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07186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毫针刺法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针灸科 周圆,针灸技术,本次授课要求掌握毫针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刺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一、刺法的量学要素 (一)刺激的强度 1、通过得气的强弱判断刺激量 轻针下感应柔和 中针下感应明显 重针下感应强烈 2、捻转、提插的频率、幅度、角度决定刺激量 捻转角度180 频率90次/分 重 (二)刺激的时间,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一)毫针的构造、检查 针灸针分为针尖,针体,针柄,针尾. (二)、毫针的检查 针体必须光滑锋利,针体挺直,易于进

2、针,手感 好, 针尖具有“秃中带锐,锐中带秃”的特点, 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 境地,施针痛感才小。 针柄针体连接牢固。,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一)指力练习纸垫 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0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 。,(二)手法练习毛线团 用毛线由小到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线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

3、针法,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手法的练习。 在进行练针时,要做到捻转的角度大小,可以随意掌握,来去的角度力求一致,快慢均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配合提插的练习,同时锻炼捻转的速度,一般总的要求是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去一致,频率的快慢一致,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自身练针法 自身试针时,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三、针具的选择和消毒 1、针具的选择 2、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 针具器械的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消毒,以高压蒸气灭

4、菌消毒法为最佳。 医者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习消毒棉球或碘伏棉球拭擦。 施术部位的消毒:用消毒棉球或用碘伏棉球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 施术房间的消毒:紫外线消毒,四、体位的选择 针刺的体位有: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 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仰卧位:身体前面的穴位(头、面、颈、胸、四肢) 俯卧位:身体后面的穴位(头、项、肩、背、腰、 骶、下肢后面) 侧卧位:身体侧面的穴位(侧头、侧胸、侧腹、臂、 下肢外侧) 仰靠坐位: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 侧伏坐位:侧头、颈侧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选择体位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

5、者舒适自然,五、毫针刺法(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2、针管进针法,3、双手进针法,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提

6、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中间刺入。,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 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直刺(90度) 斜刺(45度) 平刺(15度) 2、针刺的深浅度: 察形气、观年龄、辨病情、部位酌定其深浅度。,六、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一)、基本手法 1

7、、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 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2、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旋转的动作。,(二)辅助手法,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可激发经气,是

8、一种催气、行气之法。,弹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但操作时用力不可过猛,弹的频率也不可过快,避免引起弯针。此法亦有激发经气、催气的作用。,飞法:针刺后不得气,用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如飞鸟展翅,称飞法。,震颤法: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此法可以促使得气。,摇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七、得气,(一)定义 即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或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特殊感觉的反应,谓之得气,亦

9、称为针感。患者会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或沿一定部位、方向扩散传导;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涩滞的感觉。得气与否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二)影响得气的因素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的变化以及医者取穴准否和操作手法。若针刺不得气则应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法促其得气。,八、毫针的补泻方法 (一)单式补泻,(二)复式补泻手法,(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功能状态 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 生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迴然不同、即机 体虚惫时可补,而机体邪盛时可泻。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 腧

10、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即有的腧穴适于 补虚,而有些腧穴则适于泻实。针具及 针刺补泻手法是对机体不同虚实状态进行施术手法 治疗的主 要手段,也是取得不同效果的关 键,故施术手法及针具选择必须得当。,九、留针与出针,留针 是将针留置于穴内,若静止不动,即不再施用手 法,以待气至的方法,称为“静留针”;若在留 针过程中仍继续施用手法,或为加强针感,或达 补泻目的的方法,称为“动留针”。留针与否或 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可一概 而论。 出针 是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其动作 当仔细,随势提出,不可妄用强力,粗心大意, 拔针时应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固定被刺腧穴 周围皮肤,右手持针

11、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 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一)晕针 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 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原因 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大泻、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处理 停止针刺 出针 扶持患者平卧床上: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

12、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预防 初次接受针治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对劳累、饥饿、大渴的病人,因先进 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二)、滞针 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 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

13、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三)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预防

14、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四)断针 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

15、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五)血肿 现象 针刺部位出现局部青紫或包块 原因 刺破血管导致微量的皮下出血 处理 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之法,(六)气胸 现象 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呼气困难。原因 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 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 处理 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切勿恐 惧而翻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对于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针刺的注意事项,人体生理功能状态 1、过于饥饿、

16、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 进行针刺; 2、身体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妇女行经期,一般不宜针刺; 4、妊娠期小腹部、腹部、腰骰部,以及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也不宜针刺 5、小儿的囱门部。即头顶部的腧穴亦不宜针刺。,人体病理状态 1、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3、小腹部的腧穴治疗前要先排尿 重要脏腑组织器官所处的腧穴,针刺不宜太深 针刺胸、背、腋、胁、缺盆部腧穴,不宜直刺过深,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一)中风病本病相当于西医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半身不遂 治 法:取手足

17、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一般均刺病侧,也可用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 取 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 泉、足三里。 随证配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天枢;语言不 利加廉泉。 提 示:急性期每日一次治疗,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隔日一次,每次 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2、口角歪斜 治 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取 穴:颊车、地仓 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水沟,四白 等穴。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刺病侧,病 久可左右均刺。 提 示:每日一次治疗,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 为一疗程。,(二)头痛 临床分为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两类。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偏

18、头痛、 紧张性头痛等,以及高血压、眼、耳、鼻等疾病引起的头痛。 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治 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 取 穴: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风池、后溪 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外关 阳明头痛(前额痛):上星、印堂、合谷 厥阴头痛(巅顶痛):百会、前顶、太冲 2、外感头痛 治 法:取足少阳、手太阴经穴为主。 取 穴: 百会、太阳、风池、列缺。,3、内伤头痛 治 法:取督脉、足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取 穴: 百会、头维、风池。 随证配穴:肝阳头痛加太冲;痰浊头痛加中腕、丰隆; 血瘀头痛加阿是穴;血虚头痛加血海、 足三里;肾虚头痛加肾俞、太 溪。 提 示:头部穴位多予以斜刺或平刺

19、。每日一次治疗, 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三)面瘫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麻痹 治 法: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对面 部穴位初起宜浅刺、轻刺,一周后酌予平刺 透穴或斜刺。 取 穴: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唇沟歪斜加水沟; 夹唇沟歪斜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攒 竹或申脉、照海。 提 示:头部穴位多予以斜刺或平刺。每日一次治疗, 每次留针 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四)肩凝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肩关节周围炎 治 法:分部近取与远取穴相结合。泻法。 取 穴:肩髃、肩髎、阿是穴、条口。 随证配穴:上臂痛加臂臑、曲池;肩胛痛加

20、曲垣、天 宗。 提 示:每日一次治疗,每次留针 20-30分钟,10 次为一疗程。,(五)腰痛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 治 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 取 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 提 示:肾俞直刺0.5-1寸,每日一次治疗,每次留 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靳三针,靳(jin四声)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靳三针以其选穴少、疗效好、易学简便等优点在针灸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平衡针,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

21、针灸学。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2009年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期常见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 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神经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