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目的,实验诊断学-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检验医学-以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教学重点,实验诊断学-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 通过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以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 。 检验医学-检验的仪器、试剂、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以及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思维和选择,以及检验的质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相互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实验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各种微型电脑自动化检测仪的应用,临床检验的进展和现状,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快速的高度自动化分析从化学定性的筛选试验发展到高精密度
2、的定量试验从应用常量标本一次检测一个项目 应用微量或超微量标本一次检验多个项目从必须采血标本检测发展到有些项目经皮肤就可检测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等,1、血液学检查2、骨髓细胞学检查3、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4、肾脏功能检查5、临床常用生化检查6、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7、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8、临床病原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内容,直接得到确定的诊断,如白血病、内分泌腺体疾病。有辅助诊断价值,如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发热病人检验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一)诊断试验和金标准 诊断试验是指对疾病作出判断的一般临床实验检查方法。金标准则是对疾病作出的决定性诊断的方法。诊
3、断试验的评价是先用金标准诊断结果为患者和非患者,然后用诊断试验测得其阳性和阴性结果,再进行各种分析。,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诊断试验结果与患病的关系,TP真阳性,FP假阳性,TN真阴性,FN假阴性。,(二)诊断灵敏度:是指在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患者中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阳性百分率。表示诊断试验查出患病者的能力,这称为真阳性率。,灵敏度高的诊断试验常用于普查或定期健康体检,能筛选某一疾病,防止漏诊。,(三)诊断特异度:是指在金标准诊断为“无病” 的非患病者中,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阴性结果的百分率。表示诊断试验正确确定非患病者的能力,这称为真阴性率。,特异度高的诊断试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某些疾病的确诊,以防
4、误诊。,理想的试验应是每一个病人均为阳性结果,而任何一个健康者均为阴性结果,但这种理想试验是不存在的,受试者有病,试验结果正常,为假阴性,受试者无病试验结果异常,为假阳性。 (四)诊断准确度:又称诊断效率,是指真阳性和真阴性人数之和占受试人数的百分率。,血液一般检测,陕西中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血 液 组 成,血液=血细胞+血浆 血细胞=RBC+WBC+Plt 血浆=水分+固体成分(蛋白、无机盐、激 素、维生素、代谢产物) 占体重的7%-9%(60-80ml/kg体重,成人约5L) PH:7.35-7.45,比密1.050-1.060,相对粘度45,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CBC+DF+Ret,主要内容: 红细胞常规检查 白细胞常规检查 血小板常规检查,红细胞检查,一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测定:,(一)概述,1.定义: 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2.红细胞的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Epo调节外, 也直接或间接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 体液因素的调节。,参考值: RBC
6、Hb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初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二)临床意义:(多将RBC和Hb一同观察),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脱水血液浓缩) (2)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 高原地区居民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病理性增多 继发性增多 EPO代偿性增多: EPO非代偿性增多: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原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特点为RBC持续性 显著增多。 RBC(7.0-10.0)1012/L , Hb
7、(180-240)g/L,严重慢性心、肺疾患;,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儿童,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利用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酶缺陷、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红细胞丢失(失血),贫血分级 轻度贫血:90120g/L(男) 轻微 90110g/L(女)中度贫血:6090g/L 体力劳动后出现重度贫血:3060 g/L 休息后出现极重度贫血:30 g/L 合并贫血性心脏病,Hb,症状,3红细胞形态
8、改变,(1)大小异常小RBC: 10m,染多色性或含有嗜碱性点彩溶贫,急性失血性 贫血,巨幼贫。,巨RBC: 15m,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RBC大小不均:相差一倍以上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贫尤为明显,(2)形态异常,直径2.9 m,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中心及边缘处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贫。,棘形红细胞增多症,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3)染
9、色反应的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球形细胞也呈高色素性,多色性:未成熟、灰红或淡灰;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4)结构的异常,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系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胞质中的紫红色圆形小体,直径多为0.51.0m,可一个或数个,其本质为细胞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为一紫红色细圈状结构,多位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
10、,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白血病等。,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见于外周血涂片上即为病理现象。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纤、脾切除术后。,白细胞检测,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1定义: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DC :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
11、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 胞体圆形,直径10-13m,为红细胞的两倍。胞质丰富,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色中性颗粒。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紧密,为深紫红色。 根据核形状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标准: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1)生理性增多年龄: 日间变化: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妊娠与分娩:,(2)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异常性增生:,急性感染
12、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感染:病毒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恶组 物理、化学损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概念: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了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亦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0.010.05),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正常比值为113。其核象变化可分为核左移与核右移两种,左、右移的区分线在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见于感染、急性失血、急性
13、中毒、急性溶血等。周围血中不分叶核粒细胞超过5.,(2)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造血功能减退,应用抗代谢药物 治疗,炎症恢复期。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 表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超过3.,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中毒颗粒:在胞质中出现,比正常颗粒粗大,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深紫红色或紫黑色。,空泡形成: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 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Dhleih 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
14、圆形、犁形或云雾状, 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常见于严重感染。,退行性变: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 核肿胀和核溶解及碎裂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 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3)棒状小体,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 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4)与遗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Pelger-Huet畸形,家族性粒细胞异常,核畸形,如肾
15、形、哑铃形、夹鼻眼镜形 、花生形等,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发生于某些感染、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b、Chediak-Higashi畸形: 在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骨髓和血液各期粒细胞中,含数个至数十个直径2-5m的包涵体,即异常巨大的紫蓝或紫红色颗粒。巨大颗粒为异常溶酶体。患者容易感染,常伴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Alder-Reilly畸形: 是在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染深紫色。与中毒颗粒的区别是颗粒较大,不伴有白细胞数增高、核象左移和空泡等其它毒性变化。患者常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类似颗粒亦可见于其它白细胞中。
16、,d、May-Hegglin畸形: 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除中性粒细胞外,其他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内亦可见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良性畸型。,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圆形,直径13-15u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排列紧密、有立体感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偶见少许淡蓝或无色胞浆。胞核分为两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皮肤病:湿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等。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肺癌 某些传染病:猩红热 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
17、能减低症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圆形,直径10-12u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胞浆少,常呈淡红或淡紫红色,含少量粗大、不均匀、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常盖于核上,及细胞边缘。,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0-15um,胞浆丰富 ,呈透明蓝色,常有少量粗大、大小不均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细胞核染色质疏松。,小淋巴细胞:细胞圆形,直径6-10um,胞质很少,有的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蓝色胞浆,甚至完全没有。细胞核圆形,偶见凹陷,
18、染色质粗糙致密,可有块状。,淋巴细胞1)增多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相对增多 2)减少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3)异形淋巴细胞,型(空泡型、浆细胞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L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型(幼
19、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单核细胞 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um 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呈毛玻璃样半透明,含有大量细小、灰尘样嗜天青颗粒,可见空泡。 细胞核大,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分叶,有时折叠扭曲,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单核细胞增多 某些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 肺结核等。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 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 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
20、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8-9.5um。参考值:百分率 0.0050.015 绝对值(2484) 109/L 临床意义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红系增生受抑,贫血疗效观察 网织红细胞反应观察病情变化,血小板计数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血小板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脾切除、急性大失血、溶血,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定义: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影响因素: 1、血浆中各种蛋白
21、的比例; 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参考值: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2)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性疾病 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血浆球蛋白增高 其他,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一、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 PCV):定义: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例(L/L)。参考值: 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临床意义:增高 绝对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对增加:血液浓缩 降低 贫血,二、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1. 概述: 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以飞升(fl)为单位。 Hct1015 MCV = fl RBC1012 参考值:手工法 8092fl 仪器法80100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