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17163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5年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药事科 张鹏飞)抗网填报工作中,用药合理性评价是整个填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围手术期用药评价,有明确的规范,儿(内)科用药多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相对复杂。l 儿童药动学特点l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l 病例分析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是感染性疾病高发年龄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而抗菌药物使用, 不仅要考虑药效学特点,还要考虑药动学特点。由于儿童期不同阶段小儿体重、对药物代谢及生理特征影响,疾病种类差异,儿童期抗菌药物使用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新生儿 (出生 28天内) 药动学特点:药物的吸收l新生儿出生后的 24-48小时内,胃

2、液 pH约为 1-3,出生后 10天左右回升至 6-8,接近中性,然后渐降,至 2岁后才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新生儿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差异较大, 应密切观察疗效,注意调节剂量。l新生儿肠管相对成人长,吸收面积相对增大,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 药物更易吸收血药溶度达峰时间也快,药物稍有过量即会引起不良反应。药物分布l新生儿体液总量一般约为体重的 80%(成人 60%),水溶性药物相对分布容积增大 ,血中药物浓度相对变低。按体重计算药量则应需要相对较大的剂量。l新生儿脂肪含量低, 脂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相对较小 ,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大,易出现中毒。l新生儿的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3、,脂溶性的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不过,易被药物透过的血脑屏障,亦可有利于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l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少,药物与其结合率较成人低,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使其药理作用增强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l由于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不但造成血胆红素浓度很高的生理性黄疸。胆红素与药物竞争结合血红蛋白,导致: 1、药物的游离型浓度增高出现毒性。 2、胆红素被置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进入脑脊液与脑核蛋白结合引起核黄疸。如头孢曲松。药物的代谢新生儿的肝脏约占体重的 4%(成人 2%),但由于新生儿肝未发育成熟,在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方面是很薄弱

4、。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需个体化给药,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不可选用。药物的排泄新生儿肾脏的清除功能较差,可使药物的浓度过高,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减量使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儿科为每次30mg/公斤,每 8小时给药一次。新生儿每次 30mg/公斤,每 12小时给药一次。肾脏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综上所述:新生儿的用药不能简单的按照婴幼儿用药的用法用量,更不能参照成人的用药。婴幼儿期生长发育迅速,体格发育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的功能也日趋成熟,但发育依然尚未成熟。所以婴幼儿用药仍应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况慎重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