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讲沈从文一、沈从文的生平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代表作家,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湖南湘西凤凰县人。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凤凰城内一个旧式官吏家中。6岁入私塾,12岁入模范国民学校。1917年以预备兵的名义入伍。,2,这些经历和见闻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年轻的沈从文过早地直面了生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而促成了他后来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格。在军队生活的后期,沈从文的性格和经历开始逆转,他逐渐由贪玩转向好学,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本知识。五四之后新书报、新思想的影响增长了他支配自己生命的独立意识,给他带来了走上文学创作
2、之路的真正契机。1922年他离开湘江,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1924年开始以“休芸芸”的笔名,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和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但在20年代的文坛上 ,沈从文并未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3,3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最丰盛的时期。1934年,发表著名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成为“京派”作家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沈从文返回湘西,居住沅陵,写散文集湘西。不久,赴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先后主编北平和天津益世报等报副刊。建国后,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研究历史文物,著有中国丝绸图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主要作品 边城 长河萧萧八骏图从文自传 湘西 湘行散记,4,二、沈
3、从文的创作,1、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 沈从文的小说蕴涵着独特的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都市世界: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用冷隽的写实笔调表现都市绅士阶层的道德沦丧,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嘲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 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 绅士的太太 知识分子卑琐虚伪: 有学问的人 底层人被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 腐败,5,湘西世界 用温爱的抒情笔墨描写村野间耕夫船户的纯朴人性。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1、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柏子 丈夫 2、
4、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与厌倦而创造出的。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的矛盾被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边城龙朱月下小景等,6,鸭窠围的夜 1、文章背景 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19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湘行散记是现代散文的名作。是一部连续性的长篇散文,由十一个单篇组成。上世纪30 年代初离乡 ,十多年后(1934 年初)重返故里时,将沿途千里沅水及各支流流经的湘西乡村的景物人事记录下来,写成给妻子的信件, 结成一部系列散文湘行散记。表面看来是回乡的游记,但作家着重表现了湘西的历史与未来,以及当前现实的湘西与作家创作中构筑的审美理想的湘西的碰撞,已经带上
5、文化反思的意味,沈从文借散文自由、灵活地抒发心曲。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7,2.文章结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阴历年前某天夜晚,航行在沅水上的渡船泊于鸭窠围岸边,水手歇夜,及湘西特有的吊脚楼景观。第二部分(39)透过作者的想象,叙写水手们到岸上吊脚楼吃“荤烟”或烤火歇息的情景。,8,第三部分(1011):由邻船一位水手的举动引起回忆,“温习”了十五年前自己经历的同样的情形.第四部分(1214):写午夜时分水面上渔人“赶白”的古怪声音及由此引起的对湘西人历史命运的思考。结
6、构层次: 第一部分:景观第二部分:想象第三部分:回忆第四部分:思考,9,特点:,第一,叙事、绘景、写人无不细致生动,文字格外深刻有力;第二,忧郁但美丽的叙事情调;第三,“原生态”的生活本相与无处不在的主观视角。,10,艺术特色,1本文是根据作者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而写的,表现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异的人生形态。2本文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美学追求。3保存了生活的“原生态” 的记录。4作者是用心灵之笔绘出“动人的画图”,发出生命的感喟,用想象和感情使作品充满诗的气息。从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自然流溢出诗意的潜流,可谓作品的最成功之处。,11,问题分析羊叫的象征1.什么人家吊脚楼
7、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地鸣着吧。”(第五自然段)2.这样那样的说着,我一一皆可听到,而且一面还可以听着在黑暗中某一处咩咩的羊鸣。(第六自然段)3.养还固执地鸣着。(第九自然段) 这匹羊的生命的即将结束,象征平凡男女这种卑微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下去美之生命的消逝。,12,问题一?,文中写到小羊叫声“使人听来觉得忧郁”,“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为什么会忧郁?作者“触着”的是什么?看明白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羊的鸣叫,有何寓意?,13,解读一
8、:,小羊“固执而且柔和的叫声”,让“我”由被命运主宰的羊,想到安于天命的人他们都是自然之子,活得质朴、率真,却又被动、艰辛,“我”为他们缺乏对自身际遇和命运的自觉而忧郁满怀这忧郁缘于“我”对湘西无以言喻的爱。,14,问题二:,文章第七段,为什么特别提到神龛下的名片?“除了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还有更引人注意的东西呢?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装干栗子的口袋想到这些问题时使人心中很激动”。作者为什么会很激动?,15,解读二:,名片、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这些在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小东西之所以让“我”激动,是因为它们关联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勾起了“我”对往昔湘西生活的深刻记忆与生命感怀。可
9、看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一文中的相关描写。,16,本文是怎样呈现湘西水手的生活状态的?,第一,写“境中之人”。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展现水手的生命存在。第二,场面描写:泊船后水手吃饭、上岸、吊脚楼上幽会、铺中烤火等,凸显水手生活的哀与乐。第三,虚实相生的笔法:生活意象的捕捉与生命情感的抒发相结合。,17,这些水手活得那么艰辛、粗糙,何以在沈从文笔下却如此动人?,第一,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沈从文对湘西的人与事有深刻的理解、深厚的感情;第二,保持物性“天然的素朴”的美学追求,使作品记人、叙事、状物、写景,都保有高度的自然生动性。第三,忧郁但美丽的叙事情调。沈从文以艺术的
10、审美力量在苦难的生存现实中开辟出新的世界,让人温暖,给人力量。,18,作者在本文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感喟?其意义何在?,目睹湘西下层人民顽强地在泪与笑中打发日子,努力保持着生命的尊严,千百年为生活而搏战,这种生命形态也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悲壮而又辛酸,作者感到无限的“忧郁”、“哀戚”和“悲悯”。这种人生感喟源于作者对湘西人民灵魂的深刻理解,对湘西民族历史遭遇和现实境况的观照与反思,且与具体的生命形态相联系,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感,从而具有哲理的内涵和动人心魄的力量。,19,沈从文作为有着苗族血统的湘西作家,用一支有灵性的笔,突出地表现湘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浸润着原始民风的特殊人生形式,描绘了湘西下
11、层人民永远用血泪打发日子,世代相沿的悲苦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他们为生存、为实现其人生权利与尊严所作的努力。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勇敢地为生存而搏战,同时在不无畸形的形式中追求着真挚缠绵的情与爱。这些内容使本文具有很强的独特性。,20,本文的表现手段和美学追求是怎样的 ?,从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自然流溢出诗意的潜流:1.在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时,没有舍弃生活中本有的原生态中充满生命活力的元素,追求“始终保持那个物性天然的素朴”,“一切还带原料意味”。这样的记叙和描写具有高度的自然生动性。2.在展示那种自然和人生的景观时,既严格写实,又渗透了主观色彩,“注入他个人的想象与感情”;作者的感情流贯全篇,想象和感情使作品充满诗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