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3818782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 一、大众文化导向影响专业声乐教学的“审美选择”面对歌唱的娱乐化、流行化,专业声乐是洁身自好、捍卫“专”之纯正还是顺势而为、打破“专”之自封?这是没有定论的 “选择”。抑或说,两难之间的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必然性与适应性,也都会面临其对立面的责难与非议。但依然不妨碍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并都可“自圆其说”。在我国,几大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还尽可能保持专业之专门性,在专业设置上有美声方向与民族方向,或声歌系内又分为歌剧专业、音乐剧专业、民族声乐专业等,各个专业之间保持其不可规避的内在联系之外,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各自呈现其专属性、独特性,即凸显专业性的“专”,将对“专”的提纯与钟

2、情作为教学方向,客观上促进了专业发展的深度与精致化,使声乐学科朝着专业化的更高程度发展,同时专业化程度可与世界声乐教育水平相提并论的声乐教学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专业歌唱家,比如吴碧霞、谭晶、常思思等。作为专业声乐界的风向标性人物,这些歌唱家在展现声乐技术之高与艺术之美的同时,对声乐艺术审美也表现出两面性,一面对专业技艺的“全心全意”,一面又对大众审美取向“半推半就”。于“半推半就”间,一种新颖别致、受众更为广泛的歌唱风格“被给予”,即所谓民美唱法、民通风格等。这是专业音乐创作与审美的“占有欲”在大众文化快感与普适的“亲民性”催化下产生的杂交品种,也可以说是多样性具体到歌唱表现形式的“微表情”。

3、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不再泾渭分明,艺术音乐与流行音乐也不再各自为政,在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大背景之下,多样性成为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时至今日,尽管当时风起潮涌般的热情渐渐消退,但在专业声乐教学领域,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或地市级二本院校以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专业声乐教学中在并行着美声、民族以及其他的同时,在美声与民族领域中,教育双方似乎都更乐于接受“民美兼通”的歌唱风格。“喜闻乐见”是其中主要原因,但不排除对“专业性”之难的避重就轻,也不排除以此教学或演唱风格作为某种“退而求其次”的托辞,更以一种堂而皇之的姿态宣称找到了一条联通专业与民间、畅行于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中庸之路。然而,近十年的声

4、乐教学实践证明:术业有专攻,尽管在艺术学科中常常无法像自然学科那样,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定义,但作为一门科学与学科,其内在的规定性与基本发展法则依然是不可违背的。民美兼通是一种歌唱能力与歌唱风格,不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乐教学方法,换句话说,吴碧霞、常思思的成功之路并不具有普适性,个人的嗓音特质与音色调节能力是一方面,长期专业化技艺训练以及灵敏的歌唱声音掌控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素养等使她们可以在民族、美声之间游刃有余。而一旦作为专业声乐教学的重心趋之若鹜,难免最后陷入两不靠、三不粘、四不像的尴尬境地。在声乐教学中常常纠结摇摆于“前后”、“明暗”、“上下”、“远近”之间,对于声音音响的审美

5、感知是一个具有历史感的范畴,同时这些两级对立的音响状态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中的黄金比例、美感侧重各不相同。民美唱法是什么?是介于前后、明暗、上下、远近之间的最佳尺度吗?如果继续追问,这种所谓的最佳尺度存在吗 ?如果存在,是否人声歌唱走入至高至妙之境,也因此再无路可走?二、多元文化背景下专业声乐教学的“自在”之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都是多元文化于不同视角之下的划分。在这种并行交叉各“元”之下有包含多个子元。专业声乐教学作为精英音乐文化的幕后“作俑者”,在西方文化(美声唱法)与中国文化(民族唱法 )的并行交融中经历百余年。在现代审美文化的导向、冲击之下有变异

6、传统、削足适履、迎合大众审美、取悦市场娱乐的“非专业化”倾向。移植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概念,如果可以将自律理解为由内而外的阐发,将他律理解为由外向内的赋予,那么专业声乐教学的严肃性、纯粹性就具有某种自律质素,从专业教法到专业唱法再到专业审美评价保持着专业人的自律精神,而专业声乐教学的同质化、异质化、多样化、娱乐化等何尝不是当代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他律围堵呢!从多元化、多样性音乐美学视角看专业声乐教学,相对于平等多元的“理想态”而言有主次之分的多元并行更符合事物发展之“自然态”,但主次之别在传统、在数量,而非优劣地位,并行各元自在的同时交叉融合,即原型与变型、结合型等共存,而非替代或吞并。声乐教

7、学中可以有民美、民通等变型形态的存在,甚至这种变型可以支撑起“元”的规模与建制。但,一方面它无法取代原型,不仅不可取代且对原型具有稳定的寄生性,甚至可以说它只是原型的异质化或一种新质;另一方面,这种变型并非原型的升级版,也就是说,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理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这里发挥不了效用,或许这种变型具有审美优越感,但在艺术本质上,原型的“纯粹性”似乎更有美学品格与自律意义。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多元文化,专业声乐教学在这样的生态转换中,在经历最初的茫然到一度尴尬摇摆又回到其元约定与原点。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专业的界定、解读在不偏离其既定规定的同时,参考社会审美尺度与大众文化经验,这是对艺术的社会属性与审美功能的回归与遵守;对专业声乐教学表现出应有的学术胸怀,即无论原型、变型、杂交型不失专业本色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并行、可以融合互补。事物发展过程从来就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笔直畅通,“偏离与阻碍”是常态,尤其在艺术领域,偏离与阻碍不仅产生美也贯穿于美生成的技术实践环节之中。专业的自律性与审美的他律性在多元意识的调解下达成某种默契,这是专业声乐艺术与教学对这个时代审美文化的响应,更是专业声乐艺术与教学发展的必然轨迹与自在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