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温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风 温,2,病案举例 陈,男,16岁,1974年3月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3,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2、4、选择处方。,4,一、概述 1、定义: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肺卫症状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 2、沿革: 伤寒论首载风温之名:“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但是一种温病误汗的变证。 三时伏气外感篇明确风温为新感温病:“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为第一篇论述风温的专著。,5,3、与现代医学病种的关系(范围)呼吸系急性感染性的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属於风温的范畴。呼吸系某些急性传染病:流感、流脑(普通型),6,二、病因病机 1、主因:风热病邪 2、发病条件: 气候反常: 春季温暖 多风; 冬季应寒反暖 正气不足: 肺之气阴不足(老年、 小儿、肺有宿疾等)
3、 寒温失调: 易感受外邪,7,3、传变: 邪热壅肺 邪袭肺卫 痰热结胸 余 肺 肺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热 胃 肺热发疹 未 阴 邪传气分 热盛阳明 净 伤 阳明 热传肠腑 肠热下利 邪传心包 内闭外脱,8,说明:风温病病情的发展与感邪的轻重,正气强弱,治疗是否及时正确,护理是否得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全过程,但并非所有证候均可见到,有的患者则可至某个阶段不再发展,而转向痊愈。,9,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1.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2.发病较急,初起邪袭肺卫,继则邪热壅肺,易热陷心包,后期肺胃阴伤3.病程中以肺经病变为中心,多涉及胃肠鉴别诊断:风热感冒、
4、外感风寒、麻疹、春温等,10,治疗原则:清泄肺热治法: 初期邪在肺卫辛凉解表 中期邪传气分辛寒清热,或苦寒攻下。 内陷心包清心开窍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清养肺胃,11,四、辨证论治 1.邪袭肺卫 症状: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表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桑菊饮 (二方作用及适应证之不同),12,【温病条辨上4条】原文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病条辨上6条】原文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 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13,银翘散中有荆芥,豆
5、豉辛散透表之品,辛凉为主,稍佐辛温之品,取其辛散开郁,非发汗解表解表(“辛凉平剂”)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且药量较轻(二钱、一钱、八分、五分)介表力好,但止咳功优(有杏仁)“辛凉轻剂”,14,【功效比较】 银翘散 桑菊饮清热 连翘 银花 竹叶 连翘 解表 薄荷 荆芥豆豉 薄荷 桑叶 菊花宣肺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桔梗甘草杏仁生津 芦根 芦根,15,注意事项勿过煮,香气出即服。服药时间,重者23小时/次,轻者45小时/次。忌辛温发汗,忌西药解热镇痛发汗,促发其表。(因汗为心之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的后果。)忌早、过用寒凉,治上不犯中,恐邪热郁伏,甘寒易敛邪,16,加减 若无汗,恶寒重,荆芥、
6、豆豉酌增(用至银翘量的一半)。 若无恶寒,或衄,可去荆芥,或加侧柏炭、白茅根。 若咽肿痛,加马勃、玄参、僵蚕、蝉衣、浙贝、赤芍。 若咳嗽、胸闷甚,加前胡、杏仁、杷叶等。 若口渴,加天花粉。 小便短赤,甘苦寒合化,用麦冬、生地、知母、黄芩、栀子。,17,2、邪入气分(1)邪热壅肺症 状: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 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 药: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 (治疗中注意“热、痰、闭”),18,【温病条辨下48条】原文 “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麻杏石甘汤温病条辨 麻黄三钱(去节)6g 杏仁三钱(去皮尖,碾细)10g
7、甘草二钱(炙)3g 石膏三钱(碾)30g 水八杯,先煮麻黄,减二杯,去沫,内诸 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以喉亮为度。 说明:麻黄与石膏的用量,以1510为 宜。,19,麻黄、杏仁药性偏温宣肺平喘 相辅相成 防石膏寒滞之弊.石膏大寒清泄里热,宣肺又泄热外达 A 清肺的:加鱼腥草、银花、黄芩、平地木(山东银花合剂) B化痰的:肺部痰热重,加瓜蒌。C活络的:胸部闷痛,肺络不利:加郁金,20,(2)痰热结胸症状:身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胸脘痞满,按之痛,苔黄滑,脉洪滑。 辨证要点:身热,胸下压痛,苔黄滑治法:清热化痰开结方药:小陷胸加枳实汤(连、夏、蒌、枳实组成苦辛开降之剂),21,方
8、药分析黄连二钱,苦寒清热;半夏五钱,辛苦温,化痰散结,和胃降逆;瓜蒌三钱,甘寒,宽胸化痰。三者合用辛开苦降化痰热。枳实二钱,降气开结,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加减若呕恶甚加竹茹、生姜等;胸有燥热,苔黄燥予以陷胸承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姜、连、夏、枳、硝、黄。),22,(3)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肺热腑实)症状: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辨证要点:肺热腑实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方药:宣白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杏仁、栝楼皮)。腑实不去,肺热难泄;腑实得下,肺热易清。,23,【温病条辨中17条】 吴鞠通:“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脉实大,肺
9、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24,石膏五钱,清肺胃之热。杏仁二钱,肃降肺气止咳,佐有润肠之功。瓜蒌一钱半,清化痰热通便。生大黄三钱,攻下热结,釜底抽薪之意。文献吴鞠通:“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脏合治法也。”四药相合,开肺畅腑,相互为用,宣上通下。,25,(4)肺热发疹 症状:身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苔薄白,脉数。 辨证要点:见于气分证中,与营血分病证有别(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治法: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26,注意事项1若发疹下利,不可止利,为肺热下迫之象,泻多去 生地、玄参防滑肠。2发疹可发于内,腑
10、气血不和,腹痛,小儿多见。3忌升提壅补。4忌寒凉之过,舌红以清气透斑为主。(吴鞠通:“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咳,或昏痉,用壅补则瞀乱。”),27,(5)肺热移肠 (肠热下利) 症状:身热咳嗽,下利色黄,肛门灼热,腹不硬痛,苔黄,脉数。 治法:苦寒清热止利 方药:葛根芩连汤,28,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半斤 甘草(炙)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29,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解肌清热,生津,轻清升发止利。 黄芩、黄连 -清热,苦寒坚阴止利。 甘草二两,缓中。 肠中热邪一清,下利自愈,并非止利,为“通因通用”。加减 1
11、.肺热也较重,加桑叶、桔梗、前胡。 2.腹痛加木香、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3.恶心、呕吐加藿香、竹茹胃肠型感冒。 4.赤白下利,加白头翁。注意事项 1.不可止利,收涩。 2.忌用分利,以免重伤津液。,30,(6)阳明热盛(热炽阳明) 症状:壮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凉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 辨证要点:“四大见证”。 治法:清热保津 方药:白虎汤加减,31,方药白虎汤。(引温病条辨“辛凉重剂,非辛凉轻剂、辛凉平剂所能胜任”。)生石膏-辛寒入肺胃二经,清热解肌,达热出表。知母-苦寒入肺胃二经,清热养阴。粳米 甘草-保养胃气,合石膏又甘寒生津。加减1热盛津伤重,加芦根、石斛、银花。2热津气伤,
12、背微恶寒,加人参。3肺热壅盛,加杏仁、姜皮、银花、鱼腥草等。,32,白虎汤禁忌范围:伤寒论:“其表不解者,不可予白虎汤。”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防邪引入里。温病条辨:“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脉浮外感,脉弦细阴血少。“脉沉者,不可与也。”脉沉实有力阳明腑实,治当攻下,非白虎汤力所能及,故不用。脉沉而无力肾阳衰微,火不归原,为假热。与白虎汤不同之热,用之更伤其阳气。“不渴者,不可与也”发热不渴为湿热证或营分证,用白虎汤冰伏湿邪。“汗不出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表寒里热,外感寒邪,内有暑热,用之表闭病深。另津液大伤,无源作汗,养阴生津为主,不单用白虎汤清热生津,若邪热郁闭而无汗,用之汗出里
13、热外达。,33,(7)阳明热结(热结肠腑、阳明腑实) 症状:日晡潮热,时有谵语,便秘,或纯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腹部胀满硬痛,苔黄燥,甚则灰黑而燥,脉沉有力。 辨证要点:便秘,腹胀满硬痛,苔燥,脉沉有力。 治法:软坚攻下泄热 方药:调胃承气汤(阴液大伤者,配合增液汤、气血不通者,配合活血化瘀药、邪热盛者配合清热药。),34,35,方药分析:芒硝半斤,咸寒,软坚润燥;大黄四两,苦寒,攻下泄热;甘草二两,缓上药之峻烈之性,留中缓下。 诸药合用,攻下肠中热结,亦有泄胃中之热之意,故调胃气功最缓。,36,加减 吴氏多减其枳实、厚朴量,减燥烈之弊。 津伤较甚,加玄参、生地、麦冬。注意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
14、汤证区别:小承气汤尚未燥坚,痞满为甚;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坚 。,37,3、热入心包(1)热陷心包 症状: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舌色鲜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神昏、舌绛。 (与营热、腑实之神昏作区别)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38,39,本病证多由卫分邪热直接内陷心包所致。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所谓逆传,含义有二:温热病邪,由卫分不经气分,直传营分。不经上焦肺顺传于胃,而传上焦心包,直犯心主。导致逆传心包机理有四:病者素体心阴不足,心气虚弱,邪乘虚而入。邪气太盛,无以抵御之功。失、误治而引邪入里。邪热灼液成痰,或
15、素痰盛,又有邪热内陷,形成痰热蒙闭心包。,40,治法 清心开窍方药 清宫汤(专清包络之邪热,包络为心之宫城,故清心包之热谓之清宫)、服安宫牛丸或至宝丹,紫雪丹。清宫汤为温病条辨方,其方药为五心一尖,以心入心。玄参心、莲子心(清心滋液)竹叶卷心、连翘心(清心泄热)连心麦冬(清心滋液)犀角尖磨冲(清心热)开方时注意:玄参用带心玄参。竹叶无心,为卷心竹叶。(清宫汤着重清心热,清营汤着重清营热,这是二者的不同),41,三宝的选用:(糊里糊涂牛黄丸、乒乒乓乓紫雪丹,一声不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最凉长于清心兼能解毒,清热解 毒力量强热毒重者之高热、昏谵、烦燥、肢厥。紫雪丹 凉性次之,镇痉力量最强,兼能熄风
16、窍闭动风之身热、烦狂、痉厥。至宝丹 化浊开窍作用较好(苏醒神志)痰热内闭明显者 昏愦不语,痰热气粗。,42,2 内闭外脱:,解释:内闭外脱:内闭指(外感病)温病急剧变化过程中,正气不支,邪气内陷,闭阻包络,表现为身热,神昏,肢厥等证。外脱指正气外脱(气阴外脱,或阳气暴脱),主要表现为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面苍,身热骤降,汗出淋漓,手撒遗尿,脉微细欲绝。 如果温病过程中,出现热闭心包的同时,兼见阴精,元气过度损耗,正气外脱者,称为“内闭外脱”病情危重,病机复杂,治疗须开窍固脱并举。,43,(2)内闭外脱 症状:身热,也可体温骤降,神昏,倦卧,或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舌
17、淡,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神昏阴脱或阳脱 治法: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方药: “三宝”合参附汤、生脉散(生脉注射液),44,45,方 药气阴脱开窍药加生脉散(参、麦、五味子)阳 脱三宝加参附汤(人参、附子) 也可阴阳两固,阴阳合根,可同时使用。适应症邪陷正虚,休克(用生脉针、四逆针,参附针,枳实注射液)。注 意1用药及时,给药途径、剂型要求严格,速效,高效。2急症处理后应辨证论治为主。,46,(3)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 症状: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辨证要点:热闭心包证阳明腑实证 治法:清心开窍攻下腑实 方药: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化开,调入生大黄末),47,
18、48,4、余邪未净,肺胃阴伤 症状:身热不甚,或无热,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 燥而渴,舌红少苔, 脉细数。 辨证要点:见于病之后期,热微,干咳或口燥,舌光红。 治法:滋养肺胃津液 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冬桑叶、麦冬、扁豆、花粉),49,1.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甘寒养阴扁豆、甘草和胃气桑叶清透余热2. 竹叶石膏汤石膏、竹叶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半夏、粳米、甘草调中和胃。二方比较,前方滋养肺胃之功较强,后方清热作用强,益气作用也较强(人参)。,50,加减1.肺经邪热甚加知母、芦根、地骨皮。2.胃阴受伤,食欲呆滞,甘寒之品中加砂仁、蔻仁等醒胃之品,以振气机
19、。3.温病后期,食疗也很重要。,51,病案举例 陈,男,16岁,1974年3月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52,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20、 4、选择处方。,53,参考答案:1、病名:风温2、病因病机:病因为风热病邪;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食滞中阻。3、治则治法:解表祛邪为主。辛凉解表,佐以导滞4、处方: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叶,以后又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54,复习题,1风温病为何易逆传心包?与热入营分证区别?2如何认识风温病中以肺为中心?3银翘散与桑菊饮方证鉴别?4分析宣白承气汤方义及药物配伍。5上焦病包括哪些脏腑病变?其病机、辨证要点是什么?各有何关系?,55,总论课堂测试题(30分钟),一填空题:1.斑疹的成因陆子贤说:“斑为 ,疹为 。2.舌质焦紫起刺,
21、状如杨梅候 ,紫晦而干,色如猪肝候 。3.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盖齿为 ,龈为 ,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4王孟英”以-为经,_为纬”编着了(温热经纬)一书.5温病病程中容易出现_、_、_、_等险恶证候.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_和_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56,二选择题 单选或多选 3分钟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语出(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温病条辨E、温热论2.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是:(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黄芩汤D王氏连朴饮 E茯苓皮汤3.温病汗出异常指:( )A、无汗 B、黄汗 C、战汗D、大汗E、时有汗出.王安道温病学说主
22、要论点是: 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E.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温 E.热病6.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着 C.易消耗人体阴津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57,7温邪袭表,肺气失宣的辨证要点为:发热微恶风寒 B.咳嗽 C.口征渴 D.舌苔薄白 E.脉浮8.虚风内动的辨证要点是: 手指蠕动或震颤
23、B.舌干绛而萎 C.脉虚 D.苔黄燥 E.头晕耳眩面赤9.中焦证与气分证中有关的证候有: A.邪热壅肺之气分证 B.阳明热炽之气分证 C.湿热中阻之气分证 D.阳明热结之气分证E.温滞肠道之气分证10.血分证的病理是: 动血耗血 B.扰神窜络 C.瘀热内阻 D.耗损肾阴E.虚风内动,58,11.苔白腻而舌质红绛见于: 脾湿未化,胃津己伤 B.热毒入营而湿邪未化C.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D.湿遏热伏 E.湿遏卫气12.斑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解毒 B.清胃泄热 C.清营泄热 D.凉血化斑 E.透热转气13.疹的治疗原则是: A.宣肺达邪 B.清热解毒 C.清营透疹 D.凉血散血 E.滋阴溶肝,5
24、9,14.温病身热,少腹坚满,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有瘀斑,法宜 A.开窍 B.息风 C.通下 D.清营 E.凉血15.下列证型中皆有大便不通之症,但其中哪一证型不能使用苦寒通下法? A.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B.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C.热结旁流 D.肺燥肠闭 E.腑实阴阳16.和解表里法适用于: A.邪留三焦 B.邪郁少阳 C.邪郁胆腑 D.邪阻下焦 E.疟痰发作17.袪湿清热法主要作用是: A.通络散热 B.通利水道 C.宣通气机 D.泻下郁热 E.运脾和胃18.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着 C.易消耗人体阴津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60,三 名词解释:1.温毒 2. 分消走泄 3新感温病4逆传5心中憺憺大动四 简答题 1温病临床表现有何特点?2温病如何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3简述暑热和湿热病邪致病特点?4四分辩证的病理和辩证要点是什么?5清营凉血法包括那几种治法,其适应症和代表方是什么?6息风法包括那几种,如何鉴别?,61,docin/sanshengshiyuandoc88/sanshenglu,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