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会议交流资料专业、规范、熟练、细心高效复习,是实现高考胜利的重要保证谢宪起山东淄博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怎样理解高考】(一)认真总结 10 年考试失利的教训,避免相似问题的发生。(二)高考的本质:高考就是一场游戏。1、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1)从“断桥效应”谈起考试环境的特殊性对考试成绩的影响。(2)从“众马齐过独木桥”谈起现在恰恰是高考的黄金时期。2、研究出思路,研究出质量。首先,强烈的备考意识是考试取胜的心理基础。(1)认真扎实地研究、剖析高考试题,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考资源。(2)研究学生群体,最大程度地激发考生潜在的斗志和作战本领。(3)研究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教研
2、员,最大程度地的搜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其次,系统、科学、到位的训练是考试取胜的实践保证。(1)考什么就练什么。删繁去简。(2)一次不行再来一次,高三备考其实就是一种合理的重复。2(3)没有检查监督反馈,成绩提高是一句空话。(4)并非题目做得越多成绩就越有效,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时间资源的巨大浪费,是打破有序高考备考的最大障碍。 (38 套模拟试题的使用)3、和谐团结的备课组是搞好有效教学的保证(三)做最优秀的高三(华师大戚业国教授):(1)用智慧创造成绩加强高考研究(2)用专业提升质量放弃加班加点(3)用放弃换去收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4)用退却换取进步有限目标,重在达成(5
3、)用感情进行安抚情绪调控,心理调节(6)用责任进行激励非功利性的激励机制(7)用关系营造氛围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四)教师角色的定位1、意识的转变高三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高三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和责任。高中教育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牵系全市几百万市民视线的社会焦点。高考的成败都会产生爆炸式的反应。一个名闻遐迩的历史名校经不起高考的两次失利。牢牢树立“高考第一、质量第一”的信念。没有成就就没有地位,没有成绩就没有岗位。放下架子,降低调子,团结奋战,背水一战。2、角色的转变在高三,你的教师定位将发生根本的改变。为什么许多在教学上名声很大的老师,在送考问题上屡屡失利?关键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教
4、师位置。在课堂3上,一讲故事,立刻精神百倍;不讲故事,马上精神疲惫。教师课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课后照样不会。时间长了,成绩考不出来,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就会怀疑你的教学能力。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听老师天南地北地讲故事。他们拒绝粗线条的讲解,拒绝满堂灌。他们更看重成绩。教师理应由以前的专职讲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检查者。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角色是检查者。一堂课你可以不讲,但你不能不检查。课上检查,课下抽查。日有日查,周有周查,月有月查。争取每个学生都过关。不要怕麻烦。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更不能相信学生的许诺。得分才是硬道理。检查不到位,就必然为高考埋下隐患。只要角色到位,就具备了一个优秀高三
5、教师的必要条件。3、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以往的讲名课讲大课的教学作风,积极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团结互助,彼此监督,彼此合作,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与对方的不足,及时改进,互相提醒,将错误降低到最低程度。将学生发动起来,既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摆脱出来,还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必须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搞花架子。必须将所讲内容进一步细化,以便于更好地落实和巩固。一堂目标不明的课就意味着消耗时间。一堂没有收获的课就意味着失败。少讲精讲。很多东西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师点拨比串讲更有价值。教师没有义务代办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
6、。必须落实的知识一定落实到底,不能有丝毫的牵就。不要贪多图快,追求所谓的高效,反而效果不好。提倡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高考备考计划】(一)总体安排41、 9 月 11 月中旬,共计 10 周,完成必修(三) (四) (五)三册内容的复习,并且完成专题复习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复习。2、11 月中旬至元旦,共计六周,完成专题复习的语言知识部分。3、元旦至明年 3 月中旬,共计九周,完成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科学类文章阅读三个部分的复习,开始文学类文章阅读的复习。4、明年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共四周重点突破现代文阅读。5、明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第三轮复习:重点突破,总结规律
7、,提升能力,专业答题。6、明年 5 月中旬,回扣课本。(二)相应措施:1、备课组编印配套的导学案。2、推行语文快餐计划。3、将名句默写分配到每一个阶段。4、实行两周考一次的制度。备课组提供题目。5、注重写作的系列化训练。大小作文穿插进行。6、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研讨。(三)复习原则。1、课本复习:重点选择,面点结合,夯实基础。2、大一轮复习:慢讲多练。质、量兼重。总结规律。3、二轮复习:重点突破,逐个击破,树立得分意识。4、三轮复习:套题训练,回扣课本。心理疏导。【高考备考难题】一、阅读:阅读的规律的一致性。5(1)研究两个思路A.命题思路:横向研究。B.答题思路:归纳演绎。(
8、2)明确两个要求A.答题规范。B.答题专业。【附录】现代文阅读高考试题类型示例(一) 形象类例 1: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答:父亲是老一辈教师的代表。(1)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吃穿;(2)勤奋敬业,珍惜时间;(3)淡泊名利,追求平平淡淡的生活。例 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黄土邹志安)答: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1)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2)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3)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4)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二)结构类61
9、 线索:线索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a:以物为线索;b:以事为线索;c:以情感为线索;d:以空间为线索;e:以时间为线索;f: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线索。例 1:本文主要分三个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怎样组织到一起的?(大地山河茅盾)答: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线索,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三个画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2 角度:例 1: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原文,加以概括。 (老树吴冠中)答:A 从乡情上或对故乡的感情上来说,老树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B 从历史或时间的角度来说,老树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C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老树很有风韵,是
10、艺术长青的象征。3 层次:例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书朱湘)答:A 先写书的外形和历史;B 再欣赏文字的魅力和历史内涵;C 然后,对藏书人著书人读书人的命运进行思考;D 最后,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喟叹。例 2: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7(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答:作用:第一层写修表,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突现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4 段落位置及作用位置 特点或作用文章或段落开头 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
11、章或段落中间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 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 升华主题。(三)理解类(还原法是解决理解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例 1:第 1 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含义。 (2004 年北京市高考题)A 生命气息的载体答: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用生活用品。B 心灵欲望的载体答: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品。例 2: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门 )答:“开门”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12、。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8例 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门 )A 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答: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B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答: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C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答: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向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例 2:从文中看, “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答:虽到暮年,仍要珍惜时光,振作精神,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四)表达技巧类1、表达方法: 散文顺叙 交待清楚明白倒叙 引起悬念插叙 使叙述完整记叙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直接抒
13、情抒情间接抒情 1 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2 在开头启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 章升华。细描,白 描正(侧) 面描写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 的表达主旨。议论 1 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2 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 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使用后达到的效果反语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兴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感。对比 两
14、物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9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及茅盾有统一 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作用象征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铺垫与照应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夹叙夹议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1 表达方法例 1: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
15、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老家孙犁)答: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令人伤感的氛围。2 修辞手法例 1: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创造宣言陶行知)答:A“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是众多教育对象成才。B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3 表现手法例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报10秋宗璞)答
16、:是为了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例 2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痛哭和珍石评梅)答:A 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B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五)人称类人称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 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 力,有呼告的效果。第三人称 略例 1:这篇散文中,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长城鲍昌)答:A 将长城拟人化。B 便于与长城对话。C 便于抒发感情。(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 ,原因是什么?答: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对长城抒怀。例 2、文章对牡丹花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006 辽宁)