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口腔内与牙周组织相关的菌丛及微生物1、(一)口腔共栖菌和口腔正常菌口腔是人体五大 菌 库 (口 腔、 肠 道、皮肤、鼻脖和 阴 道 ) 之一,口 腔 细 菌 密度高,数量大, 唾液 中的維菌超 过 10/ml,牙菌斑生物膜中的 细 菌 则 更多,超 过 10/g重, 细 菌寄生期 长 ,从出生后 34小 时 开始,一直寄生至宿主死亡。1、口腔微生物种类繁多:已分离出、口腔微生物种类繁多:已分离出 400多种。多种。密度高、数量大。密度高、数量大。2、出生后、出生后 3-4小时口腔即有细菌定植直至个体小时口腔即有细菌定植直至个体死亡。死亡。 3、口腔环境复杂:解剖、理化环境。、口腔环境复杂:
2、解剖、理化环境。4、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复杂:、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复杂:口腔微生物之间复杂关系口腔微生物之间复杂关系共生:相互有利共生:相互有利竞争:竞争空间、营养竞争:竞争空间、营养拮抗:抑制或杀死另一菌。拮抗:抑制或杀死另一菌。共栖:细菌以此种方式保持菌群间于宿主间的平共栖:细菌以此种方式保持菌群间于宿主间的平衡。衡。共聚:指不同类型细菌表面的相应分子间的互相特共聚:指不同类型细菌表面的相应分子间的互相特异性识别并黏附。异性识别并黏附。 (二)牙周生态系(1) 正常菌群是可变的。正常菌群是可变的。牙周微生物的复杂性确定牙周微生物的复杂性确定了宿主免疫反应的复杂性。了宿主免疫反应的复杂性。(1)
3、正常菌群间失衡、微生物与正常菌群间失衡、微生物与宿主间失衡都会导致疾病如:宿主间失衡都会导致疾病如:导致内源性感染;为外源性导致内源性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致敏宿主感染提供条件;致敏宿主环境因素和后天因素(如吸烟)环境因素和后天因素(如吸烟)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疾病开始、进展疾病开始、进展骨破坏骨破坏结缔组织和结缔组织和和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宿主免疫反应宿主免疫反应抗体抗体中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内毒素及其内毒素及其他毒性因子他毒性因子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及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基制金属基制金属蛋白酶(蛋白酶(MMs)(三)牙周病的致病因子 Page和 Kornman
4、提出的牙周炎制病机制抗原(四)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现代牙周病学观点现代牙周病学观点菌斑的侵袭力菌斑的侵袭力 宿主的防御力宿主的防御力 生态平衡(牙周组织健康)生态平衡(牙周组织健康)菌斑的侵袭力菌斑的侵袭力 宿主的防御力宿主的防御力 生态失衡(患牙周病)生态失衡(患牙周病)菌斑的侵袭力菌斑的侵袭力 宿主的防御力宿主的防御力 生态调整生态调整 (牙周病防治)(牙周病防治)强调有细菌的存在,才有可能发生牙周病强调有细菌的存在,才有可能发生牙周病内因外因内因外因 全身与局部全身与局部 =多因素多因素 (菌斑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菌斑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当前研究焦点:当前研究焦点:识别牙周致病菌的毒性克
5、隆株识别牙周致病菌的毒性克隆株寻找牙周致病菌的毒性传递因子寻找牙周致病菌的毒性传递因子宿主的易感因子。宿主的易感因子。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2、牙菌生物膜 (一)牙菌生物膜的新概念: 1898年, Black首先把菌斑这个名词引入口腔医学,将胶黏在牙面上的不能被水冲去的细菌斑块称为牙菌斑 ( dental plaque),2002年, Socransk将茵生物膜定义为附着于生物或非生物固体表面的、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糖基质内的一种或多种做生物共同体。 近年来牙菌斑生物膜 ( dental plaque biofilm;的新概念可归纳为:牙菊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问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可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 architeclure)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这念强调才荫玩生物漠的细菌不同于悬浮的单个细菌(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1、获得性膜:、获得性膜: 1-2小时形成小时形成2、细菌黏附与共聚、细菌黏附与共聚3、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一般一般 12小时的菌斑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小时的菌斑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 9天后形成天后形成各种细菌的复杂生态群体,约各种细菌的复杂生态群体,约 10-30天的菌斑成熟达高峰天的菌斑成熟达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