理观 亦是宋人给予诸葛亮高度评价的原第 10 页 共 79 页因。答案:(1)廉洁自律;重家教;重视个人修养;忠义思想。 (2)理学忠义伦理观的影响;宋边患严重需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文官;从正统论出发强调南宋政权的合理性。第 7 天 41 题专练热点主题 反 腐 监 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33、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 这样 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 为可悲的是, 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 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 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 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 恶,那么 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 规避。在此基础上

34、,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 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 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 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 ,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

35、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7 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 “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 群臣的政治手段” ,再 结合所学知 识我们可以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成为强化皇权 的手段、不能制止腐 败、没有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第(2)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总结并进行比较即可,中国,根据材料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 为封建帝王的统治和 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 变成特务制度等 进行总结;西方,根据材料二“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形成了系统的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