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7910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4课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4课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课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4课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4课 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中学 黄文莲,2,导入新课,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指哪些?其主要代表的儒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其中处于重要发展地位的宋明理学到底有哪些内容?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宋明理学?从而导入新课。,3,一、三教合一理学兴起 的历史背景之一,1、三教合一的历史背景(1)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传播(2)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讲授新课,4,请思考 :,1、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兴盛?2、儒学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危机?,5,2 、 三教合一的表现,(1)相互吸纳渗透(2)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并修(3)儒学深受

2、佛、道哲学的影响,6,三教图 (清) 丁云鹏,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思考:,7,二、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1、1)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1、2)儒、道、佛“三教合一

3、” (1、3) 新儒学面临的问题 (1、4)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1、程朱理学的兴盛,8,(2)程朱理学的兴盛,(2.1)程朱理学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9,程颐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创立者之一。,朱熹,程颢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创立者之一。,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代表人物,10,(2、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A、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B、“理”的概念: “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C、认识“理”的方式:格物致知,11,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4、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 佛偈(佛教唱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12,(3)程朱理学的影响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传播,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化的原因是什么?,13,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探究,14,2 陆王心学的发展,王守仁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陆九渊南宋思想家, 人称象山先生。,15,(1)陆九渊的

5、心学,(1、1)陆九渊心学兴起的原因(1、2)“心”的概念(1、3)认识“心”的方式:发明本心,16,(2)王阳明的心学,(2、1)王阳明心学兴起的历史背景(2、2)“心”的概念(2、3)认识“心”的方式:致良知,17,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认识理解世界的本原,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认识世界应由己及人、由内向外。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的渊源,认识世界回归内心;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请思考:,18,三、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1)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文化和社 会的影响(2)评价: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19,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20,教学总结,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二、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的兴盛(2)陆王心学的发展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